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浸润于吴文化之中,是数百年文脉传承之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德为先的精神在学校代代相传。七百五十载风雨历程,七百五十载钟灵毓秀,成就了学校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学校秉承校训“德润文光”,依托绵延厚重的文化积淀,延传苏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的教育品性和文化精神,滋养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灵和情怀。
一、“德润文光”的文化基因承接
学校承继“德润文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吴韵旋律中,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教育理想;在课改道路上,勾画务实创新、和而不同的发展蓝图。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其文化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有远期、近期目标;其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发展愿景、实施战略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追求的方向;学校已形成了稳定的、科学的、为全校师生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二、“德润文光”的发展创新
学校努力凸显其文化特征,在提炼和弘扬优秀文化基础上,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形成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内涵。
1.“德润文光”与“立德树人”精神一致、目标一致
“立德树人”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与凝练表达。“立德树人”是德育的要求,也是育人的导向;是培养的目标,也是成才的价值。以德为先,重在育人,我校数百年传承的“德润文光”与此是完全一致,甚至是高度吻合的。
2.“德润文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德润文光”既是我校的精神传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在申报苏州市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时,用仁、义、礼、智、信来阐释定位“德润文光”的教育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不断寻找德育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3.以“德润文光”优良传统提升办学品质
我校成功申报并获准为“苏州市学校文化建设改革项目单位”,这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我校的肯定,也是学校长期以来践行、培育与弘扬“德润文光”学校精神文化的结果。事实证明,我们以“德”为要、以“德”为先、以“德”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整体推进,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三、“德润文光”的系统要素
文化即人文,就是大家都认同并遵守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追求,其系统结构由若干要素构成,“德润文光”也不例外。
1.“德润文光”系统中,人是第一因素
教书育人的对象是人,因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而从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角度看,人的因素有三个层面。
第一是校长。校长的视野、校长的思路、校长的胸襟,都代表着校长的精神气质。校长要站得高、想得宽、做得实;校长要有信念、有担当、有正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
第二是教师。教师的文化体现就是其行为。教师的全部行为方式要求就是四个字一为人师表,其强化的是师德师能。师德高尚的教师,其身上一定充溢着崇高美好的人格气象。教师绝不能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用全部的情感与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志趣,直至唤醒学生的灵魂。
第三是学生。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等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某些层面或环节导致道德滑坡。它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上,则表现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甚至错误,诸如金钱万能、个人之上、缺乏诚信等现象。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成人”,故这种社会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素质教育的难度。因此。学校教育的神圣责任就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消除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能量,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学生高尚的人生志趣,让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具体到我校,就是要在“德润文光”文化的润浸下,让学生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德润文光”系统之操作:三类模式
在操作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人的三类模式:
第一是情感熏陶模式。“德润文光”,其中一个“润”字,反映了正确教育方式的迫切要求,而情感往往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的爱与真情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二是活动体验模式。“润”意味着学校必须创新活动方式。活动是德育熏陶最重要的载体与平台。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兴趣,尊重需要”;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自我实现的能力;其路径创新是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挑战,但经过我们的探索,目前已借鉴或开创了活动渗透法、情境暗示法、思想引导与心理疏通法、自然孕育法等成功经验。
第三是主体参与模式。卢梭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因为他具有儿童的立场、儿童的主张。在卢梭以前,教育的思维观念是——学生要适应学校的环境。而在卢梭看来,这种教育观念错了,应该纠正过来——我们的教育环境要适应学生的成长。现在看来,卢梭的观念是很有道理的,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因为尊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主体参与的教育环境,便是一种“润”。所以,我校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设计情境、生成情境,以此张扬学生的个性、润泽学生的生命。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便将学习与优良品德的养成融为一体了。
四、“德润文光”的系统要求
“德润文光”是我校的宝贵财富,其隐含着的厚重历史信息,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征程上努力前行、持续进步、拒绝平庸、追求品位。
第一,全员参与。每个教师都是德育的参与者。人人有育人之职,人人想育人之法,人人参与育人之事。在我校,不重视德育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不关心德育的员工就不是好员工。学校的每—位在职员工,都要自觉认同学校的价值取向,自觉投入到文化育人的教育环境之中。
第二,全过程体现。德育的场所有课内课外,而最关键的是要注重课内德育,坚持并打造好这一德育主阵地。鉴于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德育元素可以发掘利用,因此,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结合本学科,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并体现在教学中。总之,要利用一切德育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第三,全方位动员。德育工作要利用整合好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德育资源,而学校则需要将其有效整合、适时转换、科学利用。
基于创建“德润文光”系统的构想,结合已有的实践与经验,我们正尝试着编制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德润文光”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尽管我们会有不少困难,但我们立志探索、努力践行,也有充分的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校的文化发展之路。
(编辑 巴千里)
一、“德润文光”的文化基因承接
学校承继“德润文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吴韵旋律中,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教育理想;在课改道路上,勾画务实创新、和而不同的发展蓝图。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其文化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有远期、近期目标;其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发展愿景、实施战略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追求的方向;学校已形成了稳定的、科学的、为全校师生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二、“德润文光”的发展创新
学校努力凸显其文化特征,在提炼和弘扬优秀文化基础上,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形成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内涵。
1.“德润文光”与“立德树人”精神一致、目标一致
“立德树人”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与凝练表达。“立德树人”是德育的要求,也是育人的导向;是培养的目标,也是成才的价值。以德为先,重在育人,我校数百年传承的“德润文光”与此是完全一致,甚至是高度吻合的。
2.“德润文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德润文光”既是我校的精神传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在申报苏州市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时,用仁、义、礼、智、信来阐释定位“德润文光”的教育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不断寻找德育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3.以“德润文光”优良传统提升办学品质
我校成功申报并获准为“苏州市学校文化建设改革项目单位”,这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我校的肯定,也是学校长期以来践行、培育与弘扬“德润文光”学校精神文化的结果。事实证明,我们以“德”为要、以“德”为先、以“德”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整体推进,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三、“德润文光”的系统要素
文化即人文,就是大家都认同并遵守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追求,其系统结构由若干要素构成,“德润文光”也不例外。
1.“德润文光”系统中,人是第一因素
教书育人的对象是人,因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而从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角度看,人的因素有三个层面。
第一是校长。校长的视野、校长的思路、校长的胸襟,都代表着校长的精神气质。校长要站得高、想得宽、做得实;校长要有信念、有担当、有正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
第二是教师。教师的文化体现就是其行为。教师的全部行为方式要求就是四个字一为人师表,其强化的是师德师能。师德高尚的教师,其身上一定充溢着崇高美好的人格气象。教师绝不能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用全部的情感与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志趣,直至唤醒学生的灵魂。
第三是学生。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等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某些层面或环节导致道德滑坡。它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上,则表现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甚至错误,诸如金钱万能、个人之上、缺乏诚信等现象。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成人”,故这种社会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素质教育的难度。因此。学校教育的神圣责任就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消除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能量,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学生高尚的人生志趣,让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具体到我校,就是要在“德润文光”文化的润浸下,让学生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德润文光”系统之操作:三类模式
在操作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人的三类模式:
第一是情感熏陶模式。“德润文光”,其中一个“润”字,反映了正确教育方式的迫切要求,而情感往往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的爱与真情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二是活动体验模式。“润”意味着学校必须创新活动方式。活动是德育熏陶最重要的载体与平台。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兴趣,尊重需要”;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自我实现的能力;其路径创新是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挑战,但经过我们的探索,目前已借鉴或开创了活动渗透法、情境暗示法、思想引导与心理疏通法、自然孕育法等成功经验。
第三是主体参与模式。卢梭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因为他具有儿童的立场、儿童的主张。在卢梭以前,教育的思维观念是——学生要适应学校的环境。而在卢梭看来,这种教育观念错了,应该纠正过来——我们的教育环境要适应学生的成长。现在看来,卢梭的观念是很有道理的,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因为尊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主体参与的教育环境,便是一种“润”。所以,我校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设计情境、生成情境,以此张扬学生的个性、润泽学生的生命。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便将学习与优良品德的养成融为一体了。
四、“德润文光”的系统要求
“德润文光”是我校的宝贵财富,其隐含着的厚重历史信息,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征程上努力前行、持续进步、拒绝平庸、追求品位。
第一,全员参与。每个教师都是德育的参与者。人人有育人之职,人人想育人之法,人人参与育人之事。在我校,不重视德育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不关心德育的员工就不是好员工。学校的每—位在职员工,都要自觉认同学校的价值取向,自觉投入到文化育人的教育环境之中。
第二,全过程体现。德育的场所有课内课外,而最关键的是要注重课内德育,坚持并打造好这一德育主阵地。鉴于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德育元素可以发掘利用,因此,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结合本学科,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并体现在教学中。总之,要利用一切德育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第三,全方位动员。德育工作要利用整合好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德育资源,而学校则需要将其有效整合、适时转换、科学利用。
基于创建“德润文光”系统的构想,结合已有的实践与经验,我们正尝试着编制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德润文光”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尽管我们会有不少困难,但我们立志探索、努力践行,也有充分的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校的文化发展之路。
(编辑 巴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