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培育全过程,是高校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价值观建设相对落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维护自身的核心价值已成为各国共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培育领域的体现。
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尤其是当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在理想、信念及追求上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爱国主义情怀弱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复兴的动力。但是由于来源于西方的变质的民主理念和过于物质化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而对自己的国家情感淡漠,觉得现代中国社会的一切都是落后的,期望通过完全西化的方式实现西方式的现代化。
2、集体主义意识淡化。新一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往往忽视社会价值和他人利益,缺乏对社会对集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公众意识比较差,导致同学关系冷漠,集体参与意识淡薄,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
3、道德荣辱观念混淆。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影响颇深。面对社会的各种思潮,对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缺乏清醒的认识,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客观标准往往判断不清,致使是非观念模糊,荣辱观念混淆。
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要把握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构建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五维模型。
1、坚守思想政治培养“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学习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的主阵地。为此,各高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总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建设落到实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应在深入分析史情、国情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详细的阐释,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分析中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2.坚持辅导员示范“主体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高校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辅导员除了要努力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外,还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要将知识传授与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统一起来,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从根本上让学生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坚守校园文化“主渠道”。高校要抓住“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军训、实习、毕业等有利契机,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团结协作意识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情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广大青年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分发挥高校各类文艺体育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创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艺术、体育类活动,促使大学生在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在艺术熏陶和竞技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自由、平等、友善、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念的魅力。
4.坚持社会实践“主载体”。正确的认识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树立。通过带领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可以让广大青年对当前的国情和社会现实有更加清醒而准确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实践中要紧密围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任务,结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对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要进行系统设计,要把社会实践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真切的亲身参与和深刻的实践体验中升华思想认识,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坚持校园网络“主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新媒体逐渐成为了覆盖面较大的可读性、服务性较好的教育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动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页等方式传达给高校大学生,可以有效地发挥网络的引导促进作用,更好地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和个人品质,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讨方法、总结工作、积累经验,用五维模型切实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不断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黎丽萍.《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4]甘秋梅:《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8(4).
[5]王淑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8(12).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价值观建设相对落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维护自身的核心价值已成为各国共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培育领域的体现。
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尤其是当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在理想、信念及追求上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爱国主义情怀弱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复兴的动力。但是由于来源于西方的变质的民主理念和过于物质化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而对自己的国家情感淡漠,觉得现代中国社会的一切都是落后的,期望通过完全西化的方式实现西方式的现代化。
2、集体主义意识淡化。新一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往往忽视社会价值和他人利益,缺乏对社会对集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公众意识比较差,导致同学关系冷漠,集体参与意识淡薄,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
3、道德荣辱观念混淆。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影响颇深。面对社会的各种思潮,对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缺乏清醒的认识,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客观标准往往判断不清,致使是非观念模糊,荣辱观念混淆。
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要把握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构建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五维模型。
1、坚守思想政治培养“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学习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的主阵地。为此,各高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总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建设落到实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应在深入分析史情、国情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详细的阐释,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分析中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2.坚持辅导员示范“主体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高校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辅导员除了要努力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外,还要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要将知识传授与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统一起来,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从根本上让学生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坚守校园文化“主渠道”。高校要抓住“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军训、实习、毕业等有利契机,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团结协作意识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情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广大青年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分发挥高校各类文艺体育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创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艺术、体育类活动,促使大学生在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在艺术熏陶和竞技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自由、平等、友善、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念的魅力。
4.坚持社会实践“主载体”。正确的认识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树立。通过带领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可以让广大青年对当前的国情和社会现实有更加清醒而准确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实践中要紧密围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任务,结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对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要进行系统设计,要把社会实践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真切的亲身参与和深刻的实践体验中升华思想认识,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坚持校园网络“主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新媒体逐渐成为了覆盖面较大的可读性、服务性较好的教育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动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页等方式传达给高校大学生,可以有效地发挥网络的引导促进作用,更好地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和个人品质,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讨方法、总结工作、积累经验,用五维模型切实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不断领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黎丽萍.《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4]甘秋梅:《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2008(4).
[5]王淑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