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胫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骨骨折;微创;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051-02
在临床上胫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若患者在骨折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诱发切口感染、骨坏死、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甚至诱发畸形愈合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胫骨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目前对手术治疗的方式仍存有争议,传统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但其有骨膜广泛剥离、局部血供受损等弊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临床治疗胫骨骨折常用方法。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50例胫骨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胫骨骨折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经X线检查,符合胫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1],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55)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h至4d,平均就诊时间为(2±15)d。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平地跌伤10例,运动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撞击伤10例,其他伤10例;骨折部位:胫骨上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18例,下段骨折10例,多段胫骨骨折10例。骨折按AO分型:A型骨折15例,B型骨折19例,C型骨折16例;致伤患肢:左侧胫骨骨折17例,右侧胫骨骨折13例,双侧胫骨骨折2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45)岁,骨折至就诊时间2h至3d,平均就诊时间为(2±05)d。致伤原因:交通伤4例,平地跌伤11例,运动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撞击伤11例,其他伤9例;骨折部位:胫骨上段骨折10例,中段骨折17例,下段骨折12例,多段胫骨骨折11例。骨折按AO分型:A型骨折14例,B型骨折18例,C型骨折18例;致伤患肢:左侧胫骨骨折15例,右侧胫骨骨折17例,双侧胫骨骨折18例。排除病理性骨折、多处骨折、合并有骨盆骨折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分型等经均衡性检验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观察组实施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 C臂透视机下确认,在内踝尖前内侧作一长约2 cm弧形切口,用克氏针或复位钳固定,显露骨折端后将相应的普通钢板预弯并植入骨折处,进行复位,在患肢内踝做一纵行约30cm的切口,在骨折远端及近端各打入3枚螺钉加以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即在骨折端外侧作一长12cm的切口,逐层切开软组织,直达骨质,获得良好对位及对线后,充分暴露骨折两端,进行反复冲洗并复位骨折,最后螺钉固定。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胫骨是人体所有长骨中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近年来由于各种意外发生率大大提高,胫骨骨折已成为常见骨折之一,每年呈递增趋势。胫骨骨折多发生在胫骨中、下1/3交界处,多因重物撞击、车轮碾压、打击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其骨折类型复杂,并且以粉碎性骨折较为常见。由于胫骨前内侧肌肉、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血供相对较差,骨折后断端易向前内侧移位,血供较差,发生愈合延迟。由于胫骨骨折后易伤及滋养动脉,滋养动脉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血运,导致骨折下段血供不足,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而治疗不当可致皮肤缺损、感染、坏死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胫骨骨折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骨折多伴有局部水肿、胀痛,肌肉活动异常,且骨折断端容易刺破皮肤诱发开放性骨折。胫骨骨折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临床可分为传统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两种术式。
传统手术治疗以切开内固定法为主,该种术式需要切开患者骨折部位的软组织,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手术切口较大,而且需要广泛剥离骨膜,以患者胫骨骨折处的血供破坏较大。传统手术主要靠骨与钢板间的摩擦及螺钉扭矩来维持其相对稳定性,医生在手术时需要考虑骨折的精确复位和钢板的放置与固定,但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使用传统手术治疗会影响加压钢板固定的稳定性和螺钉的抓持力,延迟患者骨折愈合而且在术后患者的皮质骨血供明显减少,易出现皮肤坏死、骨髓炎和关节功能受限,其疗效相对较差。随着生物学固定理念和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将原来的单纯强调骨折机械固定向现在的生物学固定方式转变,骨折治疗术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微创手术治疗胫骨骨折是结合普通螺钉进行骨块间及骨折端加压手术,锁定加压钢板是在经皮微创内固定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充分体现了生物力学的优势。带锁髓内钉是一种弹性固定,钢板和螺钉头部之间形成牢固的整体,具有内支架及普通钢板的双重功效,对粉碎性骨折患者,可采用螺钉将钢板与骨连接,利用三角支撑的作用,稳定骨折断端, 有效避免固定移位。微创手术可以加速骨痂的迅速生长,利于骨折断端的愈合,促进早日康复。微创手术与常规术式比较,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所有钢板下骨膜动脉均无灌注,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对人体局部软组织损伤较小,有效保护了骨折端的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血运,可有效避免传统手术导致的广泛剥离骨膜,对胫骨血运的干扰比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少,可减少骨折端在术中的暴露和破坏胫骨骨膜,维持骨折端相对稳定的固定。微创手术使用的间接复位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了骨折断端及其周围组织的正常血供,有利于愈合,为术后骨折愈合提供较好的恢复条件;微创手术时可以将螺钉及长桥接钢板直接经皮植入,有效减少了手术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据相关资料报道[2],微创手术时选择单一内侧或外侧入路治疗骨折分离移位不明显的患者,术后能够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当患者同时伴有两柱及后柱粉碎性骨折,仅单独给予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复位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对此类患者可给予内、外侧联合切口入路的术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痛苦轻,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力建.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2-483.
[2]朱冬昀.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34-35.
(收稿日期:20141026)
【关键词】胫骨骨折;微创;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051-02
在临床上胫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若患者在骨折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诱发切口感染、骨坏死、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甚至诱发畸形愈合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胫骨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目前对手术治疗的方式仍存有争议,传统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但其有骨膜广泛剥离、局部血供受损等弊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临床治疗胫骨骨折常用方法。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50例胫骨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胫骨骨折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经X线检查,符合胫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1],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55)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h至4d,平均就诊时间为(2±15)d。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平地跌伤10例,运动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撞击伤10例,其他伤10例;骨折部位:胫骨上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18例,下段骨折10例,多段胫骨骨折10例。骨折按AO分型:A型骨折15例,B型骨折19例,C型骨折16例;致伤患肢:左侧胫骨骨折17例,右侧胫骨骨折13例,双侧胫骨骨折2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45)岁,骨折至就诊时间2h至3d,平均就诊时间为(2±05)d。致伤原因:交通伤4例,平地跌伤11例,运动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撞击伤11例,其他伤9例;骨折部位:胫骨上段骨折10例,中段骨折17例,下段骨折12例,多段胫骨骨折11例。骨折按AO分型:A型骨折14例,B型骨折18例,C型骨折18例;致伤患肢:左侧胫骨骨折15例,右侧胫骨骨折17例,双侧胫骨骨折18例。排除病理性骨折、多处骨折、合并有骨盆骨折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分型等经均衡性检验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观察组实施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 C臂透视机下确认,在内踝尖前内侧作一长约2 cm弧形切口,用克氏针或复位钳固定,显露骨折端后将相应的普通钢板预弯并植入骨折处,进行复位,在患肢内踝做一纵行约30cm的切口,在骨折远端及近端各打入3枚螺钉加以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即在骨折端外侧作一长12cm的切口,逐层切开软组织,直达骨质,获得良好对位及对线后,充分暴露骨折两端,进行反复冲洗并复位骨折,最后螺钉固定。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胫骨是人体所有长骨中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近年来由于各种意外发生率大大提高,胫骨骨折已成为常见骨折之一,每年呈递增趋势。胫骨骨折多发生在胫骨中、下1/3交界处,多因重物撞击、车轮碾压、打击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其骨折类型复杂,并且以粉碎性骨折较为常见。由于胫骨前内侧肌肉、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血供相对较差,骨折后断端易向前内侧移位,血供较差,发生愈合延迟。由于胫骨骨折后易伤及滋养动脉,滋养动脉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血运,导致骨折下段血供不足,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而治疗不当可致皮肤缺损、感染、坏死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胫骨骨折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骨折多伴有局部水肿、胀痛,肌肉活动异常,且骨折断端容易刺破皮肤诱发开放性骨折。胫骨骨折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临床可分为传统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两种术式。
传统手术治疗以切开内固定法为主,该种术式需要切开患者骨折部位的软组织,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手术切口较大,而且需要广泛剥离骨膜,以患者胫骨骨折处的血供破坏较大。传统手术主要靠骨与钢板间的摩擦及螺钉扭矩来维持其相对稳定性,医生在手术时需要考虑骨折的精确复位和钢板的放置与固定,但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使用传统手术治疗会影响加压钢板固定的稳定性和螺钉的抓持力,延迟患者骨折愈合而且在术后患者的皮质骨血供明显减少,易出现皮肤坏死、骨髓炎和关节功能受限,其疗效相对较差。随着生物学固定理念和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将原来的单纯强调骨折机械固定向现在的生物学固定方式转变,骨折治疗术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微创手术治疗胫骨骨折是结合普通螺钉进行骨块间及骨折端加压手术,锁定加压钢板是在经皮微创内固定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充分体现了生物力学的优势。带锁髓内钉是一种弹性固定,钢板和螺钉头部之间形成牢固的整体,具有内支架及普通钢板的双重功效,对粉碎性骨折患者,可采用螺钉将钢板与骨连接,利用三角支撑的作用,稳定骨折断端, 有效避免固定移位。微创手术可以加速骨痂的迅速生长,利于骨折断端的愈合,促进早日康复。微创手术与常规术式比较,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所有钢板下骨膜动脉均无灌注,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对人体局部软组织损伤较小,有效保护了骨折端的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血运,可有效避免传统手术导致的广泛剥离骨膜,对胫骨血运的干扰比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少,可减少骨折端在术中的暴露和破坏胫骨骨膜,维持骨折端相对稳定的固定。微创手术使用的间接复位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了骨折断端及其周围组织的正常血供,有利于愈合,为术后骨折愈合提供较好的恢复条件;微创手术时可以将螺钉及长桥接钢板直接经皮植入,有效减少了手术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据相关资料报道[2],微创手术时选择单一内侧或外侧入路治疗骨折分离移位不明显的患者,术后能够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当患者同时伴有两柱及后柱粉碎性骨折,仅单独给予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复位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对此类患者可给予内、外侧联合切口入路的术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痛苦轻,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力建.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2-483.
[2]朱冬昀.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34-35.
(收稿日期: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