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实践观,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本身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们改变世界、变革现实的根本途径。离开了实践,改造世界或变革现实就是一句空话;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才能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密集结合,才能正在掌握所学知识,联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强调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运动着的物质或不是由运动着的物质产生的东西。因此,人们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一切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必然在实践中失败[1]。
“实际”极为复杂。要把握这种复杂的存在,除了要把握客观对象、客观事实以外,还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这些对象和事实中的现象和本质、形式与内容、局部与全局、主流与支流、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牢牢把握住其中的本质、内容、全局、必然和趋势。
主观主义与从实际出发是对立的。主观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它违背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在实际工作和思想方法中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
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生产实习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并促进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体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土木工程学生在实践工作、生活中,要处理好主观(自己的认知)与客观(施工工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意愿出发,从书本出发,就会发生主观与客观的颠倒、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就必然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碰壁,就不可能有收获。
主观主义危害极大。毛泽东同志指出,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他形象地比喻有这种态度的人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最尖皮厚腹中空”。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有诸多的表现形式:在运用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的时候,不区别其中的普遍性意义和特殊表现形式,简单照搬照套,这是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既不认真学习理论,又不注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是唯意志主义的主观主义。同主观主义作斗争,也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样的主观主义就反对什么样的主观主义,不放过任何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更不可因为反对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而跳到另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土木工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要防止主观主义,要主动参加土木工程实习教学,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升华理论知识。
2.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里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深刻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是在实践中通过感官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在人的感性直观中,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现象,只有以实践的方式变革事物,使事物暴露其内部联系和规律,才能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把握的,而人的思维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当然,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排斥接受间接知识的必要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人类认识总体而言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其绝大部分知识来自间接经验,任何人都不必要也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所以,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来自实践的。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就认识的过程来看,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外部世界纷繁复杂,其中哪些事物在哪些方面和层次上进入认识领域,,成为认识客体,是由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的。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不仅产生的认识的需要,而且不断为了认识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包括提供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此外,实践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实际桥梁,能够帮助主体实际获得关于客体信息的最真实、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使主体有可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客体。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获得了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这种知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也就是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整个认识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实现实践目的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认识层次的深化和认识形式的改变,都服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即人们某种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践,即运用已经形成的认识去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实践健康发展。也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成效,才能体现出认识的价值。
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是一个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列宁曾经做过这样的概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认识既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非常重要,但这还只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要完成对一个具体客体的认识过程,必须继续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之所以必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身。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理论通过实践活动而实现自身的过程。另一方面,理论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过程,同时也是它得以补充、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理论的真理性得到证明的过程。 3.尊重客观规律 积极参加实践
一切从实践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科学理论就是外部世界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形式,是人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本质的东西的反映,它通过概念的逻辑系统表现着已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学习和应用科学理论,既是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土木工程实习工作中,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问题上,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夸大主体能动性作用,忽视客观规律性,单凭主观想象、热情、意志、愿望办事,超越客观可能性所允许的范围。如工程对象有复杂和简单、新技术和常规方法不同,知识的学习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参与而不是工程内容本身;二是主观指导落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认为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本来经过主观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不去做,本来可以争取到的成果也不去争取。如面对具体的工程实际,学生需要主动探索、请教工程人员,而不是被动等待,这种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坐失良机的保守思想,完全不理解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同样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研究既是“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因此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
从人的认识活动来说,调查研究是从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把握事物的现象飞跃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调查研究中,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其结果也迥然有别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工地实践时,要切实地深入一线,在工地工程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学会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地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实践新模式
教育部于2012年2月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认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同时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2]。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考虑到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微信作为客户终端得以广泛应用。把微信大数据业务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是土木工程实践的新模式。为此,扬州大学、南京沃叶软件公司、盐城工学院共同开发研制了“赞学网”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实时分享平台,平台通过个人APP手机终端,将每个人的实习情况实时传输到互联网络,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整合,学生可以实现线上共享、交流和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实时指导、评价和评分。既解决了教师远距离不易监督的问题,又给同学的实习生活带来动力,增强师生、同学间的互动,学生现场施工实习日志图文并茂实时分享,支持图片点赞、知识点描述以及评论功能。同时,大数据平台将每个同学的实习内容量化评分,引入竞争排名机制,激发实习和学习原动力。把施工现场搬进网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工程、体验施工、获取经验、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5.结语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总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化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直线式的,往往充满的曲折以至反复,因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做好教学组织,明确教学要求和方法;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工程人员学习,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2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015JSJG064);2015扬州大学教改课题项目(YZUJX2015—5A)
【文章编号】1627-6868(2015)09-0004-02
1.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强调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运动着的物质或不是由运动着的物质产生的东西。因此,人们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一切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必然在实践中失败[1]。
“实际”极为复杂。要把握这种复杂的存在,除了要把握客观对象、客观事实以外,还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这些对象和事实中的现象和本质、形式与内容、局部与全局、主流与支流、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牢牢把握住其中的本质、内容、全局、必然和趋势。
主观主义与从实际出发是对立的。主观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它违背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在实际工作和思想方法中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
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生产实习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并促进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体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土木工程学生在实践工作、生活中,要处理好主观(自己的认知)与客观(施工工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意愿出发,从书本出发,就会发生主观与客观的颠倒、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就必然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碰壁,就不可能有收获。
主观主义危害极大。毛泽东同志指出,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他形象地比喻有这种态度的人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最尖皮厚腹中空”。主观主义在实际工作中有诸多的表现形式:在运用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的时候,不区别其中的普遍性意义和特殊表现形式,简单照搬照套,这是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既不认真学习理论,又不注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是唯意志主义的主观主义。同主观主义作斗争,也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样的主观主义就反对什么样的主观主义,不放过任何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更不可因为反对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而跳到另一种形式的主观主义。土木工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要防止主观主义,要主动参加土木工程实习教学,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升华理论知识。
2.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里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深刻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是在实践中通过感官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在人的感性直观中,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现象,只有以实践的方式变革事物,使事物暴露其内部联系和规律,才能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把握的,而人的思维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当然,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排斥接受间接知识的必要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人类认识总体而言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其绝大部分知识来自间接经验,任何人都不必要也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所以,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来自实践的。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就认识的过程来看,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外部世界纷繁复杂,其中哪些事物在哪些方面和层次上进入认识领域,,成为认识客体,是由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的。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不仅产生的认识的需要,而且不断为了认识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包括提供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此外,实践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实际桥梁,能够帮助主体实际获得关于客体信息的最真实、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使主体有可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客体。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获得了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这种知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也就是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整个认识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实现实践目的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认识层次的深化和认识形式的改变,都服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即人们某种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践,即运用已经形成的认识去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实践健康发展。也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成效,才能体现出认识的价值。
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是一个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列宁曾经做过这样的概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认识既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非常重要,但这还只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要完成对一个具体客体的认识过程,必须继续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之所以必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身。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理论通过实践活动而实现自身的过程。另一方面,理论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过程,同时也是它得以补充、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理论的真理性得到证明的过程。 3.尊重客观规律 积极参加实践
一切从实践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科学理论就是外部世界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形式,是人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本质的东西的反映,它通过概念的逻辑系统表现着已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学习和应用科学理论,既是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土木工程实习工作中,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问题上,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夸大主体能动性作用,忽视客观规律性,单凭主观想象、热情、意志、愿望办事,超越客观可能性所允许的范围。如工程对象有复杂和简单、新技术和常规方法不同,知识的学习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参与而不是工程内容本身;二是主观指导落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认为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本来经过主观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不去做,本来可以争取到的成果也不去争取。如面对具体的工程实际,学生需要主动探索、请教工程人员,而不是被动等待,这种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坐失良机的保守思想,完全不理解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同样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研究既是“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因此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
从人的认识活动来说,调查研究是从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把握事物的现象飞跃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调查研究中,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其结果也迥然有别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工地实践时,要切实地深入一线,在工地工程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学会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地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实践新模式
教育部于2012年2月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认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同时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2]。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考虑到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微信作为客户终端得以广泛应用。把微信大数据业务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是土木工程实践的新模式。为此,扬州大学、南京沃叶软件公司、盐城工学院共同开发研制了“赞学网”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实时分享平台,平台通过个人APP手机终端,将每个人的实习情况实时传输到互联网络,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整合,学生可以实现线上共享、交流和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实时指导、评价和评分。既解决了教师远距离不易监督的问题,又给同学的实习生活带来动力,增强师生、同学间的互动,学生现场施工实习日志图文并茂实时分享,支持图片点赞、知识点描述以及评论功能。同时,大数据平台将每个同学的实习内容量化评分,引入竞争排名机制,激发实习和学习原动力。把施工现场搬进网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工程、体验施工、获取经验、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5.结语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总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化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直线式的,往往充满的曲折以至反复,因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做好教学组织,明确教学要求和方法;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工程人员学习,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2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015JSJG064);2015扬州大学教改课题项目(YZUJX2015—5A)
【文章编号】1627-6868(2015)09-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