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公司曾担心,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会使他们遭受灭顶之灾,并因此一度在对华投资上变得谨小慎微。但现在他们意识到:中国的低成本,对他们非但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挽救
《今日美国》 11月21日
中国工人的工资仅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30,日本工厂如何能与它的中国对手竞争?一些日本人曾为此忧心忡忡,这种担心被称为“中国综合症”。
但是现在,对于渴望在世界市场重振雄风的日本公司来说,中国的低成本不再是威胁,而是对它自身的挽救。
“宰日本人一把也很爽”
日本经理人员由起初的不情愿变为现在的热衷,涌入像东莞这样一座与香港毗邻的新兴城市。晚上,他们在当地酒吧的卡拉OK间里浅吟低唱,白天则忙于为他们的工厂物色地点。
佳能、NEC、本田和其他日本大公司正在投入数十亿美元在中国设厂(通常与当地公司合资)。
2002年,日本对华投资打破2001年46亿美元的记录。特别是头9个月,中国悄然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出口国,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在中国开设的工厂将产品大量返销日本。
对于日本制造商来说,将生产转移到海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世纪90年代,他们就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美国及其他国家。自1990年以来,日本陷于经济衰退(至今仍未恢复),它向海外转移了300万个制造业工作机会。
但在90年代中期,经历短暂的中国投资热后,日本对于在“一个被它视为经济威胁的历史敌国”做生意变得谨慎起来。他们担心被中国公司超过,担心他们最尖端的技术被中国竞争者剽窃并用来对付他们,担心中国制造的盗版产品无法满足挑剔的日本消费者的要求,担心中国政治不稳定,他们甚至还担心人身安全——90年代,中国的绑匪绑架了东莞等一些沿海工业城镇的外国经理人员。
这些担心仍未消除。但中国积极采取措施,让日本投资者相信,它的政治是稳定的,它的大街是安全的,最重要的是它的工厂是有竞争力的。
日本大阪Ad-Forest 是一家生产家用报警器和汽车报警器的公司。经理高野小原说:“过去两年,中国工厂的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高。这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变化,而是经过多年逐渐累积的结果。”
小原亲眼目睹了这种变化。他在中国曾有过一次惨痛经历。90年代中期,他在日本一家电子游戏机生产公司任经理。一次,向一家中国工厂订购了一大批手持电子游戏机,供应商用中国内地生产的电脑芯片取代他指定的台湾产芯片,导致5万部游戏机出现缺陷。当时,中国公司能赚一把是一把,原因之一是他们不知道中国政府是否会关上经济改革的大门。而对于那些还记着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人来说,宰日本人一把也很爽。
现在,中国人已经确信,经济改革会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而且更多的工厂经理认识到,做买卖就要满足顾客的要求,不论这些顾客是不是日本人。
在中国工厂进步的同时,日本公司在削减成本方面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日本仍毫无摆脱经济衰退的迹象,物价不断下降,利润率不断降低。曾经以怀疑眼光看待外国货的日本消费者现在愿意买便宜货了。比如,Uniqlo 服装连锁店以大大低于日本服装的价格销售中国制造的服装,并因此大赚特赚。
在中国的有利条件使小原的Ad-Forest公司如虎添翼。两年前,它在日本惨淡经营一些健身中心和卡拉OK厅。后来,它放弃运动自行车和卡拉OK机,开始在中国生产汽车和家用报警器,并出口到日本。中国的低成本,加上受欢迎的产品使该公司利润大幅增长:在2002年3月31日结束的会计年度里,该公司利润增长了4倍。
“日本和中国仅有16%的产品相互竞争”
像Ad-Forest这样的公司还有许多——2002年7月,本田公司宣布与在广州的两个中国合作伙伴建立一座工厂,生产并出口小汽车;日产公司计划在湖北省的一个合资企业生产汽车;佳能在中山市生产激光打印机;它在上海附近的一座复印机厂也已开工;先锋公司同样看中上海,生产汽车音响设施和DVD机;电子巨头NEC则计划在中国生产其80%的投影机,目前这一比例为50%。NEC说,在中国广东生产投影机将比在日本长野生产的成本低20%。
中国公司和政府机构希望能让日本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东莞,中国开发商正在清理场地,准备建一座名为“小日本”的工业园区,园区为日本会计师和律师提供房屋租赁,并将建一座摆设有日本商人熟悉的榻榻米和低桌的宾馆。
在中国南部,为日本商人提供服务的餐馆、卡拉OK厅和高尔夫球场正在迅速增加。一些中国妓女还学起了日语,并打扮成在东京银座大街购物的年轻妇女。
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不再仅仅把中国看做是生产基地。他们也希望在中国销售产品。他们的希望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世贸组织要求:中国消除阻止外国产品进入的贸易壁垒。比如,2002年上半年,由于汽车关税大幅下降,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增长了61%。
对于外国公司来说,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充满危险,包括它们可能会成为销售假冒产品的中国公司的受害者。然而,2002年8月,一桩出人意料的官司的胜诉使日本公司大受鼓舞:北京一家法院判决一家生产假冒摩托车的公司向雅马哈赔偿近11万美元。本田也正在打类似的一场官司。
当然,中日贸易关系可能仍会紧张。日本依然担心中国的廉价产品会击垮日本公司。2001年,日本禁止从中国进口榻榻米、蘑菇和大葱。作为报复,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汽车。这一贸易纠纷持续了数月之久。去年,中国抱怨日本的钢铁进口,而日本则宣称中国菠菜卫生检查不合格,并因此禁止进口中国菠菜。
东京经济贸易及工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迟宏宽(Chi Hung Kwan)讽刺地说:“两国打红了眼。”
日本外贸组织中国部主任正树预测,由于两国还难以适应其经济的相互依存,此类纠纷仍会不断发生。不过,迟宏宽却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担心被过分渲染了。人们很容易注意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不错,中国工人的月收入通常不足100美元,仅相当于日本的3%,美国的2%。但由于他们教育程度低,设备陈旧,并为效益低的国有公司工作,因此他们的生产率要低得多。中国的生产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3%,日本的4%。
迟宏宽认为,日本和中国并没有直接竞争,因为日本生产的是相对更为先进的产品。他说,日本和中国仅有16%的产品构成相互竞争。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和它贫穷的东南亚邻国印尼相互构成竞争的产品种类多达83%。
美国也没有必要担心被中国取代,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极少美国公司与中国对日出口商进行直接竞争。
迟宏宽说,中国现在擅长的是,组装在其他地方生产的精密零部件。“以一台1000美元的电脑为例,如果去掉英特尔的CPU和日本生产的等离子显示器,由中国生产的就所剩不多了。”
中国面临着管理、营销和技术方面的严重缺乏。在中国设厂的日本公司常常继续负责研发、产品设计、营销和质量控制。Ad-Forest公司的小原表示,日本公司要将复杂的设计工作交给中国公司还需10年时间。
经济学家说,日本公司应侧重在复杂的工作,让中国负责劳动密集的组装工作。那些企图在高成本的日本进行竞争的公司,除了把中国作为他们的工厂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