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过《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的同学,对勃朗特姐妹一定不陌生吧?勃朗特三姐妹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成才。大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不仅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自然环境描写也十分精彩。让我们一起来读其中的一个片段——
精彩回放
傍晚,天空阴沉沉的,刮着寒冷的大风,又下着透骨的绵绵细雨……它周围黑森森的树林子里,林木长得那么蓊蔚苍郁。花岗岩柱子之间的铁门,让我知道了该从哪儿进去。一走进门,我就发现自己立即处在笼罩着密林的蒙眬暮色之中。在古老多节的树干之间,在枝丫形成的拱门下,一条蔓草丛生的小径沿着森林过道伸展着。我顺着它走去,指望一会儿就可以到达住宅跟前;可是小径一再延伸开去,而且蜿蜒曲折,延伸得越来越远;看不到一点住所或庭园的迹象。
我以为走错了方向,迷了路。夜色的昏黑、森林的幽暗越来越浓地笼罩着我。我向四下里望望,想再找一条路。没有路;只有交织在一起的枝丫,柱子似的树干,夏日的密叶——任何地方都没有通道。
妙语解说
这段描写十分细致,字里行间都带着一股阴森、沉郁的色彩,渲染出一种令人压抑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读了这段话,让人不禁疑惑:在主人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来告诉你吧,这段文字出现在小说的结尾:简和罗切斯特先生历经磨难后再次相逢,但罗切斯特先生却不幸遭遇了家庭变故,财产尽失,已经是个盲人了。由此,我们便明白,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既是对故事氛围的渲染,更是对人物内心感受的衬托。“寒冷”“透骨”“黑森森”“夜色的昏黑、森林的幽暗越来越浓地笼罩着我”……让人体会到主人公此时内心的悲凉,从而对人物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忧虑。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格外留意:你所描写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内心感受是否一致。
在描写方法上,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法”,如“一走进门”“顺着它走去”,路线在变化,眼前的环境也在变化。此外,作者还运用了“立体展现法”,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渲染,写到了时间——“傍晚”“夜色”,写到了天气——“寒冷”“细雨”,又写到了诸多景物——“树林”“铁门”“小径”,等等;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让人身临其境。在刻画景物时,作者则用了“特写法”,“黑森森的树林”“古老多节的树干”“蔓草丛生的小径”,这一个个景物如拉近的镜头一般,清晰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精确具体,栩栩如生。
小试身手
同学们,你们匆匆地上学、悠闲地放学,眼中所见的环境是一样的吗?被老师表扬和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看到的景物又有什么不同呢?试着从不同的内心感受入手,各描写一段自然环境,然后互相点评一番,看谁写得棒!
精彩回放
傍晚,天空阴沉沉的,刮着寒冷的大风,又下着透骨的绵绵细雨……它周围黑森森的树林子里,林木长得那么蓊蔚苍郁。花岗岩柱子之间的铁门,让我知道了该从哪儿进去。一走进门,我就发现自己立即处在笼罩着密林的蒙眬暮色之中。在古老多节的树干之间,在枝丫形成的拱门下,一条蔓草丛生的小径沿着森林过道伸展着。我顺着它走去,指望一会儿就可以到达住宅跟前;可是小径一再延伸开去,而且蜿蜒曲折,延伸得越来越远;看不到一点住所或庭园的迹象。
我以为走错了方向,迷了路。夜色的昏黑、森林的幽暗越来越浓地笼罩着我。我向四下里望望,想再找一条路。没有路;只有交织在一起的枝丫,柱子似的树干,夏日的密叶——任何地方都没有通道。
妙语解说
这段描写十分细致,字里行间都带着一股阴森、沉郁的色彩,渲染出一种令人压抑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读了这段话,让人不禁疑惑:在主人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来告诉你吧,这段文字出现在小说的结尾:简和罗切斯特先生历经磨难后再次相逢,但罗切斯特先生却不幸遭遇了家庭变故,财产尽失,已经是个盲人了。由此,我们便明白,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既是对故事氛围的渲染,更是对人物内心感受的衬托。“寒冷”“透骨”“黑森森”“夜色的昏黑、森林的幽暗越来越浓地笼罩着我”……让人体会到主人公此时内心的悲凉,从而对人物的命运产生深深的忧虑。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格外留意:你所描写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内心感受是否一致。
在描写方法上,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法”,如“一走进门”“顺着它走去”,路线在变化,眼前的环境也在变化。此外,作者还运用了“立体展现法”,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渲染,写到了时间——“傍晚”“夜色”,写到了天气——“寒冷”“细雨”,又写到了诸多景物——“树林”“铁门”“小径”,等等;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让人身临其境。在刻画景物时,作者则用了“特写法”,“黑森森的树林”“古老多节的树干”“蔓草丛生的小径”,这一个个景物如拉近的镜头一般,清晰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精确具体,栩栩如生。
小试身手
同学们,你们匆匆地上学、悠闲地放学,眼中所见的环境是一样的吗?被老师表扬和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看到的景物又有什么不同呢?试着从不同的内心感受入手,各描写一段自然环境,然后互相点评一番,看谁写得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