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与相关脑区异常蛋白沉积、突触功能受损、多种递质系统紊乱和神经免疫异常有关。该症状在帕金森病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脑脊液、外周体液、基因和神经影像学上有一些早期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预警和早期识别。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应重视预警和早期诊断,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干预治疗,同时有关帕金森病认知障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200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与相关脑区异常蛋白沉积、突触功能受损、多种递质系统紊乱和神经免疫异常有关。该症状在帕金森病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脑脊液、外周体液、基因和神经影像学上有一些早期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预警和早期识别。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应重视预警和早期诊断,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干预治疗,同时有关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亟待加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宫颈-宫体内靶区(ITV)在宫颈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中的应用,期望获得更精确的宫颈癌调强放疗的计划靶区(PTV)。方法选取未手术宫颈癌放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膀胱3种充盈状态下的定位CT获得个体化的ITV、PTV与统一外放PTV进行VMA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靶区及靶区内危及器官(OARs)的体积差异。比较两组CBCT验证中靶区脱
目的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时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3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13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229例。化疗均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随访至2018年12月底,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6
目的探讨lncRNA HOTTIP通过调控miR-663a表达对4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用0、2、4、6、8 Gy分别照射H838、H157、A549、H1299细胞系,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情况。qRT-PCR检测细胞中HOTTIP和miR-663a表达水平。以A549、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沉默HOTTIP表达、过表达miR-663a后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情况
目的依据TG100号报告提出的风险分析方法分析本中心调强放疗流程,改进质量控制方法,保证治疗安全和质量。方法基于TG100报告,成立风险分析小组。构建调强放疗总流程图以及各分支步骤;开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确定流程中所有潜在的差错模式;基于设定的评分标准评估该差错模式发生概率、被检查出的概率以及差错模式发生对临床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计算每个差错模式优先值,并按优先值分值从高到低排序,取前20%
目的系统评价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its receptor, CGRP-mAbs)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在线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
自发性低颅压可出现颅内静脉窦血栓、颅内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脊柱硬膜外血肿在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中较少报道。报告1例确诊自发性低颅压的患者,以直立位头痛起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出现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脑实质出血。检查发现合并腰段脊柱硬膜外血肿,无明显脊髓压迫症状。经卧床、补液、抗凝、抗癫痫治疗后,患者头痛、颅内静脉窦血栓情况好转。出院3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平卧时无法完全缓解,头颅影像提示新发双侧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病,主要原因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发现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改变姿势体位时会引起震颤暂时消失一段时间,之后震颤再次重新出现。这种临床现象被称为帕金森病的再现性震颤(re-emergent tremor, RET)。目前RET的原因机制尚且不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帕金森病RET的可能机制、临床特点及意义
神经影像学技术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随着新的影像设备及其技术迅速发展,如何正确使用和分析其结果,对临床精准诊疗非常关键。本文从临床角度,简要介绍脑血管病最常应用的影像学技术原理、特征及临床应用的意义。并配有相关影像图片,帮助理解和正确应用分析。同时介绍了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招募健康者2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3.0 T GE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分析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嗅觉皮质相关脑区,比较两组嗅觉皮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值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