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应分析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据、原则、定位及管理保障机制,着重探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8-0040-02
  
  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对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建设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优质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更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据和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革,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在整合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围绕高职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着眼于“示范课程”、“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普遍受学生欢迎”等内涵,充分反映本校的教学特色,面向人才市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首先,精品课程建设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的标准研究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其次,要注重课程体系(专业培养目标)多元化;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兼顾培养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应能较好地体现高职课程的功能。再次,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把握高职教学能力的内涵,以知识本位构建工作能力标准;要加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和效果,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且使其融于一体,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才能统一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确实做到人尽其才。
  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
  精品课程建设应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带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因此,精品课程应是集科学性、教育性、先进性、有效性、整体性及示范性于一身的课程。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和造就专门人才的重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突出能力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在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课程是重要载体,办学特色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有反映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由于高职课程的特点是“理实一体化”,强调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所以高职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在课程建设中应突出反映出高职办学特色。高职教育的要素指向就业、指向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胜任力和对所有职业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内容开发与建设的核心。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建设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科学管理体制为保障的系统工程,是集理念、师资、内容、方法、技术、制度于一体的整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应具备精深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成为本行业岗位技术上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构建学校专职和企业兼职两支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人才双向互动,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完成开放式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整体效应,达到教学师资结构的重构。要以产学合作为依托,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实训条件,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班学习,或亲自参与生产经营,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应用新技术,提高动手能力。中、青年教师可以采取脱产或半脱产形式轮流下企业实习,或独立完成一两项工程项目,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可灵活多样。也可采用“传帮带”的方式,鼓励教师走岗位自学成才之路,结合所在岗位和所担任的教学任务,以任务带动技能的提高。
  教学内容建设这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实施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力补充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的新路子,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关键能力设计开发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一流的教学内容,反映最前沿的岗位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的“零距离”对接,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可过于追求但也不必刻意打破学科的完整性,内容的取舍应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应有序可循,教学内容应与培养目标相呼应。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重组课程结构,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应编写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教材。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反对忽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在人才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又要防止将能力培养误认为就是专业技能培养,要处理好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要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追求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鲜明特色和显著效果。教学方法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尽可能地创造生产实践环境,让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教师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在教学手段上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授课,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授课录像等网上资源的建设,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只有通过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使各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才能使精品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精品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教材建设要有利于精品课程教学条件的完善,有利于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动态,而且要随着社会对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要优化教材体系、优化内容结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精选基础核心内容,删除陈旧落后知识,压缩经典,充实案例,拓展外延,重在应用。要以知识够用为原则,合理解决知识高速增长与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教材体系要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传统的教材进行彻底的职业化整合,将直接支撑专业技术的知识从系统中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直接服务于岗位技术的知识链,突破学科体系系统化、完整化的束缚,用什么就讲什么,用多少就讲多少。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这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认识实习、工科的金工实习等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丰富的内涵,比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设计结合相关科研领域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着力点拓展到实际应用的空间。同时应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等,综合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着力增加创新性实践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应以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及各种技能竞赛为背景,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科研成果、工程实践等优势,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专业科学研究领域,接触科学前沿,了解科学发展动态,从而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学校应力求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制度与措施,在课程遴选、政策导向、过程管理、课程评价、技术保证等方面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果。一是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可以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或精品课程首席专家制,鼓励知名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教师的发展为主线,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目的。可以设立精品课程专项基金,对于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启动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对于通过中期评估的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应滚动式分阶段下拨,对评估为优秀的精品课程可适当增加经费进行激励,对未能完成课程建设计划者应停止经费支持,并追究课程负责人的责任,使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在精神、物质和事业发展等各方面获得相应的回报。同时,要在宏观政策上向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倾斜,在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成果评价、教师待遇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层面、多主体、全方位的,要充分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评价中要把专家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使多种评价主体都能参与教学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商亚平,金宏义,杜敏.创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精品课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6).
  [2]林仕彬.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背景、现状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10,(9).
  [3]成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4]赵岩,徐永慧,杨淼森,等.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2008,(10).
  [5]周跃红.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6]陶蓓.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7]杨星钊.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
  [8]王成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1).
  [9]徐向阳.关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10]周云凌.论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11]孙吉平,高鑫.试论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12]胡勇,张小兰.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作者简介:
  蔡健(1962—),男,江苏金坛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龙杂7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龙149A为母本、外4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的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生育日数92d,生育积温2150℃,株高140cm,产量60
沥青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过去我们的养护维修方法主要是被动式的养护,路面出现病害后才进行处理,结果是小病害拖成大病害。
笔者的研究旨在抓住棉盲蝽象在当地的主要危害规律,科学地指导生产,对提高棉花产量增收节支提供理论依据.以N141和石39两个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棉盲蝽象的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通过连续6季盆栽试验,分析了灰岩黄壤和第四纪黄壤两种贵州大面积分布的烤烟土壤中,不同连作年限对烤烟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作严重影响烤烟植
研究粳稻资源分类方法,测定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对30份粳稻资源材料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使用作图法研究了数量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对道路路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随着一条条城市道路投入运营,沥青路面病害现象越来越
目的:探讨八点方位法(Eight)与传统的舞程线方位法(LOD)对摩登舞初学者学习进度的影响。方法:对参加摩登舞学习的初学者(男女各96人),在学习过程中用不同的方位法记忆,在同步进行的2
对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研究探讨课堂教学技巧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且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中职英语分层不分班的暗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中职;英语;分层不分班;暗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5-0118-02    中职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且两极分化严重,好的学生中考成绩可达130分以上,而差的学生仅三四十分,学生整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