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o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少教师积极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很好地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目标。但是,毋庸讳言,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出现“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传统低效课堂现象,甚至无效课堂还大量存在。那么,如何走出低效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唯一尺度,这迫使教师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根本的教学目标,导致地理教学完全是照本宣科。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念本本,学生背本本,考试考本本”,学生没有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课后作业敷衍,教学效益低下。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是生活,教师应该将课堂与生活有机融合。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各种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体味地理对生活的有用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高中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就开展了“昼半球、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热力环流形成”、“密度流形成”、“水土流失”的等演示实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影响下,一些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占有者,权威不容学生挑战。他们往往摆出一副“架子”,课堂上总是“一言堂”。其结果是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技能和方法无法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无法交流,课堂成为一潭死水。事实上,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是学生的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亲切自然的神态、风趣幽默的语言、科学巧妙的点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这样才能创设生命灵动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合作的愉快,从轻松中获得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笔者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总是微笑面对学生,“我们共同研究”、“说说你的想法”、“你的见解很独特”等是笔者课堂的常用语。笔者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倾听他们的意见。实践证明,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活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引导解决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大量的是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才能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实施开放性教学,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最终让预设和生成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提问,让问题有梯度、有深度、有探究性、有开放性,要避免无用和低效的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某个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就“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展开辩论。一般认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然而,沙尘暴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呢?这是一个值得质疑的有趣问题。一些学生查找了有关资料,提出了不同观点:沙尘天气造就了黄土高原;沙尘颗粒利于成云致雨;沙尘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长;沙尘暴缓解了酸雨;沙尘暴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等。对此,学生们争论不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就上述观点展开辩论,分为正方、反方两组,各抒己见,从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地理设计的学习活动。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这样,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思维的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会大大提升。
  四、密切关注时事热点,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有些地理教师认为,关注时事热点是政治教师的事,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一规定实质就是要求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并将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具有的意义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每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都会结合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考到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我国的“南极科考”;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考到了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的喷发、2011年泰国的严重洪涝灾害、近三年我国云南省的持续干旱等;2012年江苏高考还考到了农村的秸秆利用、西南的高速公路建设、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体面积变化等。这些都启发地理教师,地理小课堂教学必须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品质,努力提升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落实价值观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尺度就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特别是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大目标相比,具有“不可测量”的特点,有不少教师认为这些目标是虚无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目中无人”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教学,是低效和不全面的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发展的价值观(包括正确的人地观、生态文明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等),总之,教师只有把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和谐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从低效到有效,再到高效的根本转变。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書中指出:“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到规律的学习活动。这种个性化教学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的主角是教师,教师独霸讲台,忘情表演
我们需要有效的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了。而对于教学策略,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段,以及不同的执教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利用教学策略,选择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探究的问题。实践后,笔者认为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等策略比较适用。  一、问题引领策略  所谓问题引领策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的一一解决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与市售酮肟型进口防霉密封胶产品的性能对比研究,介绍了一种醇型防霉密封胶的基本性能、固化类型、理化性能、粘结性能、防霉性能等,旨在为家居装饰领域选择具有健康环保防
每一位建筑业主终将更换屋面,通常的做法是将原有屋面全部拆除然后更换新的。过去20多年里,采用屋面涂料重新涂刷或维修以延长屋面使用寿命已经成为可能。无论采用何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