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中国面向世界对人才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应该完成这一任务。这是当今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大课题。语文教学要从最基本的抓起,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抓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见性,这是主体精神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上帝,老师讲、学生听,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会变得呆头呆脑,哪里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更不会成为创新人才,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和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当我们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后,学生的思维往往零乱、琐碎、甚至离奇,难以抓住重点。这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有目的的因势利导,不能采用简单否定,指责的态度去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而是鼓励、帮助他们学会探索。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不同意见就发表。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意见,老师的讲课不一定是对的。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有不同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讲到“海”的偏旁明称是三点水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三点水的最后一点为什么不是点而是提呢?在看图讲解大海时,有的学生说:“上海不是海,为什么要叫上海。老师讲上海在海边,同学又提出锦州也在海边为什么不叫海。”这样的提问说明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课堂教学就是要营造这种敢问敢说的气氛。
2、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什么问题去读呢?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老师提的思路不一定和学生的思路一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还是在老师思考的框子里,学生还是被动的。同样的一篇课文,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读一篇课文问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要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如果要听人讲话都要想一想:他讲的对不对,好不好,哪些是对的,哪些好,哪些不够好。你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同意又为什么?听他人讲话想想自己的见解。如二年级有这样一个造句。老师让同学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同学说:老师爱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老师说对。另一个学生说:你们讲的都不对。老师问我们错在哪里?这个学生说:有错误、有缺点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老师说:对对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
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我们的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别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乌鸦可能找来一根空心的草杆子,就可以像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了。有的说:乌鸦可以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进塑料袋里,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说:乌鸦把瓶口斜放着,就可以喝到水。学生想出一系列办法。老师要开动脑筋,就这样多角度训练学生思考。
4、允许学生存在疑问,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解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不应,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予以全部解决,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作为悬念,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学贵存疑”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去。因此,存疑是对知识追求的不满足,不满足就会有发现,有创造,这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重大意义。例:有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有的同学发出疑问“周瑜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打败曹操?”教师把这一问题布置为家庭作业,并要求学生作一篇小短文。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潜水过去,有利刃割断铁索;有的说,绕道阻断曹军后路,使其腹背受敌;有的说,截断粮草,使其不战自败。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
5、老师要抓住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讲与众不同的见解。如一、二年级学生说字。老师讲小弟弟的“弟”字,老师讲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一个学生说弟字是七划写成的(用笔划记忆)。另一个学生说,梯子的“梯”去掉木字旁就是弟(用比一比、记一记方法来记忆)。还有一个学生说:一个小弟弟梳了两根小辫子,背一弓,一只小脚翘了起来。第三个学生说的这些就是创造的火花,别人没有想到的,与众不同的认识。创新的萌芽从这里产生出来,老师就要抓住及时表扬鼓励。
综上所述,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这就对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深谙教育心理,具备深入挖掘教材的能力,运用多种现代化电教手段,并注意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育机制的老师,才能适应目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孕育在孩子的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1、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上帝,老师讲、学生听,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会变得呆头呆脑,哪里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更不会成为创新人才,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和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当我们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后,学生的思维往往零乱、琐碎、甚至离奇,难以抓住重点。这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有目的的因势利导,不能采用简单否定,指责的态度去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而是鼓励、帮助他们学会探索。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不同意见就发表。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意见,老师的讲课不一定是对的。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有不同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讲到“海”的偏旁明称是三点水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三点水的最后一点为什么不是点而是提呢?在看图讲解大海时,有的学生说:“上海不是海,为什么要叫上海。老师讲上海在海边,同学又提出锦州也在海边为什么不叫海。”这样的提问说明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课堂教学就是要营造这种敢问敢说的气氛。
2、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什么问题去读呢?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老师提的思路不一定和学生的思路一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还是在老师思考的框子里,学生还是被动的。同样的一篇课文,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读一篇课文问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要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如果要听人讲话都要想一想:他讲的对不对,好不好,哪些是对的,哪些好,哪些不够好。你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同意又为什么?听他人讲话想想自己的见解。如二年级有这样一个造句。老师让同学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同学说:老师爱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老师说对。另一个学生说:你们讲的都不对。老师问我们错在哪里?这个学生说:有错误、有缺点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老师说:对对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
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我们的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别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乌鸦可能找来一根空心的草杆子,就可以像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了。有的说:乌鸦可以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进塑料袋里,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说:乌鸦把瓶口斜放着,就可以喝到水。学生想出一系列办法。老师要开动脑筋,就这样多角度训练学生思考。
4、允许学生存在疑问,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解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不应,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予以全部解决,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作为悬念,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学贵存疑”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去。因此,存疑是对知识追求的不满足,不满足就会有发现,有创造,这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重大意义。例:有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有的同学发出疑问“周瑜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打败曹操?”教师把这一问题布置为家庭作业,并要求学生作一篇小短文。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潜水过去,有利刃割断铁索;有的说,绕道阻断曹军后路,使其腹背受敌;有的说,截断粮草,使其不战自败。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
5、老师要抓住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讲与众不同的见解。如一、二年级学生说字。老师讲小弟弟的“弟”字,老师讲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一个学生说弟字是七划写成的(用笔划记忆)。另一个学生说,梯子的“梯”去掉木字旁就是弟(用比一比、记一记方法来记忆)。还有一个学生说:一个小弟弟梳了两根小辫子,背一弓,一只小脚翘了起来。第三个学生说的这些就是创造的火花,别人没有想到的,与众不同的认识。创新的萌芽从这里产生出来,老师就要抓住及时表扬鼓励。
综上所述,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这就对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深谙教育心理,具备深入挖掘教材的能力,运用多种现代化电教手段,并注意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育机制的老师,才能适应目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孕育在孩子的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