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转换:并非“包治百病”的良方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股票换股的原理,卖掉运作不佳、长期亏损的基金,转换成业绩表现优良的基金,似乎是个比较好的投资策略。不过,从现在开通基金转换业务的几家基金公司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基金的具体情况不一,基金转换并非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方。
  
  不少投资者都希望通过基金转换来挽救自己失败的投资或者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这种投资方式,通常会被大家理解成类似股票投资的换股策略:通过清仓亏损的股票盘活资金,买入上涨潜力大的新股票,以最终实现保本增值。但实际上,它是否能如你所愿,挽救你的投资于“膏肓”之中呢?值得思考……
  
  疗效不佳药方之一:只转换成单一风格的股票基金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集中投资某一特定风格股票的基金(比如按照流通股本规模划分的小盘股基金、按照主营业务划分的资源行业基金),这类基金的主要投资品种在具体的时间段内会得到市场的追捧,但从较长时间段来看可能会因为市场投资风格的转换而遭遇亏损风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国联安基金公司在2004年7月23日开通德盛稳健、德盛小盘精选两只基金的转换业务。其时基金重仓的蓝筹股品种正处于调整中,而不被基金所重点关注的小盘股上涨可观,市场怀疑价值投资理念是否有效,提出“小而美”的观点。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国联安推出德盛小盘精选基金,提出集中投资小盘股的策略,而德盛稳健处于亏损中。
  从开通转换日2004年7月23日至2005年12月21日,我们假设投资者初期持有1万份基金份额,转换费率忽略不计。那么,转换新基金份额=(老基金份额×申请转换日老基金单位净值)÷申请转换日目标新基金单位净值(下面的案例亦同)。
  假设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假设一直持有德盛稳健,期末市值=10000×0.949元=9490元。情况二:假设2004年07月23日投资者进行转换,转投德盛小盘精选,期末市值=[(10000×0.993)÷0.9660]×0.9190=9446.86元(见表1)。


  我们发现,尽管可能会在短期内抓住阶段性市场热点,在较长时间之后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收益,同一直持有原基金收益水平没有本质区别。
  
  疗效不佳药方之二:力求通过时机选择降低转换成本
  
  在确定新基金有比较明确的业绩增长能力和转换费率既定的前提下,基金转换能否成功,有两个关键因素:以尽可能高的净值赎回老基金,以尽可能低的净值转换新基金。很明显,这对投资者的时机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过,这种理想的转换机会可能很难出现,也很难把握。原因就在于同类型基金齐涨共跌的现象比较明显,也就是说当老基金净值相对较高,能收回尽可能多的资金时,新基金的净值一般也会提高,转入成本同步增大。如果新基金此后的净值增长幅度不够大,很难取得好的转换效果。我们通过下面的案例来说明这一情况。
  海富通基金公司在2004年3月股票市场阶段行情最为火暴、接近两年高点的时候,发行了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00亿元。随后市场见顶一路下跌,由于建仓成本区较高,该基金净值表现一直不佳。而2003年8月成立开始运作的海富通精选则净值表现良好,绝大部分时间净值都在面值以上。
  从理论上推断,由于海富通精选初始建仓成本区低、而且业绩表现一直比较出色,而海富通收益增长基本在阶段最高点入场建仓,通过转换前者可以更好地获得收益。但是如果我们实际操作,结果却未必能令人满意。
  2004年4月26日,海富通开通两基金的转换业务,从两只基金净值的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 2004年9月1日、2004年9月27日、2005年6月9日三个时间可以让我们以相对高的净值赎回海富通收益增长,并以相对低的成本转换成海富通精选。
  假设以下五种情况:
  情况一:一直持有海富通收益增长,期末市值=10000×0.9430=9430元。
  情况二:2004年4月26日开通基金转换业务日,转投海富通精选,期末市值=[(10000×0.9840)÷1.2073]×1.0458=8523.71元,考虑期间分红后也仅仅增加100余元(见表2)。


  情况三:假设2004年9月1日投资者进行转换,转投海富通精选,期末市值=[(10000×0.947)÷1.044]×1.0458=9486.32元(见表3)。


  情况四:假设2004年9月27日投资者进行转换,转投海富通精选,期末市值=[(10000×0.976)÷1.112]×1.0458=9552.1元(见表4)。


  情况五:假设2004年6月9日投资者进行转换,转投海富通精选,期末市值=[(10000×0.937)÷1.056]×1.0458=9279.5元(见表5)。


  综合以上的五种情况看,即使挑选了五个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了基金转换,但拥有初始建仓低成本优势,且业绩表现良好的海富通精选,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收益优势。仅仅在第三和第四种情况下取得比一直持有老基金更高的期末市值,但这是在没有考虑转换费用成本的前提下取得的。
  
  哪种转换才有“疗效”
  
  看起来基金转换的效果差强人意,那么,这种基金投资方法究竟有没有价值?对待哪种基金亏损有疗效呢?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易方达2004年5月24日开通50指数基金和策略成长基金转换业务。其时股票市场正在加速下跌,跟踪复制上证50指数的指数基金净值随市场指数同步下跌,而采取主动投资策略的策略成长净值表现稳定。我们同样假设基金转换的两种情况。情况一:一直持有易方达50指数基金,期末市值=10000×0.8549=8549元。情况二:2004年5月24日开通基金转换业务日,转投策略成长,期末市值=[(10000×0.9490)÷1.0150]×1.0840=10135.13元,加上其间分红后期末市值可以达到10228.62元(见表6)。


  比较可以看出赎回指数基金进行转换后,到2005年12月21日,投资者不仅收回了最早的成本,而且加上期间分红,还获得了200多元的净收益。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大体判断,当整个市场持续下跌趋势明显,但主动型基金运作出色,能够通过积极的投资策略较大幅度战胜市场时,我们可以在市场出现反弹,指数基金净值短期回升时,采用基金转换来弥补亏损进而争取收益。换句话说,在市场出现强烈的下跌单方向运动趋势时,选择一只业绩优秀的股票基金,换被动投资为主动投资,这种转换可能会取得好效果。尤其是在市场指数下跌,而基金重仓品种普遍逆市上涨的情况下,转换更为有效。
  那么,还有什么形式的基金转换可以采用呢?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基金公司在宣传自己公司的基金转换业务时,大都用“进可攻退可守”之类的词汇。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基金转换的时机选择是很难的,而且对于两只风格相近的基金来说,转换的意义也不是很大。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进退自如”呢?对于拥有货币市场基金和短债基金,且开通了与其他类型基金进行转换业务的公司来说,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转入基金的转换成本是制约转换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海富通精选本身是一只表现非常好的基金,但转换成本吞噬了很大比例的收益。如果我们采用从货币市场基金或短债基金向股票基金的转换方式,则更容易取得好的投资效果。像一只业绩表现一直不错的基金,在市场大幅度调整、基金净值行业性普遍回落时,可以考虑在股票市场有转暖迹象的时候,将货币基金转换成股票基金,这样,一方面可以较低的成本投资到目标基金上,同时还能够比较有把握地获得高于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反之,当市场出现大幅度调整迹象,基金业绩面临大幅度波动时,可以及时获利了结,赎回股票基金转入货币市场基金,以保持资金安全性。
  总之,在市场时机把握正确的前提下,低风险、低收益和高(中)风险、高收益基金品种间进行转换,是比较有效的基金转换策略。
  
  投资小结:不让无谓的成本吞噬收益
  
  投资学上有个经典的“奥克姆剃刀”原理,意思是陈述越简单,结论就越可能正确。而任何投资最关键的就是成本和收益问题。那么,我们就把复杂的基金转换,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
  1.尽管非常难以做到,但是投资者必须注意转换时机的把握。因为转换的成本,必须由新转入基金的收益来承担。
  2.一定要注意成本的控制。注意分析基金转换公告中关于转换费用的陈述。各家基金公司的转换费率并不相同。一般来说,投资者从低风险、低收益类型基金向高风险、高收益类型基金转换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以弥补基金的管理费用。而反向过程一般不需支付费用。如从货币市场基金转换为股票基金需支付一定的转换费,而相反过程则不需任何费用。
  3.不要频繁转换。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对以上两个原则的总结,控制转换次数,一是因为时机的选择并不能保证每次都正确,二是交易频繁将增加成本。
  4.两只风格相近的基金转换意义不大,尤其是净值波动规律相近时,因为转出转入的高点可能同时出现,而转化过程已经让你损失了一部分收益。
  5.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转换成主动投资的股票基金,如果时机选择正确将带来明显的转换收益效果。
  6.货币市场基金是个储水池,通过资金在货币市场基金和股票基金间的转换,有机会实现“攻守兼备”的效果。
  
  【关键词】
  基金转换——指投资者可将其持有的某基金公司管理的某只开放式基金全部或部分份额转换为该公司管理的另一只开放式基金的份额。
其他文献
Web2.0的投资数额一次次被刷新。2006年春夏交替之际,千橡互动集团获得了4800万美元巨额风险投资。这是互联网Web 2.0风潮涌动以来,最大数额的风险投资。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Web2.0的概念在国内就被广泛炒作,各类新老互联网项目,纷纷戴上2.0的光环,投资商对Web 2.0的项目也是出手大方,去年软银亚洲投资博客中国,今年红杉资本投资奇虎,等等;多个2.0概念的网络公司获得了国际风
期刊
股市如战场,证券投资和行军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投资者具备敏锐的眼力、高超的智慧,在恰当的时机选择适宜的策略。同样,投资者也需要认清隐藏在顺境背后的风险。翻阅古今中外经典战例,或许你在钦佩各方军事才能的同时,能得到举一反三的启迪。    以静制动 静观其变    春秋初年曾经在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过一场著名的车阵会战,史称“长勺之战”。两军布阵完毕后,鲁庄公准备传令出击,希望能够先发制人。曹刿
期刊
一家名列前茅的电讯公司的亚太地区副总裁给我打了一个紧急电话,原以为是一项紧急的咨询业务,结果表明—是需要我帮助他寻找下一份工作。他处于两难之间,要么服从公司的裁撤,要么冒被公司裁员的风险。第一种选择获得的一次性补偿要好一些。由于他的职位与任职期限,作出不同选择将会造成很大的差异。  我们花了两个小时讨论正反两方面的因素、各种可能性以及他的美国上司的反应。对我而言,为这种事情提供建议确实是一项煞风景
期刊
乔致庸赢在制度建设。东家和大掌柜各司其职,是早期公司股份制的表现,也是模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至于电视剧里讲到的顶身股,这些都是现代企业里常用的激励制度,比如现在许多经营良好的上市公司都会给员工发放原始股份,作为年终分红。    中国明清时代有十大商帮:晋、徽、鲁、闽、粤、陕、宁波、江右、龙游和洞庭商,其中晋商排在了首位。旧时曾有人说: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期刊
2006年1月1日起,社会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且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在养老金领取上,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尽管养老新政对未来养老有多大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还是撞痛了人们脆弱的养老心理防线,尤其是年轻人。据上海最近一次调查表明,有50.8%的人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    未来的养老缺口真不小    在职职工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社
期刊
老外买G股,再次指引“钱”途  文泉    2005年的最后一天,商务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允许外国战略投资者直接投资G股和新上市公司。    据媒体报道,该消息让数以万亿计的外资极为兴奋,欲借此“抢滩登陆”A股市场。市场人士更是认为,这是继QFII出台之后老外买A股的又一重要途径,使外资进入A
期刊
美国理财观的中国解读    很难想象一个人挣到100元钱却要毫不犹豫地花出100.5元,这样的赤字会让很多人消受不起。但是在美国,确实在每时每刻发生。    “美国人确实敢花钱,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发现周围朋友的存款都非常少,每个人都在享受生活,及时行乐。”曾在美国生活过的康宏理财(香港)高级顾问李俊告诉记者。  目前,美国的储蓄率是-0.5%,这就产生了上述的消费现象。而中国的消费率为46%,那就
期刊
贪欲横流是历史上每一次经济过热的基本特征。为了追求金钱,市场参与者们将基本分析法置之脑后,热衷地认为他们也能在投机市场中大捞一笔,建成自己的“空中楼阁”。然而,突如其来的价格回归往往像地震一般不期而至,楼阁建得越高,跌得就越重。参与其中的投机者们,无一能幸免于难。    [事件回放]  17世纪30年代,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狂潮,就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经济泡沫。    荷兰郁金香泡沫  文/
期刊
农历丙戌狗年,大年初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华夏大地,一片热闹吉祥的景象。狗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是“旺财”的象征,狗年的春节自然就多了几分财气,向长辈亲朋拜年贺喜,恭祝发财成了这一天最最重要的事情,众基金们也聚集在一起,向基民拜年了!    基金阅兵式:  基金净值“神龙摆尾”    2005年以来,国内开放式基金整体业绩跟随股票市场的波动呈现较大波动。上半年是逐波下探,6、7月份在千点整数关口成
期刊
随着中小企业板最后一家股改公司黔源电力审议通过了股改方案,中小企业板率先整体进入全流通时代。2005年12月1日,深交所编制的中小企业板指数正式发布。指数简称“中小板指”,代码为399101。作为第一个全流通板块的指数,中小企业板指数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投资指导作用。中小板凭借其特殊的市场地位,率先全流通的概念,将具有明显的投资优势和投资机会。    “小家碧玉”惹人爱    中小板公司完成股改后,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