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6日《检察日报》报道:“你的孩子成绩这么差,去医院查查智商有没有问题吧。”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童智测室遇到了焦虑的刘女士,她10岁的儿子思阳(化名)正在诊室里接受智商检测。暑假期间来检测智商的孩子格外多,一般都要提前1个月预约。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童智测室的门上,记者看到了一张“请提前42天预约”的通知。给孩子测智商竟然成了“教育时髦”。“我们压力很大,班上有3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所以班级成绩始终没有达标。”某老师说,让孩子测智商,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有规定,智商在70分以下的学生,成绩将不参加班级测评;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检测结果,找出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
不管因为什么理由,学校、老师动辄要求“差生”检测智商,这就是在向孩子暗示,你的智商可能存在发展障碍。这种无形的暗示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孩子极有可能会在内心选择放弃,成为“心甘情愿的失败者”,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教师一个小小的测试,就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教育者,你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粗鲁举动或一句话,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负面影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可能忘记了自己的分数,可某位老师对待我们的神态却记忆犹新。前文所述学校让孩子测智商的这种行为像肢体施暴、语言施暴一样,是一种教育暴力。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这种要求竟然是某些学校的不成文规定,让孩子躺在心理咨询的手术台上,接受所谓的裁判。这种教育行为很残忍、自私和冷酷。我们对孩子应有的精神尊重、平起平坐的人格尊严都成了虚无,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所言:“这种做法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要求孩子做智商检测的学校和教师,不是爱护孩子、教育孩子,而是在为自己的既得利益毁孩子。”
就算是孩子智商有问题,教育也不能动辄推卸教育责任,教育的本质就是鼓励唤醒,让所有孩子都得到发展。“差生”也存在巨大潜能,比如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在小学阶段都被认为是“差生”,爱迪生甚至被判定为弱智儿童,但他们最终却成了有着历史性贡献的大人物。这就是教育学上的多元智能论,弦子总有属于自己的强势智慧,教育更应该放大这种智慧,而不是用成绩高低作为智商高低的标准,用测智商推卸教育责任。
据报道,90%以上儿童的智力都属正常范围,所以,与其否定、怀疑孩子,不如多调动自己的教育潜力,多看看孩子的长处,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些耐心和爱心。孩子得到了赏识和激励,潜能就能得到高度激活,创造出教育奇迹。比如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天才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学生,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而实际上所谓的“天才型人才”不过是测试者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们的教师为何不能多查找自己的教育不足,多改进教学方法,却动辄给孩子精神施暴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可见,当儿童权益同社会利益、教育利益发生冲突时,儿童权益应该大于教育权益。国家督学胡平平也认为:“尽管我国没有文件和法规规定‘可以或不可以给孩子检测智商’,但是从教育发展规律来讲,学校‘以学生成绩优劣作为给教师发放奖金的前提’的做法是错误的。”对待智商测量问题,我们应该上升到教育事故的高度去认识,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严格限制,杜绝泛滥,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和健康,让孩子得到和谐发展。
不管因为什么理由,学校、老师动辄要求“差生”检测智商,这就是在向孩子暗示,你的智商可能存在发展障碍。这种无形的暗示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孩子极有可能会在内心选择放弃,成为“心甘情愿的失败者”,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教师一个小小的测试,就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教育者,你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粗鲁举动或一句话,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负面影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可能忘记了自己的分数,可某位老师对待我们的神态却记忆犹新。前文所述学校让孩子测智商的这种行为像肢体施暴、语言施暴一样,是一种教育暴力。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这种要求竟然是某些学校的不成文规定,让孩子躺在心理咨询的手术台上,接受所谓的裁判。这种教育行为很残忍、自私和冷酷。我们对孩子应有的精神尊重、平起平坐的人格尊严都成了虚无,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所言:“这种做法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要求孩子做智商检测的学校和教师,不是爱护孩子、教育孩子,而是在为自己的既得利益毁孩子。”
就算是孩子智商有问题,教育也不能动辄推卸教育责任,教育的本质就是鼓励唤醒,让所有孩子都得到发展。“差生”也存在巨大潜能,比如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在小学阶段都被认为是“差生”,爱迪生甚至被判定为弱智儿童,但他们最终却成了有着历史性贡献的大人物。这就是教育学上的多元智能论,弦子总有属于自己的强势智慧,教育更应该放大这种智慧,而不是用成绩高低作为智商高低的标准,用测智商推卸教育责任。
据报道,90%以上儿童的智力都属正常范围,所以,与其否定、怀疑孩子,不如多调动自己的教育潜力,多看看孩子的长处,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些耐心和爱心。孩子得到了赏识和激励,潜能就能得到高度激活,创造出教育奇迹。比如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天才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学生,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而实际上所谓的“天才型人才”不过是测试者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们的教师为何不能多查找自己的教育不足,多改进教学方法,却动辄给孩子精神施暴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可见,当儿童权益同社会利益、教育利益发生冲突时,儿童权益应该大于教育权益。国家督学胡平平也认为:“尽管我国没有文件和法规规定‘可以或不可以给孩子检测智商’,但是从教育发展规律来讲,学校‘以学生成绩优劣作为给教师发放奖金的前提’的做法是错误的。”对待智商测量问题,我们应该上升到教育事故的高度去认识,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严格限制,杜绝泛滥,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和健康,让孩子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