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农业发展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且范围广泛,不仅是农业生产,还涉及到管理学、工业生产等众多领域。绿色农业作为我国当下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需要相关部门始终以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首要发展目标,通过加快生态系统稳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式,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对策核心要点构架展开讨论,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的阻力以及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现实问题;对策
引言
绿色农业发展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且范围广泛,不仅是农业生产,还涉及到管理学、工业生产等众多领域。绿色农业作为我国当下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需要相关部门始终以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首要发展目标,通过加快生态系统稳定建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式,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
一、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不健全
绿色农业的标准与农业生产地的环境、生产产品、生产质量、生产制度、产品安全、监测管理、检测质量、包装过程以及产品运输密切相关,这些标要求是达到绿色农业标准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污染范围较大,而防控污染的标准相对较低,缺乏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以及对农作物质量的管理,使得其农作物达不到农业标准。例如,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农业户为了高产量高收成过度使用农兽药,使得农作物有农药物质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其次,因为有关部门对于农兽药的监管力度较小,监测方式也与标准体系上的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农兽药等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中。其次,在我国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方面,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上都已经建立起绿色认证,但是,由于不完善的监管体制,许多认证标准参差不齐,认证方式五花八门以及出现低门槛认证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绿色食品认证体系的可靠性[1]。
(二)市场流通体系与相关监管体系不完善
市场流通阻塞以及监管松散等问题还大量存在于我国当前的绿色农业市场体系当中。第一,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相较于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的农产品多用于自给自足,农作物相对有比较高的绿色保障。但是,由于种植地距离中心消费市场较远,运输途中就会出现产品变质等问题,为了降低损耗成本,就需要提升运输质量。然而,由于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道路等基础建设较差,不能使的绿色农产品快速新鲜地到达中心消费市场,这大大阻碍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扩张。第二,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对于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的优质性得不到完全的保障。例如,许多市场都以普通的农产品充当优质绿色农产品,从而破坏了绿色农产品的内部效益,削弱了绿色农产品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绿色农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的核心要点
(一)增加绿色农业产品的产量,保障供求平衡
由于当前市场的绿色农业产品总是供求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决从生产到流通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首先,在绿色农业产品生产方面,可以应用农户合作的生产方式。进一步说,将所有的绿色农产品生产户集中起来,利用现代化的规模经营理念,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专业性指导与技术监管,保证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的的高质量与高标准。同时,利用高新技术监测农药化肥的使用与残留,保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以及农户的食品安全意识,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其次,在绿色农产品的宣传方面,需要增加不同的宣传渠道,例如新闻媒体,微博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以增加绿色农业产品的曝光度,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兴趣与了解,降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2]。此外,国家也需要针对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逐步建立并扶持绿色农产品相关的国家品牌。并且,提高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的政策倾斜,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补贴,以此激发农业产品经营企业等绿色农业发展主体向绿色农业转型发展的积极性。最后,还需要不断对农业市场体系进行完善,促进经济市场与农业经营企业间的沟通,促进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提高农业生产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
耕地污染是阻碍绿色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由于我国的耕地类型多样,其所受的污染范围与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耕地的受污染现状,需要加大对其的检测与排查,做好污染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受污情况实行相对应的治理策略。首先,受到重度污染耕地,需要在其耕地旁插入相对应的公告牌,禁止农户种植可食用的农作物,必要时需要退耕还林,以保障耕地质量。其次,对于中度污染耕地,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与防护,之后定期监测耕地质量,渐渐提高耕地质量。最后,对于轻度污染耕地,需要在修复土地时大力加强防护力度,加速绿色农业产品的发展的同时,推进高标准的农田建设[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引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其主要是指在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以环境保护为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的新型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因此现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相关专业人员需要针对其中的阻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而实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娇,王利波,丁春雨,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以榆树市、德惠市、扶余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1(6):219-221,224.
[2]马晶,魏政,杜勇,等.两岸绿色兴农的实践与展望 ——海峡两岸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青年科学家论坛综述[J].农学学报,2021,11(3):74-77.
[3]熊肖雷,张慧芳.产业融合视角下城乡绿色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1(13):17-21,84.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现实问题;对策
引言
绿色农业发展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且范围广泛,不仅是农业生产,还涉及到管理学、工业生产等众多领域。绿色农业作为我国当下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需要相关部门始终以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首要发展目标,通过加快生态系统稳定建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式,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
一、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不健全
绿色农业的标准与农业生产地的环境、生产产品、生产质量、生产制度、产品安全、监测管理、检测质量、包装过程以及产品运输密切相关,这些标要求是达到绿色农业标准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污染范围较大,而防控污染的标准相对较低,缺乏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以及对农作物质量的管理,使得其农作物达不到农业标准。例如,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农业户为了高产量高收成过度使用农兽药,使得农作物有农药物质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其次,因为有关部门对于农兽药的监管力度较小,监测方式也与标准体系上的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农兽药等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中。其次,在我国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方面,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上都已经建立起绿色认证,但是,由于不完善的监管体制,许多认证标准参差不齐,认证方式五花八门以及出现低门槛认证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绿色食品认证体系的可靠性[1]。
(二)市场流通体系与相关监管体系不完善
市场流通阻塞以及监管松散等问题还大量存在于我国当前的绿色农业市场体系当中。第一,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相较于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的农产品多用于自给自足,农作物相对有比较高的绿色保障。但是,由于种植地距离中心消费市场较远,运输途中就会出现产品变质等问题,为了降低损耗成本,就需要提升运输质量。然而,由于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道路等基础建设较差,不能使的绿色农产品快速新鲜地到达中心消费市场,这大大阻碍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扩张。第二,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对于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的优质性得不到完全的保障。例如,许多市场都以普通的农产品充当优质绿色农产品,从而破坏了绿色农产品的内部效益,削弱了绿色农产品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绿色农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的核心要点
(一)增加绿色农业产品的产量,保障供求平衡
由于当前市场的绿色农业产品总是供求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决从生产到流通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首先,在绿色农业产品生产方面,可以应用农户合作的生产方式。进一步说,将所有的绿色农产品生产户集中起来,利用现代化的规模经营理念,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专业性指导与技术监管,保证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的的高质量与高标准。同时,利用高新技术监测农药化肥的使用与残留,保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以及农户的食品安全意识,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其次,在绿色农产品的宣传方面,需要增加不同的宣传渠道,例如新闻媒体,微博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以增加绿色农业产品的曝光度,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兴趣与了解,降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2]。此外,国家也需要针对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逐步建立并扶持绿色农产品相关的国家品牌。并且,提高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的政策倾斜,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补贴,以此激发农业产品经营企业等绿色农业发展主体向绿色农业转型发展的积极性。最后,还需要不断对农业市场体系进行完善,促进经济市场与农业经营企业间的沟通,促进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提高农业生产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
耕地污染是阻碍绿色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由于我国的耕地类型多样,其所受的污染范围与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耕地的受污染现状,需要加大对其的检测与排查,做好污染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受污情况实行相对应的治理策略。首先,受到重度污染耕地,需要在其耕地旁插入相对应的公告牌,禁止农户种植可食用的农作物,必要时需要退耕还林,以保障耕地质量。其次,对于中度污染耕地,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与防护,之后定期监测耕地质量,渐渐提高耕地质量。最后,对于轻度污染耕地,需要在修复土地时大力加强防护力度,加速绿色农业产品的发展的同时,推进高标准的农田建设[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引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其主要是指在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以环境保护为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的新型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因此现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相关专业人员需要针对其中的阻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而实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娇,王利波,丁春雨,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以榆树市、德惠市、扶余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1(6):219-221,224.
[2]马晶,魏政,杜勇,等.两岸绿色兴农的实践与展望 ——海峡两岸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青年科学家论坛综述[J].农学学报,2021,11(3):74-77.
[3]熊肖雷,张慧芳.产业融合视角下城乡绿色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1(13):17-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