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并购——基于市值管理的视角

来源 :会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2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2003-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于控股股东未质押股权的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在控股股东质押股权后会更积极地开展并购活动,具体表现为其更可能进行并购活动、并购的交易规模更大、在并购中支付的溢价更高.这体现了有市值管理动机的控股股东主导公司实施并购、迎合市场对并购的显示性偏好.与此同时,该现象在前期盈余管理程度更高、市场投资者情绪更乐观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并不能识别控股股东利用并购活动进行市值管理的动机.本文未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在并购后续年度取得了更好绩效的证据,但发现这些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在后续年度计提商誉减值.本文亦借助2013年沪深交易所允许券商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外生冲击,利用PSM-DID的研究设计缓解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者更全面地认识及评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开展并购活动(尤其是“跨界并购”)的真实意图与潜在风险.
其他文献
“营改增”作为助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税收改革政策之一,其效应不应仅限于消除重复征税和降低企业税负,更重要的是以政策手段来激励企业投资和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争议,IASB《企业合并:披露、商誉与减值(讨论稿)》提出了增加并购相关披露和简化商誉减值测试等初步意见.基于商誉本质的协同效应观,从上市公司并购的
提升IPO企业质量是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认为保荐代表人在IPO企业所在地的关系网络可以发挥违规治理作用.以2004-2016年间
生命诚可贵,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却成了人们就医的掣肘.本文在了解德国和日本针对药价管理及调整的经验后,从药品价格的定价机制、药品流通及交易环节和“以药养医”
企业“杠杆率”一直是学者研究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了经济周期和同群效应两种视角来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以200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
为公司创造价值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根本的动力机制.本文理论分析了社会责任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和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运用2009-2016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