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蔡友梅的小说以引人心趋向为创作宗旨,遵循善恶有报的情节模式,不涉秽笔,强调社会教育的作用.这一宗旨继承了古代小说的教化传统,更是受到小说界革命的影响.对材料真实的重视使其小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他也借虚构完成情节的因果设计,增添阅读趣味.他要求小说叙事须引人兴味,北京方言等语言的运用使其小说达到了这一效果.这一观念既与古代重趣、旗人休闲传统有关,也是对清末民初追求兴味潮流的呼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友梅的小说以引人心趋向为创作宗旨,遵循善恶有报的情节模式,不涉秽笔,强调社会教育的作用.这一宗旨继承了古代小说的教化传统,更是受到小说界革命的影响.对材料真实的重视使其小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他也借虚构完成情节的因果设计,增添阅读趣味.他要求小说叙事须引人兴味,北京方言等语言的运用使其小说达到了这一效果.这一观念既与古代重趣、旗人休闲传统有关,也是对清末民初追求兴味潮流的呼应.
其他文献
藏族文学传统对于自然与人文艺术景观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诠释与观览方式,这些书写形成了胜迹志体裁.在藏族文化语境下探讨胜迹文学整体的创作目的与叙事结构,并以觉囊·多罗那他的《甘丹平措林胜迹志》为例,可在文本叙事策略中为平措林寺艺术空间的历史创造提供解读的可能性.
薛瑞兆《新编全金诗》是金诗总集编纂的集成之作.编者广搜博采,新增诗家170余人、诗歌近700首,并对诗人生平、诗歌归属等问题重加考辨,纠正了旧版的若干疏误.全书注重校勘,且通过增加"副文本""诗本事"等丰富的诗作相关文献,为金诗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体现了辑存一代精善文献的功力与匠心.
舒群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创作中,不仅通过描写各种象征符号的争夺展现了沦陷区各族人民民族国家认同的觉醒和高扬,还藉由对流离彷徨的异族弱者满怀同情的书写,彰显了源自底层生活和殖民经验的兼具阶级意识、民族自觉和人道精神的国际主义立场.这种生发于族群、阶层、地域三重边缘身份的国际主义,是舒群之于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2021年《民族文学》汉文版刊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共计41篇,其中第6、7期是两个专号,其余每期设有专栏.这些作品以多种题材和体裁,涉及各民族地域百年来的红色历史与发展现状.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的阵地,可以说,没有一种民族情感不与《民族文学》休戚相关,经由她,被书写、被看见,这本身也是《民族文学》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真挚奉献.rn这41篇作品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革命历史题材板块、脱贫攻坚及新农村建设题材板块,以及书写沧桑温暖、庆祝建党百年题材板块.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存亡危急之际,塑造"民族英雄"以动员抗战是时代使命的号召.明末的秦良玉作为爱"国"者、巾帼英雄和土司等多重身份的价值逐渐得到突显,知识分子通过传记文学、诗歌、公祭活动、戏剧、展览、剧演等多样化形式的书写与诠释,融入抗战时代的隐喻,建构"秦良玉抗倭"的历史,重塑秦良玉"民族英雄"的形象,起到了动员抗战的作用,是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以来,祖国形象抒写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与多涵义特点.在"我属于祖国"和"我热爱祖国"共识性认知基础上,蒙古族诗人们写出了祖国形象的繁复多变:既具有"日常性"与"神圣性"特质,又兼有"流动性"与"恒定性"样态.祖国形象抒写具有根性意义,表明蒙古族诗人对祖国的多种认同,更是超越民族身份限定的共同体意识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