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会定正》的韵类特点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韵会定正》;韵类;通语韵母;孙吾与;《永乐大典》;《洪武正韵》;《古今韵会举要》
  
  摘 要:《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但在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笺》中保 存了其一部分反切。这些反切反映出《韵会定正》韵类的12条特点,有些特点反映出通语韵母在明初的进一步变 化,还有一些则透露出作者的方音。总体看来,该韵书的韵类系统与《古今韵会举要》相比已有很大发展,而与《洪 武正韵》(八十韵本)较为接近。
  
  中图分类号:H1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0)05-0026-08
  
  《韵会定正》是明初出现的一部韵书,作者孙吾 与,江西丰城人。孙氏的生平仕履和《韵会定正》的 相关情况,笔者有专文论述,可参看。由于此书亡 佚已久,我们对《韵会定正》音系的研究只能借助于 《永乐大典》及其他典籍中所存的逸文。
  本文主要依据中华书局1986年版《永乐大典》 和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海外新发现<永 乐大典>十七卷》来统计《韵会定正》的反切。据统 计,《永乐大典》中共有323个单字引用《韵会定 正》的反切,《洪武正韵笺》中亦引用有8例,因此, 我们共辑录到《韵会定正》的331条反切。我们运 用反切系联法和归纳推理等方法,一共只整理出37 个韵类。虽然反切数量偏少,不能整理出一个完整 的韵类系统,但中古不少的韵类在《韵会定正》中都 合并了,反映出许多新的语音变化,《韵会定正》韵 类系统的一些重要特点还是能够通过这些反切表 现出来。明清文献中也有一些关于《韵会定正》分 韵特点的记述,我们可以将其与反切结合起来 分析。
  
  一
  
  《太祖实录》卷二百五日:“(洪武二十三年十 月)戊寅,诏刊行《韵会定正》。时《洪武正韵》颁 行已久,上以其字义音切未能尽当,命翰林院重加 校正。学士刘三吾言:前太常博士孙吾与所编韵 书本宋儒黄公绍《古今韵会》,凡字切必祖三十六 母,音韵归一。因以其书进。上览而善之,赐名日 《韵会定正》,命刊行焉。”《古今韵会举要》(以 下简称《举要》)是《韵会定正》(以下简称《定 正》)所依据的韵书。所谓“定正”,应当是依据雅 音对《举要》进行修订和校正。《洪武正韵》八十 韵本(以下简称《正韵》)没能很好地遵循朱元璋 一切均以“中原雅音”为定准的编纂原则,“字义 音切未能尽当”,故而刊行《定正》(又名《洪武通 韵》)。可以肯定,《定正》与《举要》和《正韵》有 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定正》对《举要》作了哪些 “定正”,韵类系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比《正 韵》更接近“中原雅音”,这都必须通过比较才能 知道。
  此外,《读书敏求记》卷一云:“(《定正》)反切 不用沈约韵母,时露西江土音。予未之敢以为允 也。”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钱曾所言不虚,《定正》 的音系确实有不少元末明初江西方音的成分。经 比较研究,可知《定正》的韵类系统具有以下 特点。
  
  (一)阴声韵
  
  1.止摄开口舌齿音字仍保持旧读,并非舌尖 元音
  在对中古止摄开口舌齿音字的处理上,《定 正》与《举要》和《正韵》有较大不同。列表比较 如下!
  


  以上共21字,《中原音韵》(以下简称《中原》) 收11字,大部分都归入支思韵,即舌尖元音,仅 “置”、“致”2字尚在齐微韵,这反映了元代中原之 音的真实情况。《举要》中这21字除“死”外,都保 持旧读,仍为舌面元音,分别为“羁”、“已”、“寄”字 母韵。到了《正韵》,这些字包括《中原》中仍在齐 微韵的“置”、“致”全都由细变洪,归入《正韵》中 “支”、“纸”、“宾”三韵,成为舌尖元音。
  《定正》在这些字的处理上与《正韵》大相径 庭,全都保持细音,分别为“基类”、“已类”和“计 类”。在这一点上,《定正》甚至还不及《举要》,因 为据竺家宁先生研究,《举要》里心母字“死”属紫 字母韵,已变为舌尖元音,而依据“雅音”对其修 订校正的《定正》竞用细音字“基”作“死”的切下 字,将其又推回到细音的状态。与《定正》时代接近 并以反映当时官话音为目的的韵书,如《中原雅音》 和《韵略易通》等,基本上都已将上列各字归人相当 于《中原》支思韵的韵部里;《正韵》七十六韵本的 支韵部(包括支脂之微开口三等和微合口三等)精 庄章组字与其他字有明显的分组趋势,暗示着韵母 的差异,而八十韵本则为开口舌齿音字(精庄知章 组字)分出了独立的韵部,“八十韵本支、纸、宾3韵 是清一色的齿音字。它们与《中原》的支思韵相当, 但容量比支思韵大”。
  从《中原》和《正韵》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官话 北音和南音都已经有了舌尖元音。《定正》止摄 开口舌齿音字不读舌尖元音,反映的则非官话音。 这是孙吾与崇古而保存旧音还是他不经意间所流 露出的江西方音呢?由于文献材料欠缺,我们暂时 还难以找到其他可以证明明初江西丰城话这类字 仍然保持舌面元音而未变为舌尖元音的充足而直 接的证据。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推理来判 断这种语音成分的性质。
  《定正》以《举要》为底本,颁布于《正韵》之后, 但我们辑录到的331个字的110条反切没有一条 是与《正韵》和《举要》相同的。《定正》对反切的用 字作了全面的改变,反切上字多用中古三十六字母 表示,反切下字多用《举要》中的字母韵表示,反切 用字大大简化。这些反切反映的时音颇多,如,将 很多的全浊音字归入了清音;知照组声类合并, 禅部分和澄相混,禅部分和船相混;通摄细音字变洪 音;鱼虞韵合并且与模韵分立,表明y韵母 形成;“吞”改读合口;宕摄庄母字和江摄知母字开 口变合口等等(详后)。这些都与《正韵》颇为相 似,而且在浊音归清音,通摄细音字变洪音,梗、曾 二摄一二等唇音字和牙喉音合口字与通摄字合并 等方面,《定正》做得又比《正韵》更为彻底。可见 反切虽穿着存古的外衣,实则反映的是明初的实际 语音。孙吾与彻底改换反切用字,就是要根据自己 对“雅音”的理解来构建一个全新的反映实际语音 的系统。因此,《定正》保存旧音的可能性不大。钱 曾说:“(《定正》)反切不用沈约韵母,时露西江土 音。予未之敢以为允也。”可见,孙氏的韵书不仅 有官话音成分,还有方音成分。前面已经说过,《定 正》止摄开口舌齿音字保持旧读并非官话音,那么 它的语音性质很有可能是方音。
  
  2.鱼虞韵合并,且与模韵分立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一日:“孙吾与《韵会 定正》四卷。国初阁本影钞。丰城孙吾与撰。平声 不分上下,别作一公、二居、三觚、四江等二十五韵; 上声别作一矿、二矩、三古、四港等二十五韵;去声 别作一贡、二据、三固、四绛等二十五韵;入声别作 一毂、二觉、三葛、四戛等十三韵。”
  居,《广韵》九鱼切,鱼韵;矩,《广韵》俱雨切, 虞韵;据,《广韵》居御切,御韵。《定正》中此三字 作为韵目平、上、去相承,据此可以推断《定正》将 鱼、虞韵合并。这也可从《定正》“踞”类字中集合 了御韵字和遇韵字方面得到佐证。这三个韵目与 另外三个作为韵目的模韵字“觚”、姥韵字“古”、暮 韵字“固”分立。此举与《正韵》中鱼模分韵相同, 比《举要》更进了一步。宁继福先生说:“(《正韵》) 鱼虞与模分立,标明现代汉语y韵母的形成。” 《定正》反映了同一音变。
  
  3.部分效摄字与流摄字同韵
  明杨时伟在《洪武正韵笺》中多次提到《定正》 流、效两摄字相混的特点,如平声十二萧“古音”下 案语“吴才老萧尤多同韵而孙子初至割尤韵之半人 萧,不详何据。”上声十二蓧“古音”下案语“孙氏 《定正》多通有韵,盖转注。”上声十三巧“古音” 下案语“古考、耇,嫂、叟多转注用,故孙氏《定正》 于有字韵人考、老者特多。”明张自烈的《正字 通》中也有记载,心部“怪,苏操切,音骚……孙吾与 《韵会定正》考、老附有韵,是也”。
  从文献记述可知《定正》中应有部分效摄字与 流摄字同韵,而《举要》和《正韵》(以下若无特别说 明,均指八十韵本)中效、流两摄并无相杂,区别 甚明。
  《定正》效、流二摄部分字同韵的现象与现代赣 方言的语音特点较为相符。今赣方言的南昌、抚 州、宜春等许多地区都有此特点,分布十分广泛。 如南昌话“头漏瘦走照潮少绍”韵母同为εu(下有 ·号的是尤侯部字,下同),“沟口欧藕表挑叫小” 韵母同为iεu;抚州话“谋肘透走茂招挠烧”韵母同 为eu,“狗丘殴牛标苗岛要”韵母同为ieu;宜春话 “谋否投侯超朝巧烧”韵母同为9u。今丰城话效流 两摄的读音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丰城话里效、流两摄有许多 字读εu或i8u,具有相同的主元音和韵尾。这一方 音特点早在宋代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刘晓南先生 《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一文说:“萧豪 部与尤侯部通押55例。数量很多,并且与现代江 西方言非常吻合”。
  
  (二)阳声韵
  
  1.通摄细音变洪音
  


  映合二匣母字“横”,《定正》弘供切。根据汉 语语音演变的通例和作者孙吾与籍贯丰城的方言 来看,“横”字在《定正》中不可能变读为细音,它以 用韵字“供”作切下字,只能说明“供”由细音变为 洪音与送韵一等韵母相同。上表送合三溪母字 “仙、躬”,《定正》溪供切,用“供”作切下字,表明这 两字亦由细音变为洪音。
  以上九字,《举要》前七字为洪音,后两字为细 音,《正韵》与之正相反。而在《定正》中,这些字全 都为洪音。
  
  2.梗摄和曾摄梗摄和曾摄一二等唇音字和牙喉音合口字与通 摄字合并
  


  


  以上23例庚、耕、清、青、登韵字,《中原》收16 字,多为东钟和庚清两入,从《举要》到《正韵》再到 《定正》,并入通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了《定 正》,除一例“瑩”字两读外,其他全并入通摄了。 即使将“瑩”字仍算作旧读庚韵,读入通摄的字比例 也高达95%。据此可以推断:中古梗、曾两摄的一 二等唇音字和牙喉音合口字与通摄字合并
  此特征在元末江西宜丰胡仕可的《图经节要本 草歌括》用韵中亦有反映,该书中共有三例山臻两 摄的通押,如:《麻黄》叶:坚跟,《羊蹄》叶:根 煎,《葵子》叶:便根(下有·号的是臻摄字)。 可见历史文献中所反映的这两摄字部分同韵的情 二等唇音字和牙喉音合口字在《定正》中绝大多数 都与通摄合并了。
  
  3.“吞”改读合口
  


  吞,《定正》透昆切,用魂韵字作切下字,说明其 由开口变为合口,并入魂韵,这与《正韵》相同,基本 形成该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即变读为类似于 uon的韵母。
  
  4.部分山摄字与臻摄字同韵
  明许自昌《樗斋漫录》卷十云:“孙吾与《韵会 定正》于十五坚末收跟字。注,脚跟也。又跟头戏, 倒头为跟也,或作止艮。”《广韵》坚,古贤切,见 母先韵开口四等。跟,古痕切,见母痕韵开口一等。 中古“坚”和“跟”分属山、臻二摄,主元音迥然不 同。至《举要》和《正韵》,这两摄字也泾渭分明,互 不相涉。《定正》于十五坚末收跟字,则说明有山摄 字与臻摄字相杂。
  


  此二字在以上各赣方言点都具有相同的主元 音和韵尾。今赣方言许多地区具有山摄开口三四 等字与部分臻摄开口一等字同韵的特点,今丰城话 山臻二摄开口字同韵的仍然很多,见表7。
  

况与今赣方音合若符节。“孙吾与《韵会定正》于 十五坚末收跟字”反映的是元末明初江西方音 特征。
  5.山摄合口舌齿音字与一等韵字同韵
  《洪武正韵笺》去声九翰“古音”下案语:“《定 正》传、选通。”《正字通·水部》:“《韵会定正》翰 与去声传、选通练在霰韵。”《广韵》翰,侯旰切, 匣母翰韵合口一等,传去声,直恋切,澄母湶韵合口 三等;又知恋切,知母湶韵合口三等;选去声,息眷 切,心母湶韵合口三等。《广韵》山摄一等与三等主 元音相近,但不相同。《举要》翰,属旰字母韵, 传去声、选去声属睊字母韵,主元音不同。《正韵》翰, 翰韵开口,传去声声、选去声声,霰韵(山摄三四等)合口,翰 与传去声、选去声分属不同韵部,主元音也不同。《正 韵》七十六韵本和八十韵本在山摄各韵的分合安排 上一致。可见由中古至近代,“翰”与“传”、“选”都 不在同一韵部。《广韵》霰,苏佃切,心母霰韵开口 四等。《举要》霰,属见字母韵,是喟字母韵的开口, 《正韵》四等霰韵与传去声声、选去声同收在霰韵,可见主 元音亦相同。这是中古以来通语里三四等韵大量 合并的结果。
  《定正》传去声、选去声与霰同在霰韵,这与《举 要》和《正韵》相似,但将一等字“翰”也纳入,则与 官话音相异。《洪武正韵笺》和《正字通》告诉我们   丰城话山摄合口舌齿音字、见系一等开口字、 端系一等合口主元音和韵母均相同,可见《定正》 “传”、“选”与“翰”同在一个韵部所反映出的语音 特点与今丰城话相合。《定正》把山摄一等韵字与 三四等韵的开合口字放入同一韵部,大概是官话音 里融入了方音成分。
  6.宕摄庄母字和江摄知母字开口变合口
  


  “装”和“妆”与“椿”分别为《广韵》阳韵和江韵 的开口字。前两字在《举要》中仍保持开口细音的 《定正》传、选与翰同在一韵,说明《定正》中这三字 主元音应当接近或相同。从今赣方言这几个字的 读音表现我们能够推测出《定正》这样安排的原因。 今丰城话以及其他赣方言点“翰”和“传去声”、 “选去声”三字的读音比较结果见表8。
  


  翰与传、选三字在今丰城、南昌、抚州、南城等 地都具有相同的主元音,只是各地的语音表现有细 微差别。赣方言不少地区山摄合口三四等舌齿音 字与许多一等字仍然具有相同的主元音,但四等开 口字(霰)的主元音基本不与它们相同,多为口。今 丰城话山摄字的读音如表9所示。
  

读法,“椿”为合口。到了《正韵》中,前两字变为洪 音,前进了一步,但仍为开口。《定正》知光切,用唐 韵合口字作切下字,说明它们变成了合口洪音,又 前进了一步。因此可以认为,在《定正》中“装”和 “妆”已基本形成它们在现代汉语中韵母的读音,即 变读为类似于uall的韵母。
  
  7.《举要》中的“京”、“行”和“经”字母韵在 《定正》中合并为经类
  


  

  以上13字分别属于《举要》的“京”、“行”和 “经”字母韵。竺家宁先生认为“京”、“行”两字母 韵实同,构拟为iη,“经”字母韵与它们有差异,构拟 为iη。刘晓南先生《从历史文献的记述看早期 闽语》一文运用《铁围山丛谈》和《蒙古字韵》等文献 中的记载,也证明当时通语中“经”与“京”读音确有 不同。竺先生将其构拟为不同韵母,反映了当时语 音的实际情况。《定正》将它们合并,与《中原》和 《正韵》相同,表明元代以后这三字母韵合流了。
  
  8.“监”字还未产生i介音
  我们共辑录到《定正》的“监”类字6个:蘸,照 监切;湛、赚、詀、鎗,床监切;钐,审监切。中古的 庄、崇、生、澄母字在《定正》中仍用二等鑑韵见母字 “监”为切下字。这说明“监”在《定正》中还没有产 生i介音,因为以上6字都属于中古二等字,没有i 介音。如果说“监”在《定正》中已经产生i介音,那 么以上6个字以“监”为切下字,就说明它们在《定 正》中也产生了i介音,即庄组和知组二等字的韵 母滋生出一个i介音,而这是不符合汉语语音发展 的一般规律的。因此我们认为《定正》中“监”字还 未产生i介音,与《正韵》相同。而根据杨耐思先生 和竺家宁先生的研究,在《中原》和《举要》里“监” 已经念成细音了,杨竺二先生都将其拟作iam。
  
  (三)入声韵
  
  我们共整理归纳出《定正》的5个人声韵类:屋 (屋合一、屋合三唇音)、匊(屋合三、烛合三)、吉 (质开三)、格(陌开二、麦开二唇音)、亟(职开三、 昔开三、锡开四)。由于反切材料较少,不能得到 《定正》全部的入声韵类。据钱曾所述,《定正》共 有十三个人声韵。但这些人声韵各包括中古哪些 韵类,-p、-t、-k韵尾是否相混,都无从知晓。不 过,《定正》保留人声韵应该是可信的。这与《举 要》和《正韵》相同。
  
  二
  
  为确定《定正》的韵类系统与相关韵书的亲疏 远近关系,兹将以上特点综合比较如表12。
  


  以上十二点,除一、三、七、八反映方音外,《中 原》、《举要》和《正韵》都各有几点与《定正》比较接 近。而以《正韵》与《定正》相同处最多,共有6处, 表现出从宋元到明初实际语音已经发生了很多变 化,一些开口韵变为合口韵,不少韵类已经合并,这 些也应当是《定正》根据时音对《举要》“定正”之 处。在语音变化上,《定正》表现得比《正韵》更为 接近现代语音,如四、五和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第十二点,《定正》仍保留入声韵,继承了旧韵书的 格局,与《举要》和《正韵》相似。
  因此我们认为《定正》的韵类系统与《举要》相 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与《正韵》比较接近。 在一些特点上,《定正》表现得比《正韵》更为发展, 但也杂入了不少方音成分。
  
  注释:
  详见邓强、丁治民《孙吾与及其所著韵书考》,发表在《宁 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与相关韵书的比较,本文参考了以下论著:杨耐思先生的 《(中原音韵)音系》、竺家宁先生的《<古今韵会举要>的 语音系统》、宁继福先生的《<洪武正韵>研究》和叶宝奎 先生的《明清官话音系》。
  详见竺家宁《(古今韵会举要)的语音系统》122页,台北 学生书局1986年出版。
  虽然学界对《正韵》音系的性质争议颇多,但在止摄开口 舌齿音字反映官话音这一点上,观点比较一致。
  详见邓强《(韵会定正)声类考》,发表在《安庆师范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广韵》御韵字语,《定正》疑踞切;御韵字着、翥,《定正》 知踞切;御韵字处、絮,《定正》彻踞切;遇韵字树,《定正》 禅踞切。以上御韵和遇韵字同用御韵字“踞”为反切 下字。
  今赣方言多数地区“选”只有上声一读,表中的去声读音 乃根据同音韵地位的字推比而来。
  详见竺家宁《(古今韵会举要)的语音系统》80页,台北学 生书局1986年出版。
  详见刘晓南《从历史文献的记述看早期闽语》,发表在《古 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详见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18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出版;竺家宁《(古今韵会举要>的语音系统》90 页,台北学生书局1986年出版。
  
  参考文献:
  [1]明实录类纂[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571.
  [2]钱曾.读书敏求记[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22.
  [3]宁忌浮.洪武正韵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26,160.
  [4]杨时伟.洪武正韵笺[c]//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2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104,194,196,251.
  [5]张自烈.正字通[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453,650.
  [6]刘晓南.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J].古汉语研究,2001,(1):28.
  [7]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六十五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349.
  [8]郑金生.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第九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0,233,333.
其他文献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假想防卫;偶然防卫;客观说;主观说    摘 要:对于“不法侵害”的判断标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普遍认为,只有在不法侵害真实发生的条件下,才存在正当防卫的余地(客观说);反观英美刑法,只要防卫人有理由相信存在着不法侵害,即可进行防卫(主观说)。但客观说和主观说在处理结论上大体一致。这表明,世界两大法系的刑法理论在不法侵害的判断基准问题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共通看法。    中图
期刊
关键词:卡夫卡;《地洞》;自我;主体性;他者;强力;迷宫  摘要:卡夫卡在《地洞》中描写了小动物因内在理性的不断思考与外在地洞的无从把握而时刻焦虑着,展示了自我的迷失与他者的注视这一矛盾交织的生命体验。小动物所处的主体性丧失与外物强力的生存迷宫这一生存困境颇似现代人受技术控制丧失主体性、心无所依的悖谬现实,两者有着同质的精神焦虑。因此现代人欲走出当下技术统治的异化现实,就必须厘清临界者的存在,认识
期刊
摘要:《孝经》提出“移孝为忠”,孝与忠紧密联系,但其间又存在矛盾。以“孝子”、“忠臣”著称的黄道周深受《孝经》影响,但他的孝道观倾向于先秦儒家的孝道派,在孝与忠发生矛盾时主张忠服从于孝,这一点与“夺情”执政的杨嗣昌截然不同。黄道周在完成《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人生设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事亲与事君、辱亲与忠君的两难抉择,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对“移孝为忠”作了深刻的注解,孝与忠的裂痕也在
期刊
关键词:现象学;“悬置”理论;存在主义;保罗·奥斯特;《在地图结束的地方》  摘要: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著名先锋派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在地图结束的地方》以后现代主义为语境展现了当代人的存在危机,现象学批评之父胡塞尔的“悬置”理论则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贴切的视角。在小说中,地理疆域、宗教道义、时间空间等客观存在被纷纷悬置,存在的异质性同时得以还原,从而凸显出了作者的本体意识和文本语义的无限
期刊
关键词:《对她说》;镜像理论;自我认证;女性电影;阿尔莫多瓦  摘要: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对她说》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像身体与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索。影片以镜像理论中主体通过“他者”的镜像完成自我验证为切入点,探寻了男性感情世界中映照出的女性生活与精神状态;同时也通过女性这一镜像中的“他者”来完成了男性的自我身份验证;片中女性正是照亮男性的一面镜子.是男性的底片或映像,是心灵通过现实镜像的映照
期刊
关键词:话轮转换;面子威胁行为;言语行为;动态权势关系;人物性格;《印度之行》;福斯特  摘要:运用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理论,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印度之行》中某一冲突性会话片断的面子威胁行为,可解读文本中人物权势关系的动态平衡和人物性格,并能分析出会话冲突的深层原因是由主要人物所处的殖民统治背景、文化价值取向和人物间不同的社会认同感所致。实例也表明,会话分析理论有助于文学作品的阐释,能使
期刊
关键词:全球化;节日文化;文化冲突;身份焦虑;价值维度    摘 要: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土洋节日之争”体现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冲突,其背后所隐藏的身份焦虑导致了人们对本土传统节日文化和外来节日的不平衡发展和文化自卑心理。从文化价值维度讲,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多的具有男性特征、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的节目更多体现弱男性特征、低权力距离和个体主义。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也
期刊
关键词:毕飞宇;《推拿》;话语控制;抗争;怜悯;底层文学  摘要:  由于时代的机缘,盲人以推拿师的身份群体性地进入了社会日常生活,毕飞宇的《推拿》将目光集中到了这个独特的群体身上。小说描述了健全人对盲人压抑的话语机制和盲人对此不甘的抗争,虽然盲人和健全人相处的经历是特殊的,但是经验却带有普遍性。毕飞宇关注盲人群体的态度和表达方式给陷于“概念化”的底层文学创作带来了启示:只有恰当地表达“怜悯”,才
期刊
关键词:Seminar;法律诊所;教学模式;法律硕士教育;法学教育  摘要:“Seminar"和“法律诊所”是西方法学教育中两种不同且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模式。前者是一种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首创,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其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后者是一种典型的实务型教学模式,由英美法系国家首开先河,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理念,其目标定位于法律职业人才
期刊
关键词:诗歌话语;诗歌气质;诗学追求;翟永明  摘要:翟永明诗歌创作成就卓著,其诗歌的艺术品质表现为:(1)卓然的诗歌话语,即具有组诗、句群意象、形式感强的语言;(2)超然的诗歌气质,即具有神秘、独白的特质;(3)本然的诗学追求,即具有针对自身的诗歌本体意识。翟永明诗歌独特而又富于原创性的艺术品质直接带动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的写作。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