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对于乌鲁木齐市第十九小学维吾尔族教师伊再提·阿不都热合曼来说是极为特殊的日子,因为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她在乌鲁木齐的街头,办了一个露天“阅览室”。
一年过去了,一个变成了十一个,而摆在桌上的书籍也整整增加了二十倍。
身患尿毒症的伊再提说:“我现在真的特别开心,阅读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我要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希望让更多的人利用闲暇时光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我想办一个免费书屋”
在“中华儿女年度人物”的发布仪式上见到了伊再提,虽然是冬天,但是她的笑容让人感到无与伦比的温暖,她说自己离开北京实在太久了,打从大学毕业后就没有来过,整整20年,但是一下飞机,还是感到了那一份熟悉的味道,不是雾霾,是亲切。
伊再提说这一次来北京,要好好走走看看,唯一担心的就是透析。46岁的她右肩处留着的输液导管,提醒着这是一个重症病人。2003年因患尿毒症换了肾,四年前身体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现在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问起为什么没有再次换肾,她说除了没有合适的肾源,那笔不小的医药费用也是自己当下无力承担的,因为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
因为身体状况不好,每次做完透析回家,每走一二百米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从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到新疆艺术学院这条路的人行道上公共座椅较少,她在途中就想,如果在人行道旁的空地上摆个免费书摊供大家阅读休息,那该是多好的事情?
其实开一个免费书屋是伊再提长久以来的愿望,她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买书,读书,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时间,她总喜欢读点东西,记得很久之前,为了买下一套4800多元的新疆民俗丛书,她用了5个月的时间“按揭”。
早在1998年的时候,她曾在老家吐鲁番开过一个小小的书屋。她用自己的工资租了一间店面改造成免费书屋,把自家的藏书都搬了过来,每周五下午从乌鲁木齐乘车到吐鲁番打理书屋,周日返回。可3个月后,因为营业执照办不下来,书屋只好关闭了。
但这一次,伊再提想把这个梦想继续,“除了治疗,其它的时间我其实挺自由的,还能读书。”她说,“读书胜于我的生命,是阅读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我一定要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
当伊再提提出开办免费阅览室的想法时,出人意料的是一直以来支持她的丈夫强烈反对,究其根源,还是担心她这样做会影响到原本就虚弱的身体。“你的身体这么弱,开书摊太辛苦!有些书丢了就再也买不到了!”丈夫是当地银行的临时司机,两个儿子上高中,一个收养的儿子还在上小学,而她每个月还要花2000元治病,家里的经济状况甚是紧张。
“与其找一个固定场所,还不如就在公交站旁办一个简单的读书角,供行人、乘客免费休息读书,再耽误下去,梦想也许就再也无法实现了。”伊再提说,“你看路人多么繁忙,如果有一本好书能够留下他们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心里,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儿。”在伊再提的坚持下,家人最终同意了,但也提出了条件:尝试一个星期,如果书丢了,就把摊子撤了。
2013年4月,伊再提开始了自己的“圆梦行动”,因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即使是一个露天书吧,也要有起码的温馨,买来一个桌子、配上一条淡雅的桌布,三把长椅,再搭上一个瓷花瓶,花瓶里插上一大束素雅的绢花。看着这样的摆设,她很是开心,最后把自己的书摆在书摊上,《读者》、《青年文摘》、《知音》这样的杂志一应俱全,再摆上一些小说,名著……
“只要还活着,
我就会一直办下去”
在最开始的时候,伊再提和丈夫每天早上8点就把书从家送到摊上,晚上9点再收回家。“免费书摊”吸引了路人匆匆的脚步,上下班途中,人们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走到树荫下的书摊旁,缓缓地拿起一本书,靠在长椅上惬意地阅读。
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奇迹出现了,书摊上的书不但一本没少,反而多了几十本,络绎不绝的读者、捐赠图书的好心人……这一切都令伊再提和家人备受感动。慢慢地,伊再提不再把书收回家了,即使下雨天,附近的商家也会在第一时间用塑料布把书罩住。
现在,每次去医院透析的前后,伊再提一般都会做两件事。去之前,整理一下书摊,然后挑选两三本杂志放至包中。“透析的4个小时,我要把这些杂志读完。”伊再提说,“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我会翻译成维吾尔文,与更多读者分享。”
伊再提会给读者留些便利贴,读者也会给她写一些问候的话,于是乎,她便在书摊上放了一个留言本,“有什么阅读感想,您可以留下吗;还需要什么书,请写下书名。”
在伊再提的家中,这些充满真情与希望的留言簿已经写满了许多本。对她而言,这都是“宝贝”:“等车的时候特别无聊,看到这些书着实让我开心!”“在这样一个不开心的日子里,偶遇这样的书摊,让我的心情瞬间变得美丽!”“我是一名游客,偶尔看了这些书,我感觉来到了一个很温暖美丽的城市”……
就这样,免费书摊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善良的女人,开办免费阅览室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从电子产品中“解放”出来,利用闲暇时光来读书,从书中汲取精神食粮,享受读书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新疆艺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得知伊再提的病情后,每天帮助她搬运图书。还有好心人在留言本上留下联系方式,希望能为书摊添加桌椅、太阳伞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为书摊捐书捐款。书摊附近的理发店、小商店、餐馆等小店店主纷纷加入爱心活动中,主动提出每天早晚帮助伊再提摆书和收书。
6月份,伊再提用爱心人士捐赠的6000多元买了十张桌子和一些长椅,把原先的一个书摊扩大到了11个,图书数量也增加到了近2000本;7月,读书角还举办主题为“读本好书,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的沙龙活动,为读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8月,新疆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古力先·吐拉洪和同事们来到伊再提的书摊,给她送来了450余册图书杂志和5000元的慰问金,作为肉孜节的礼物。
小小的书摊,凝聚着良心与爱心。看到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免费书摊出一份力,伊再提说:“我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让乌鲁木齐的每条大街小巷都有免费书摊。只要还活着,我就会一直办下去!”
责任编辑 董颖
一年过去了,一个变成了十一个,而摆在桌上的书籍也整整增加了二十倍。
身患尿毒症的伊再提说:“我现在真的特别开心,阅读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我要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希望让更多的人利用闲暇时光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我想办一个免费书屋”
在“中华儿女年度人物”的发布仪式上见到了伊再提,虽然是冬天,但是她的笑容让人感到无与伦比的温暖,她说自己离开北京实在太久了,打从大学毕业后就没有来过,整整20年,但是一下飞机,还是感到了那一份熟悉的味道,不是雾霾,是亲切。
伊再提说这一次来北京,要好好走走看看,唯一担心的就是透析。46岁的她右肩处留着的输液导管,提醒着这是一个重症病人。2003年因患尿毒症换了肾,四年前身体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现在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问起为什么没有再次换肾,她说除了没有合适的肾源,那笔不小的医药费用也是自己当下无力承担的,因为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
因为身体状况不好,每次做完透析回家,每走一二百米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从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到新疆艺术学院这条路的人行道上公共座椅较少,她在途中就想,如果在人行道旁的空地上摆个免费书摊供大家阅读休息,那该是多好的事情?
其实开一个免费书屋是伊再提长久以来的愿望,她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买书,读书,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时间,她总喜欢读点东西,记得很久之前,为了买下一套4800多元的新疆民俗丛书,她用了5个月的时间“按揭”。
早在1998年的时候,她曾在老家吐鲁番开过一个小小的书屋。她用自己的工资租了一间店面改造成免费书屋,把自家的藏书都搬了过来,每周五下午从乌鲁木齐乘车到吐鲁番打理书屋,周日返回。可3个月后,因为营业执照办不下来,书屋只好关闭了。
但这一次,伊再提想把这个梦想继续,“除了治疗,其它的时间我其实挺自由的,还能读书。”她说,“读书胜于我的生命,是阅读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我一定要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
当伊再提提出开办免费阅览室的想法时,出人意料的是一直以来支持她的丈夫强烈反对,究其根源,还是担心她这样做会影响到原本就虚弱的身体。“你的身体这么弱,开书摊太辛苦!有些书丢了就再也买不到了!”丈夫是当地银行的临时司机,两个儿子上高中,一个收养的儿子还在上小学,而她每个月还要花2000元治病,家里的经济状况甚是紧张。
“与其找一个固定场所,还不如就在公交站旁办一个简单的读书角,供行人、乘客免费休息读书,再耽误下去,梦想也许就再也无法实现了。”伊再提说,“你看路人多么繁忙,如果有一本好书能够留下他们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心里,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儿。”在伊再提的坚持下,家人最终同意了,但也提出了条件:尝试一个星期,如果书丢了,就把摊子撤了。
2013年4月,伊再提开始了自己的“圆梦行动”,因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即使是一个露天书吧,也要有起码的温馨,买来一个桌子、配上一条淡雅的桌布,三把长椅,再搭上一个瓷花瓶,花瓶里插上一大束素雅的绢花。看着这样的摆设,她很是开心,最后把自己的书摆在书摊上,《读者》、《青年文摘》、《知音》这样的杂志一应俱全,再摆上一些小说,名著……
“只要还活着,
我就会一直办下去”
在最开始的时候,伊再提和丈夫每天早上8点就把书从家送到摊上,晚上9点再收回家。“免费书摊”吸引了路人匆匆的脚步,上下班途中,人们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走到树荫下的书摊旁,缓缓地拿起一本书,靠在长椅上惬意地阅读。
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奇迹出现了,书摊上的书不但一本没少,反而多了几十本,络绎不绝的读者、捐赠图书的好心人……这一切都令伊再提和家人备受感动。慢慢地,伊再提不再把书收回家了,即使下雨天,附近的商家也会在第一时间用塑料布把书罩住。
现在,每次去医院透析的前后,伊再提一般都会做两件事。去之前,整理一下书摊,然后挑选两三本杂志放至包中。“透析的4个小时,我要把这些杂志读完。”伊再提说,“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我会翻译成维吾尔文,与更多读者分享。”
伊再提会给读者留些便利贴,读者也会给她写一些问候的话,于是乎,她便在书摊上放了一个留言本,“有什么阅读感想,您可以留下吗;还需要什么书,请写下书名。”
在伊再提的家中,这些充满真情与希望的留言簿已经写满了许多本。对她而言,这都是“宝贝”:“等车的时候特别无聊,看到这些书着实让我开心!”“在这样一个不开心的日子里,偶遇这样的书摊,让我的心情瞬间变得美丽!”“我是一名游客,偶尔看了这些书,我感觉来到了一个很温暖美丽的城市”……
就这样,免费书摊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善良的女人,开办免费阅览室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从电子产品中“解放”出来,利用闲暇时光来读书,从书中汲取精神食粮,享受读书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新疆艺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得知伊再提的病情后,每天帮助她搬运图书。还有好心人在留言本上留下联系方式,希望能为书摊添加桌椅、太阳伞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为书摊捐书捐款。书摊附近的理发店、小商店、餐馆等小店店主纷纷加入爱心活动中,主动提出每天早晚帮助伊再提摆书和收书。
6月份,伊再提用爱心人士捐赠的6000多元买了十张桌子和一些长椅,把原先的一个书摊扩大到了11个,图书数量也增加到了近2000本;7月,读书角还举办主题为“读本好书,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的沙龙活动,为读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8月,新疆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古力先·吐拉洪和同事们来到伊再提的书摊,给她送来了450余册图书杂志和5000元的慰问金,作为肉孜节的礼物。
小小的书摊,凝聚着良心与爱心。看到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免费书摊出一份力,伊再提说:“我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让乌鲁木齐的每条大街小巷都有免费书摊。只要还活着,我就会一直办下去!”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