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实践教学是促进体育相关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由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而来,随着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各高校的专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各高校发展的重点,社会实践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以实践教学过程的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切入点,在网络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展开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培养目标和定位、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总结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探索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方案。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136-02
基金项目院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内涵研究”(项目编号:2019GJJG377)。
体育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习得的,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我国自1993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以来,相关院校一直注重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相关问题。
一、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必要性
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现有大众健身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向、高尔夫球管理方向三个专业方向。通过对河北体育学院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在实践教学安排上高尔夫球管理方向分为管理和技术两个板块,管理板块学生参加“2+2”院企联合实践教学,技术板块学生根据学校要求以训练、助教的形式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参加“3+1”的实践教学。通过实际调查,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近年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实践教学基地负责。实践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的理论教学仍然相对滞后,从高尔夫球管理方向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每学期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教学大綱要求,网络视频课、实践调查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所占比例较少,这样的方式难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二)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不足
通过对实习生的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驱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缺少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跟进。
(三)课程设置及开展情况不理想
课程设置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等课程的关系、比例、时间等要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近年的课程设置虽然都有阶段性的调整,但受实践教学辅导教师数量、指导形式、指导时间、指导水平等问题影响,课程设置较死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导致课程设置与开展情况不理想。面对社会体育专业新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校方也很难在极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课程变动,滞后性难以避免。
(四)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不及时
首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各方向的实践教学安排形式不一、内容不一,故而评价标准亦不同,但目前其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并未凸显[1]。其次,实践教学环节的阶段性不明显,因为实践时间为一到两年,比其他体育类专业的时间要长,现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评价方法只在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考评,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内涵建设的内容
(一)从毕业率和就业率出发,具备服务意识
2018年和2019年教育部两次发文要求坚决取消“清考”,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2]。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各高校理论教学,更适用于实践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增负”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就业率能直观反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给关系。人才培养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校实力、学生意向,而实践教学是联系三者的重要环节和桥梁。校方在安排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具备服务社会和服务学生的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性,提升实践效果;同时,增加劳动教育、社会公益、科研创新等形式的实践内容,拓宽就业渠道。
(二)优化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定位
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2016年、2018年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培养目标和定位,在培养方案的修订改革中,突出实践教学过程的比重和贡献。新的培养目标将契合学院“合理定位、扎根河北、发展特色、突出应用、开放办学”的办学定位和“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抢抓2022年冬奥会、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冰雪运动强省建设等历史机遇,重塑教学。坚持以学科是牵引、专业是支撑,课程是核心的思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实践内容
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使其符合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和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素质的需求,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由军事训练、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充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使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序高效进行[3]。
同时,院校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依托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设置劳动周,确定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时间。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尔夫球方向实践期间课程安排多以返校补课的形式集中进行,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实践教学体系应在实践中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显性”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考核方式,提高实践学分(时)比例,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四)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在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过程中,院校应调整教学过程与形式,促进线上实践教学指导与线下指导相结合,增加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改进学生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系统、客观、准确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闭环。
综合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把握学生实践的全程,抓住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对实践进行阶段性考评;同时,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评制度,专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单位鉴定评价和实践指导教师评价综合应用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加大实践课程中问答、论文、调研、作业等过程考核的比重,设立毕业前专业技能达标考核环节,加大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比例,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素质类课程的知识,又具备应用型技能。
三、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内涵建设的重点
(一)抓住改革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在实践教学综合改革过程中,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持续性,注重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培養,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特长,实践专业知识[4];建立实践教学评估考核机制,注意实践过程跟踪和终期成果鉴定,制定符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
(二)科学利用网络媒体技术
院校应搭建网络平台,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学生实践过程的跟踪调查和实践指导,通过实践数据的采集,建立实践教学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反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将实践与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利用媒体技术和线上资源,通过打造精品课程和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群众体育发展迎来又一次历史机遇[5]。但如今,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寻找实践教学新的突破点,唯有努力革新、不断发展,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蔡文倩.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8-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3]燕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01):99-100.
[4]张森,陈登曦. 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9):43-44
[5]莫孝琛,郭东振,郗雪辰,等.社会体育发展视阀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99.
(荐稿人:赵伟,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136-02
基金项目院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内涵研究”(项目编号:2019GJJG377)。
体育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习得的,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我国自1993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以来,相关院校一直注重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相关问题。
一、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必要性
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现有大众健身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向、高尔夫球管理方向三个专业方向。通过对河北体育学院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在实践教学安排上高尔夫球管理方向分为管理和技术两个板块,管理板块学生参加“2+2”院企联合实践教学,技术板块学生根据学校要求以训练、助教的形式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参加“3+1”的实践教学。通过实际调查,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近年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实践教学基地负责。实践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的理论教学仍然相对滞后,从高尔夫球管理方向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每学期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教学大綱要求,网络视频课、实践调查等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所占比例较少,这样的方式难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二)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不足
通过对实习生的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驱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缺少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跟进。
(三)课程设置及开展情况不理想
课程设置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等课程的关系、比例、时间等要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近年的课程设置虽然都有阶段性的调整,但受实践教学辅导教师数量、指导形式、指导时间、指导水平等问题影响,课程设置较死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导致课程设置与开展情况不理想。面对社会体育专业新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校方也很难在极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课程变动,滞后性难以避免。
(四)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不及时
首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各方向的实践教学安排形式不一、内容不一,故而评价标准亦不同,但目前其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并未凸显[1]。其次,实践教学环节的阶段性不明显,因为实践时间为一到两年,比其他体育类专业的时间要长,现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评价方法只在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考评,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内涵建设的内容
(一)从毕业率和就业率出发,具备服务意识
2018年和2019年教育部两次发文要求坚决取消“清考”,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2]。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各高校理论教学,更适用于实践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增负”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就业率能直观反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给关系。人才培养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校实力、学生意向,而实践教学是联系三者的重要环节和桥梁。校方在安排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具备服务社会和服务学生的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性,提升实践效果;同时,增加劳动教育、社会公益、科研创新等形式的实践内容,拓宽就业渠道。
(二)优化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定位
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2016年、2018年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培养目标和定位,在培养方案的修订改革中,突出实践教学过程的比重和贡献。新的培养目标将契合学院“合理定位、扎根河北、发展特色、突出应用、开放办学”的办学定位和“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抢抓2022年冬奥会、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冰雪运动强省建设等历史机遇,重塑教学。坚持以学科是牵引、专业是支撑,课程是核心的思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实践内容
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使其符合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和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素质的需求,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由军事训练、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充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使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序高效进行[3]。
同时,院校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依托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设置劳动周,确定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时间。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尔夫球方向实践期间课程安排多以返校补课的形式集中进行,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实践教学体系应在实践中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显性”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考核方式,提高实践学分(时)比例,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四)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在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过程中,院校应调整教学过程与形式,促进线上实践教学指导与线下指导相结合,增加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改进学生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系统、客观、准确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闭环。
综合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把握学生实践的全程,抓住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对实践进行阶段性考评;同时,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评制度,专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单位鉴定评价和实践指导教师评价综合应用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加大实践课程中问答、论文、调研、作业等过程考核的比重,设立毕业前专业技能达标考核环节,加大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比例,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素质类课程的知识,又具备应用型技能。
三、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内涵建设的重点
(一)抓住改革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在实践教学综合改革过程中,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持续性,注重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培養,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特长,实践专业知识[4];建立实践教学评估考核机制,注意实践过程跟踪和终期成果鉴定,制定符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
(二)科学利用网络媒体技术
院校应搭建网络平台,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学生实践过程的跟踪调查和实践指导,通过实践数据的采集,建立实践教学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反馈,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将实践与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利用媒体技术和线上资源,通过打造精品课程和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群众体育发展迎来又一次历史机遇[5]。但如今,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寻找实践教学新的突破点,唯有努力革新、不断发展,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蔡文倩.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8-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3]燕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01):99-100.
[4]张森,陈登曦. 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9):43-44
[5]莫孝琛,郭东振,郗雪辰,等.社会体育发展视阀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99.
(荐稿人:赵伟,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