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情用赋笔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周邦彦是宋代词坛之“集大成”者。其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上承张先、柳永、秦观,下开南宋一代词风。作品艺术形象丰富,语言精工典雅,特别继承并发展了词的铺叙手法,经过变化、充实,姿态万千,韵味无穷;重“骨”、“力”,勾勒有致,是歌词创作中的一种颇为完善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关键词: 周邦彦词 铺叙手法 特点 影响
  
  周邦彦(公元1065—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元丰二年,入都为太学生,献《汴都赋》,受到宋神宗的赏识。徽宗时曾一度提举大晟府。周邦彦的词自宋代一直到清末民初,备受推崇高,被称为“词家之冠”,王国维甚至称他为“词中老杜”,说他是“两宋之间,一人而已”。周邦彦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上承张先、柳永、秦观,下开南宋一代词风,姜夔、史达祖、吴文英、辛弃疾都受到他的影响。他的《清真集》,既具东坡之雄健,又深得“屯田家法”,在这一意义上讲,周邦彦堪称宋代词坛之“集大成”者。
  周邦彦作品内容虽然不出传统的范围,但其写作手段高妙,艺术形象丰富,语言精工典雅;特别继承并发展了词的铺叙手法,是词创作中的一种颇为完善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周邦彦词风的前后期转变
  周邦彦在词的铺叙手法方面的杰出贡献,与他词风的前后期转变有重要联系,也就是说,周邦彦词的深蕴的情绪和内在的精神促使周邦彦在写词中大量地采用铺叙手法,务求使其尽善尽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周邦彦生活在北宋末年,他年轻时作的短调小令很少有铺叙的痕迹。
  从哲宗元祜二年起,他开始辗转安徽、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其间几次离返汴京,官宦制度的转折促进了他创作、情绪、心理、思想、性格诸方面的转折。年复一年,词人经历了激烈的党争和官场倾轧,更多地体味了人间甘苦,他的情感由浮艳变得深沉,善于克制,不见了轻率飘逸的神色,创作也多为长词慢调,即使是小令也大异于前朝。如《迎春乐·携妓》:
  人人花艳明春柳。忆筵上、偷携手。趁歌停舞罢来相就。醒醒个、无此酒。比目香囊新刺绣。连隔座、一时薰透。为甚月中归,长是他、随车后。
  这首词为前期所作,再看后期所作《迎春乐》:
  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频醉卧、胡姬侧。鬓点吴霜嗟早白。更谁念、玉溪消息。他日水云身,相望处,无南北。
  从这首词看来,早期那种纤细的女性般的情感,情窦初开的敏感和兴奋,已让位于男性狂狷的声音,让位于饱经风霜的疲倦和省悟。内在的精神觉醒,外在的肉体慵怠,取代了早期懵懵懂懂的及时行乐。事实上,他已过了那种内心激荡的热烈时期,进入了高一层境界。而周邦彦的后期作品多是慢词,渐成沉郁风格,“大半以纡徐曲折制胜”,(陈延焯,《云韶集》)含蓄蕴藉,甚至“令人不能遽窥其旨”,(陈延焯,《白雨斋词话》)风格上长调低回沉缓,欲言又止,一唱三叹。这种沉郁的风格在音律上的要求表现为展衍铺陈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深刻表达周词那种“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的情感。
  可见,周邦彦积极发展完善学自柳永的铺叙手法,用细腻、缠绵的手法来深刻地体味人生的痛苦和愁怨。如《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在宋代已很流行,词之上片冷静地陈述时、地、人,京华倦客,年去岁来,千尺柔条,作者在借助其精湛的铺叙手法从平淡中明显地透露出一些倦意,各事各物,诸般涌上心头,给人无限悲哀。周词以其平稳沉着的音调反复咏叹,细致铺陈,一句“斜阳冉冉春无极”不知打动多少人。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周词精工谨慎,以其独特的方式把宋人的那种微妙、细致的心理,含蓄、浓密的情感,感伤、孤独的情绪和整个时代的衰落沉暮表达得淋漓尽致。
  北宋末代词人乃至周邦彦所独有的时代情绪和创作环境,使得周邦彦不断地总结前人经验,深得“屯田家法”,发展铺叙手法,以表现出沉郁的词风。
  二、周邦彦词铺叙艺术的特点
  周邦彦“集大成”,兼采众家之长,在艺术表现上,主要学柳永、蔡嵩,“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家法”之说,但是,周邦彦继承“屯田家法”,并非生搬硬套,而是通过自身实践加以利用、改造。
  1.姿态万千,韵味无穷。
  周邦彦学习柳词铺叙,避免了平铺直叙,善于在“回环往复”中变其姿态,增大其深度厚度,使其沉郁、柔婉,具有无穷韵味。
  例如《兰陵王》,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大力推崇周词的“回还往复”,曰:“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容!”二句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眠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矣。“美成则不然,闲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故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往事,似梦里,泪暗滴。”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周邦彦在柳词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化,以曲折朴实平直,创造语境,至深至厚,达到了“他手”所未能达到的境界。因此,夏敬观《手批乐章集》曰:“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周邦彦避免了柳词的平铺直叙,从而使铺叙艺术委婉、含蓄。
  2.重其“骨”、“力”,勾勒有致。
  周词特别注重其“骨”与“力”,在关节上下功夫,更加显得细密曲折、勾勒有致。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曰:“耆卿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柳词铺叙本身,自有“远近”、“深浅”、“厚薄”之别,善学者见其“骨”、“力”,不善学者“但从浅俚处求之”。
  周济在《宋四家词选》柳永《斗百花》词眉批中曰:“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又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曰:“耆卿为世訾獒久矣。然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平叙”中注意“勾勒提缀”,“铺叙展衍”与曲折委婉相合,见力、见骨,这就是柳词的成功经验。周邦彦学习柳词铺叙,即从此处入手。
  如《瑞龙吟·章台路》: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首词分三段,陈述旧地重游的一段心事,但其铺写周到,委婉曲折,虚实转换之处,线索清晰可见,“事与孤鸿去”一句见其“骨”、“力”,只一句便化去町畦,行文自然地由回忆中回到现实中,“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凝重地勾勒出一幅忧伤的画面,一份无奈的愁绪。
  因此,周济曰:“勾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勾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浑厚。”
  清真勾勒,除了上述“回还往复”、层折弯化之处,在词的紧密关节处,也注重其“勾勒提缀”勾勒所达到的浑厚之境,不仅有如上述所言之“深”与“厚”,而且要求“浑化”。
  周邦彦《清真词》中因勾勒而见浑厚的篇章甚多。陈洵说《清真词》,以为《琐窗寒》勾转变化,“浑化无迹”,《花犯》盘旋跌落,巧妙钩转,信是天人。(《海绢说词》)这些篇章都因勾勒而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柳词铺叙,经过周邦彦的变化、充实,已成为歌词创作中一种颇为完善的艺术表现手段。
  铺叙艺术这种词的艺术表现手法经张先、柳永直至周邦彦博采众家攀上巅峰,成为北宋末年词坛的一个重要创造手法。这种完善的艺术手法经南渡后被沿袭并继续发展,但其主要仍以周邦彦在铺叙手法上的表现习惯为主流。南宋的辛弃疾、姜夔深受影响,不断创造长词慢调,大量采用铺叙手法。
  周邦彦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一代名家,他在词坛上的杰出的地位可以用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中一句话概括:“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参考文献:
  [1]钟尚钧.富艳精工.深厚沉挚——读周邦彦《玉楼春》[J].语文月刊,2002,(03).
  [2]罗忼烈.周邦彦清真集笺卷首语[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4).
  [3]谢桃坊.周邦彦词的政治寓意辨析[J].天府新论,1987,(06).
  [4]蒋哲伦.论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2).
  [5]黄毓文.略论柳永和周邦彦词作风格的异同[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1).
  [6]范晖.清真词创作简论[J].中州学刊,2004,(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大片充斥着银幕、商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导演西维亚·乔迈的作品呈现出另类的表述。笔者认为,全球化给人们带来的不适在乔迈的几部动画电影中充分放大,他的作品风格是忧伤的,这忧伤深陷于都市消费的泥潭,剥削、病态、流离,均是消费景观中的一种身份呈现。因此,在上述语境中,导演尝试着寻找一种平衡,寻回现代人渐渐忽视的传统文化与渐渐消褪的人文理念。  关键词: 人文动画 消费景观 身份 全球化  在当下
摘 要: 创造思考能力是个人迈向成功的核心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考能力的有效过程与途径,教师是学生创造思考能力养成的引导者,“六W”发问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创造思考。  关键词: 创造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六W”策略 《孟母三迁》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思考能力是解决问题、美化与转化人生的基本能力,是个人迈向成功的核心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是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创
摘 要: 简·奥斯汀的小说被誉为传世经典,因为这些作品尽显作者对人情世故的细心观察,以及对情节结构的合理布局。小说中人物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个性、品性及人性的体现。简·奥斯汀的小说看似探讨的是女性的爱情与婚姻话题,但更深层次上其实是对所有人的道德、理智,以及人性完善的深切关注与严肃探讨。其对于道德观、是非观,以及人格理智的成长和自我完善这类人生重大问题的探讨与推崇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  关键词: 简
摘 要: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咏中秋的杰作,已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中,针对此词,结合《新课程标准》,借鉴其他注家注释,作者在分析词作中“起舞”“弄清影”之人的同时探讨了初中诗词有效性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教学 有效性教学    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第四首选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着重从伦理道德观、情感价值取向、宗教色彩三个方面对英汉委婉语作了对比研究,认识到“迂回宛转,曲径通幽”是它们共同的特征,但其中具体的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关键词:英汉 委婉语 社会文化透视    一、引言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
摘 要: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要准确地解读、领会古典诗词的精髓,必须从读“标题”、“作者”、“意象、“意境”、“典故”、“诗眼”、“风格”、“文体”、“手法”等八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鉴赏 八个方面    古典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特有的意境,深得世人的喜爱。古典诗歌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力、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鉴赏古典诗歌是一个很
摘 要: 庙会亦称“庙市”或“节场”,是民间为祭祀祖先或举行宗教仪式而举行的集会活动。一般由古代的宗庙社郊制度演化而来,被称为“真正活着的民俗”。庙会最初以其宗教、祭祀等性质存在,而后在社会不断演化及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加入了经济、娱乐、文化交流等因素,继而成为中国民间一种传承久远、百姓喜闻乐见的综合性集会活动。而在庙会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它的主干表现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河南浚
摘 要: 说课是高师院校对在校师范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与途径,在高师生即将毕业、进入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后一学年,抓住学生渴望求知解惑,以及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渴望践行的心理契机,通过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强化说课体验、注重反思评价等促进高师生提高说课质量,增强说课能力,顺利渡过入职期,更快适应基础教育教学。  关键词: 高师生 说课能力 入职前 心理契机 实践知识  
摘 要: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某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36.8%;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个分维度上都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成就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
摘 要: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载体,结合该课程的特色和性质及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了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发研究,以及高等教育的课程探讨,以丰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教学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于美国兴起的一种富有实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