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传承发扬,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的道德品质。当今的学生中独生子女逐渐增多,溺爱泛滥,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自私、冷漠、脆弱,对外界一味地索取,感恩意识令人担忧。作为一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以课堂为载体,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引导他们践行感恩情怀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字】心理学课堂教学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有“羔羊尚知跪乳,乌鸦懂得反哺”的名句,有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而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这种感恩意识却在个别青少年中严重错位,一味索取不知回报的现状令人担忧:在我校学生的一次调查中,只有27.5%的学生会记得父母的生日,25%的学生偶尔记得父母的生日,47.5%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在父母忙得时候 ,只有31%的父母会主动帮忙做家务。28%的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把学校的换洗衣服拿回家让父母代劳。家长的过分呵护使学生迷失了自我,在享受别人给予自己快乐时,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感恩意识淡漠。
实施感恩教育,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学校感恩教育中应着重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家校协同、社会实践几点抓起。在活动中,教师要率先垂范,创设情景,亲身体验,参与到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心理学老师,可以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感恩思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内容回顾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感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一、以心理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1、感受父母之恩: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疼爱子女方式各有千秋,随着青春期发展,学生对父母的唠叨和干涉心有芥蒂,常常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过分专制。“孝亲之人,求学必勤,临阵必勇,居官必廉”,一个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对兄妹不关心的人,怎么能够希望他会感恩并帮助别人。因此,引导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践行感恩就尤为重要。
通过心理课《珍视亲情学会感恩》中“心灵驿站”课堂环节中的“亲子问卷,算算亲情账”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辛勤培育和无私奉献。通过视频《感动上万人的20张图片》、《一位父亲的告白书》、《天亮了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父母无私伟大的爱,触动心灵,扣人心弦,激发对父母的感恩情怀。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我的感恩卡”,表达自己的父母等亲人的感恩之情。
2、感激师长之恩: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底蕴较差,对老师的尊敬程度不是很高,甚至部分学生对老师反感。在心理课《尊敬师长和谐校园》一课中,以一首深情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导入课堂,伴随深情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了老师灯下伏案沉思、呕心沥血教学的镜头。当熟悉的镜头掠过学生们的眼前时,往日的一幕幕很快涌上了心头,更加体会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让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陶冶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操,激起对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的无限感激。
3、感谢社会之恩
当今社会,收各种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是多元化,部分学生对社会的存在感不强,甚至对社会的多个方面有着反面的批判。社会的关爱,同学、亲友的帮助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以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学生,志愿者等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伸出援助之手,送上温暖与关怀。大爱无疆,有许许多多的身边的人,正在用一颗无私真诚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二、课堂教学中,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在《感恩父母》一课中,以《天亮了》歌曲背后的故事以音频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导入中强烈震撼自己的心灵,唤起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课堂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学习和特唐分享中,讲述成长故事,体验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感悟成长中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强化感恩之情。
在心理课堂的教学导入,可以通过音频、小故事、案例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细节,触动感恩之心;在课堂主体中,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中去体验、感悟,培养感恩情怀;在课堂总结中,挖掘学生课堂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感恩举动,给与鼓励,使学生升华感恩之心,强化感恩举动,也让其他同学深受影响;在作业布置中,多设置生活感悟类的作业,使学生能从生活中体验到成长路上,是生活的千千万万促进自己的不断成长,需要珍惜,感恩!比如让学生为父母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情,节约父母的血汗钱等践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把对父母的爱转化成动力,以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三、发挥教师自身榜样示范作用,熏陶感恩情怀:
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确立,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会使学生油然而生敬意,而且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心理渲染。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参与课堂活动中,可以分享身边的感恩故事和感恩行为,很好的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于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比如,在课间,学生对老师说:“老师,今天您穿的衣服很好看!”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没有任何表示,我们可以回以一个微笑,并回答:“谢谢,你刚理的发型也好看,你上课表达的观点很新颖,你最近课堂表现很不错!”等等,来表达对学生称赞的感谢。教师以身示范,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率先垂范,结合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协同等各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效果事半功倍。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体验感恩
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在心理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在回忆中享受成长等方式。让学生以情感体验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通过情感体验,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滋生感恩之心。“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人们进入某一种特定的情景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必然会触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心灵的共鸣,点燃学生“感恩”的火花,达到理想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效果。
五、践行感恩情怀
知恩图报,不是将感恩深藏心底,也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行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在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恩节,引导学生手工制作感恩卡,亲手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师长同学。在学雷锋活动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活动中,引导学生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在心理课堂教学中,以丰富的教学素材、课堂的潜移默化、教师的言传身教、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等引导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践行感恩情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让我们在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这样一首歌,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
【参考文献】
1.郭青梅.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cnki:ISSN:1003-2223.0.2006-03-022
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教育评论,2006,(l):32一35.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关键字】心理学课堂教学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有“羔羊尚知跪乳,乌鸦懂得反哺”的名句,有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而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这种感恩意识却在个别青少年中严重错位,一味索取不知回报的现状令人担忧:在我校学生的一次调查中,只有27.5%的学生会记得父母的生日,25%的学生偶尔记得父母的生日,47.5%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在父母忙得时候 ,只有31%的父母会主动帮忙做家务。28%的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把学校的换洗衣服拿回家让父母代劳。家长的过分呵护使学生迷失了自我,在享受别人给予自己快乐时,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感恩意识淡漠。
实施感恩教育,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学校感恩教育中应着重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家校协同、社会实践几点抓起。在活动中,教师要率先垂范,创设情景,亲身体验,参与到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心理学老师,可以挖掘教材里蕴含的感恩思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内容回顾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感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一、以心理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1、感受父母之恩: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疼爱子女方式各有千秋,随着青春期发展,学生对父母的唠叨和干涉心有芥蒂,常常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过分专制。“孝亲之人,求学必勤,临阵必勇,居官必廉”,一个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对兄妹不关心的人,怎么能够希望他会感恩并帮助别人。因此,引导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践行感恩就尤为重要。
通过心理课《珍视亲情学会感恩》中“心灵驿站”课堂环节中的“亲子问卷,算算亲情账”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辛勤培育和无私奉献。通过视频《感动上万人的20张图片》、《一位父亲的告白书》、《天亮了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刻体验父母无私伟大的爱,触动心灵,扣人心弦,激发对父母的感恩情怀。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我的感恩卡”,表达自己的父母等亲人的感恩之情。
2、感激师长之恩: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底蕴较差,对老师的尊敬程度不是很高,甚至部分学生对老师反感。在心理课《尊敬师长和谐校园》一课中,以一首深情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导入课堂,伴随深情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了老师灯下伏案沉思、呕心沥血教学的镜头。当熟悉的镜头掠过学生们的眼前时,往日的一幕幕很快涌上了心头,更加体会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让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陶冶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操,激起对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的无限感激。
3、感谢社会之恩
当今社会,收各种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是多元化,部分学生对社会的存在感不强,甚至对社会的多个方面有着反面的批判。社会的关爱,同学、亲友的帮助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以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学生,志愿者等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伸出援助之手,送上温暖与关怀。大爱无疆,有许许多多的身边的人,正在用一颗无私真诚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二、课堂教学中,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在《感恩父母》一课中,以《天亮了》歌曲背后的故事以音频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导入中强烈震撼自己的心灵,唤起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课堂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学习和特唐分享中,讲述成长故事,体验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感悟成长中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强化感恩之情。
在心理课堂的教学导入,可以通过音频、小故事、案例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细节,触动感恩之心;在课堂主体中,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中去体验、感悟,培养感恩情怀;在课堂总结中,挖掘学生课堂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感恩举动,给与鼓励,使学生升华感恩之心,强化感恩举动,也让其他同学深受影响;在作业布置中,多设置生活感悟类的作业,使学生能从生活中体验到成长路上,是生活的千千万万促进自己的不断成长,需要珍惜,感恩!比如让学生为父母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情,节约父母的血汗钱等践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把对父母的爱转化成动力,以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三、发挥教师自身榜样示范作用,熏陶感恩情怀:
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确立,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会使学生油然而生敬意,而且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心理渲染。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参与课堂活动中,可以分享身边的感恩故事和感恩行为,很好的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于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比如,在课间,学生对老师说:“老师,今天您穿的衣服很好看!”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没有任何表示,我们可以回以一个微笑,并回答:“谢谢,你刚理的发型也好看,你上课表达的观点很新颖,你最近课堂表现很不错!”等等,来表达对学生称赞的感谢。教师以身示范,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教师率先垂范,结合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协同等各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效果事半功倍。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体验感恩
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在心理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在回忆中享受成长等方式。让学生以情感体验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通过情感体验,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滋生感恩之心。“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人们进入某一种特定的情景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之相伴随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必然会触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心灵的共鸣,点燃学生“感恩”的火花,达到理想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效果。
五、践行感恩情怀
知恩图报,不是将感恩深藏心底,也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行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在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恩节,引导学生手工制作感恩卡,亲手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师长同学。在学雷锋活动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活动中,引导学生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在心理课堂教学中,以丰富的教学素材、课堂的潜移默化、教师的言传身教、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等引导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践行感恩情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让我们在教给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这样一首歌,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
【参考文献】
1.郭青梅.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cnki:ISSN:1003-2223.0.2006-03-022
2.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教育评论,2006,(l):32一35.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