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名著赏读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的艰苦开拓,是经受了历史检验而举世公认的、有着丰富而深刻内涵的文化遗产。作为名著,它往往是耗费了作者不少的、甚至是毕生的时间和心血,以其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优化的艺术手段创作而成的,它在布局、衔接和呼应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不通读全书就根本没有办法理解作者那深邃的情感。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经典的恢弘背景、学习名著的叙事手法,还可以健全读者的人格、增强读者的人文底蕴,使读者不至于成为“文明的野蛮人”,可见,名著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其写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很有帮助的。
  但当网络语言铺天盖地、莘莘学子只为分数而读书,一切都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所有必须消耗大量时间才能触摸到精华的裙角的东西,包括文学名著,只能无奈地与我们渐行渐远,因为,这是一个行色匆匆的时代。作为初中一线的语文教师,选择怎样的名著鉴赏教材,运用怎样的方法与策略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赏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结合语文教材,寻找名著赏读读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关于7~9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要求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重视课外阅读的过程,强调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二是对课外阅读的对象做出了规定,要求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三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然而,学生的升学任务使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名著阅读。甚至有些教师和家长也把课外阅读看做“副业”,不赞同学生把时间用在看课外书上,这导致更多学生在主观上不积极给自己创造阅读的机会。再加上时代的隔阂,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亲近感,而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读图,即便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没有兴趣。因此,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自主选择阅读,充实文本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笔者认为名著赏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一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时间;二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独立可以以学生自主选择读本的形式还给学生。当然,这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选择能够润泽学生绿色生命的书目。因此在书目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生命的价值来操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阅读材料:1.与课文题目、内容相关的读物;2.与课文体裁相关的读物;3.与课文作者相关的读物;4.相关拓展、补充性读物。这样,有趣的读书活动洋溢着真善美,学生的赏读才可能快乐。
  (二)课堂组织阅读,拓展文本
  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限,赏读的随意性很大,更谈不上系统的课外阅读计划,而且如果单纯从学生的喜好出发,他们选取游戏型或动漫型的读物居多,文学性的读物少,选取通俗读物的多,品位较高读物的少。学生选取读本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和其他能力的协调发展。鉴于此,教师推荐读本与学生自主选择应有益结合,强调阅读整部文学名著,重点推荐那些具有稳定性的、为历史所选择的、为公众所承认的经典名著,重视本国本民族的传统经典作品。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下是笔者结合教科书每册后的名著导读,以及我校的读书计划,选取课外名著阅读推荐书目:
  七年级上——《论语》《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爱的教育》《伊索寓言》
  七年级下——《世说新语》《鲁宾逊漂流记》《泰戈尔诗选》《童年》
  八年级上——《西游记》《三国演义》《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水浒传》《唐诗选》《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
  九年级上——《宋词选》《名人传》《简·爱》
  九年级下——《中国现当代优秀诗歌选》
  笔者往往在上学期末就将下学期的名著鉴赏读本推荐给学生,学生利用寒暑假集中赏读。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就结合教学,赏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赏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赏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赏读《鲁滨逊漂流记》;在学习了《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后,指导学生选择安徒生的其他童话进行赏读,从而领悟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学了《杨修之死》,让学生读《三国演义》;等等。这些赋予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的读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赏读乐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当然,赏读是个人的事情。教师选编的读本并不是非读不可的,学生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可以跳过去,以后再读,也可以换自己喜欢的读。唯有自己喜欢的,在阅读中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获得诗意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在读物的选择上,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保持适度的沟通。
  二、结合个人实际,开展生活化阅读
  新课标提出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目的就在于打破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拘泥于课堂阅读的狭小空间,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与生活亲密接触和对话,享受人生、热爱生活。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作品、作者、世界(自然、生活)、读者是构成文本的四个因素。文本,其实都是作者的生活体验、见识与感悟诉诸的文字。而作为读者的学生是具体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相同文本的体验必然是不同的。因此,名著赏读要与学生生活世界沟通,使文本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呈现出生命活力动态。文本不再是简单的认识物,而是具有生活意义的生命体,能实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一)以名著为蓝本,积累生活
  名著赏读的目的绝不仅仅是知道一个故事、了解一个人、懂得一个道理、获得一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文本所构筑的精神世界中产生对生活的映照,荡涤自己的心灵,改善自己的生活。用生活化的活动观照文本,使学生真正地深入到文本的世界,体验、掂量、揣摩文本的言语,感受到言语的质地、味道、色彩,实现美的言语的内化。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要求学生精读《父亲的病》《五猖会》等篇目,品味鲁迅先生对过去的人和事温馨的回忆,鉴赏鲁迅先生精湛的写作艺术;而其他如《狗·猫·鼠》《无常》等篇目,由于写作背景复杂,与学生有着时代的隔阂,文字又不易理解,笔者只要求学生不求甚解,领会主旨,读出鲁迅的批判精神即可。
  (二)以想象为翼,拓展生活
  生活化的阅读,并不排斥想象。想象的作用可补记忆的不足,从而有所开拓。笔者常常跟学生说,影视鉴赏直观、快速,但限制了想象空间的长度与宽度。所以影视鉴赏只能是引子,可为名著赏读作铺垫。但想象不是天马行空,仍得有所凭借,朱光潜在《想象与写实》中说“所谓写实就是根据经验,所谓想象就是集旧经验加以新综合。”表演是最能表现学生阅读与想象结合的方式。表演由阅读作品、扮演角色、记忆剧情、制作道具、配制音乐等一系列活动组成,它必须立足于深刻理解与想象的基础上。如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表演。要表演贴切,学生就必须深入阅读作品,揣摩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通过大家的评议和争议来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内心体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过程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名著的鉴赏兴趣。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阅读相关的课外名著。
  三、结合方法指导,优化经典赏读
  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并不容易,所以只有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真正感受到赏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效,愿意花时间读名著。
  (一)诗文诵读,优化经典赏读
  茅盾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朗诵优秀的古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的重要途径。在指导中,笔者要求学生每周背诵1~2首课外的古诗文,并指导学生朗诵,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好书都得反复诵读,既要有反复读,又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有效积累,优化经典赏读
  积累是名著赏读的首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的刘锡庆教授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好的文章或段落背诵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和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我校学生每个人从初一就有摘抄的集子,自己起了很好的名字,如寥星集、浅草集等。他们阅读名著,积累摘抄,在名著中获得了非常的收益。
  (三)辩证思考,优化经典赏读
  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有批判地、辩证地读,形成批判性思考。我们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宿命思想?如何理解《水浒》中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行为?怎样认识《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浓厚的宗教色彩?
  优化经典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把“厚”书读“薄”的过程,即把“外我”变成“内我”的过程。认识名著——泛读名著——精读名著——品读名著——感悟名著,经过这样潜移默化,相信学生的赏读乐趣一定会激活。
  四、结合学生心理,“SHOW名著”
  初中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心理上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同时也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就会有强烈表达的愿望与能力。他们有的或对作品中的人物评头论足,有的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笔者定期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SHOW名著”活动。
  (一)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
  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位的。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培养了赏读乐趣。
  (二)读书交流会“SHOW名著”
  这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深受学生喜欢的“与同伴共读”课堂交流方式,每月举行一次,形式多样、方法不一,有朗读、复述、谈话、看影视片段、谈话、讨论等。像前几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解读《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一下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引发了全社会对《三国演义》和《论语》的阅读热潮。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笔者借机引导学生阅读,并且布置大家就名家的观点进行思考、讨论。这两本书一下子在班里就火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他们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同时在读书交流会上群情激昂、各抒己见,不仅使学生自己深受教育,而且使教师得到了深刻感受。虽然讨论并不算深入,但阅读量大大增加,而且这种带着浓厚兴趣和强烈自觉去进行的阅读,成效明显。
  读书交流会提倡的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即接触原著,远离标准化的赏析,强调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可以没有一致的见解,但必须随时随地记录下感受和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和文学评论是彼此进行交流的基础。读书交流会所选取的主题和角度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同一本书的各个侧重面,也可以是把几本书放在一起阅读,进行人物或写作特色的比较等。读书交流会是一种没有压力的赏读,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错,这样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名著赏读乐趣,历练了学生的思想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多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名著世界。
  (三)学习园地“SHOW名著”
  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开设《名著阅读专栏》,结合综合性语文学习及学生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名著阅读大家谈》《名著阅读之我见》等不同形式的文章展览。初期,笔者组织动员有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同学带头,发表的是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计划、方法、体会、述评和总结等。只要是与名著阅读有关的,不计格式、不计字数,都可以张贴发表,以促进学生阅读的良性发展。看到他人精彩的内容后,学生自然就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因为这些东西,学生自己也应该知道,应该知道却不知道时,最能激发人的热情,其实这种热情就是乐趣。
  名著赏读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为了增加乐趣。学生有了赏读的乐趣,贵在将乐趣坚持,成为习惯。莎士比亚说过:“习惯简直是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因为名著中总有优美文字的情感魅力和思想魅力在滋养着学生、提升着学生,让学生逐渐呈现出智慧与自信的逼人光辉。
其他文献
2009年,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先生在北大教育学院的一次讲学中,再度与在座学者“分享式论证”了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随后在教育技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南先生用公式简洁示意如下(我们不妨称之为“南氏公式”):    正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无奇的公式,却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在报告中,南先生花了不少时间对20年前提出的观点进行解读,言简意
【目的】采用玻璃化法对杏资源茎尖进行超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长期稳定保存的最好方法,保存后的材料遗传上较为稳定。【方法】以库车小白杏为试材,对茎尖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 typing and adrenocortical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to see whether TCM Sy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荨麻疹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均为2周。
课堂拓展资料是学生语文学习材料的一种,它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恰当地使用拓展资料,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厚实起来,从而提升课堂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