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96例(192只眼)视频终端性异常瞬目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1例(122只眼),女性35例(70只眼)。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79±1.82)岁。病程345 d,平均病程(9.80±5.09)d。全部初诊患儿均行常规的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及散瞳电脑验光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96只眼),对照组48例(96只眼)。观察组患儿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对照组患儿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均为1滴/次,3次/d,连续20 d。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平均瞬目次数、症状积分及药物安全性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症状积分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治疗疗效按照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分为四个等级,用例数和百分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两组用药安全性评价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积分为(4.02±2.18)分,对照组患儿的症状积分为(4.10±2.04)分,将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6,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积分为(0.38±0.64)分,对照组患儿的症状积分为(1.73±1.09)分,将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0,P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048,P2<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1,P2<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愈35例(70只眼),显效7例(14只眼),有效2例(4只眼),无效4例(8只眼),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儿治愈17例(34只眼),显效12例(24只眼),有效6例(12只眼),无效13例(26只眼),总有效率为60.42%。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30,P<0.05)。在观察组中有1例(2只眼)患儿滴药后出现轻度眼部刺痛感,在对照组中有2例(4只眼)患儿出现轻度刺痛或烧灼感,安全性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两组患儿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有效缓解视频终端性儿童异常瞬目症的症状和体征,安全方便,患者通过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但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并观察其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