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功能论对文创产品的借鉴意义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于文化的需求,更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的历史使命。本文意欲用文化功能论的观点,以西安文化创意品牌“忒色西安”为例,讨论文创产品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对物质文化的历史记录和传承以及文创产品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促進经济良性循环等问题。
  【关键词】 文化功能论;文化产业;忒色西安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60-02
  文化功能论认为,一切文化都是有功能的。[1]不难发现,文化在每一个社会发展时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利用人类对文化的需要来发展文化,辅助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文创产品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文化功能论的基本内容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与人的需要有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有机体的需要是第一个基本需要,从而形成了基本的“文化迫力”。由于需要而形成迫力,这种迫力迫使人们靠着有组织的合作及经济的、道德的观念,而满足生理的需要,之后,又从中生发新的需要,又产生新的文化迫力。所以,人类若一旦失掉了他们的经济组织和工具就可能会立即饿死。[2]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需要论”旨在强调文化对于人类重要性,它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附属品,而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甚至影响了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播种第一颗稻谷,文化就随之产生了,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文化已然成为了人类发展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
  在现代社会,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文化的感受力降低,这就使得文化与产品的结合成为了一种必然。文化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生活的必需品。在现代社会,文化承担着调解个人生活的作用。因此,文创产品的作用与影响也日益扩大,它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使命。文化创意工作者给予那些难以保留、即将失传、不便于传播的文化以物质形式,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西安文创产品的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3],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特性。由于它自身依托人的存在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记忆为主要表现,并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作为文化链得以传承和延续,它的脆弱之处也就在于难以继承和传播。就继承和延续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滋养文化生长的特定的地理空间,因此培养非遗传承人应该是首当其冲的。其次,让更多的人接纳某种特殊的文化同样也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这一文化本身具有独特性,更需要有一种适合大众的接受方式。而文创产品就是将“无形”化为“有形”,承担了一部分继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以西安的文创品牌——“忒色西安”为例,它的文创产品中包含了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及歌谣谚语等民俗。它将民俗活动的现场完全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诸如明信片、书签等文化产品中,虽然图画是无声的,但丰富的色彩和人物形象给予了消费者感官的刺激。这种通过图像所体现的戏曲表演艺术给人带来的快感,激发消费者想要亲临现场一睹真实面貌的欲望,进而无意间传播了陕西特有民俗文化,同时也提升了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这完全符合了创作团队“画一个西安给世界”主题,因为“活态”的非物质文化才能具体地、生动地展现一个地区所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三、西安文创产品对西安古城文化的“历史纪录”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4]西安是著名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镶嵌在文物古迹和文献书籍中,更是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记忆中。而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于记忆的认同和保留是极其微妙而又十分重要的,随着世界的“物化”和人的“异化”,越来越多的东西被给予标签,又疯狂的被替代和重复,而存在于人们灵魂深处的民族记忆确实难以消除的。一个恰当的方式能够帮助文化更好地展现和传播。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5]“忒色西安”的文创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留,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陕西的文化风貌,采取的同样是图像的形式展现,但所选取的题材有所不同。以其中的两样产品为例,一是“大秦帝国”系列,作者将发生在古都长安的历史事件,如秦王扫六合、张骞出使西域、贞观之治等,用故事串联起来,再以手绘地图(或者是图画)进行某些情节的情景再现,这样使得历史事件的画面感就十分强烈。当游客拿着手绘地图在历史古迹前游览时,仿佛回到了故事发生的年代,现场感便随之产生。另一例是名叫《咥在西安》的美食手绘地图,它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了西安美食的分布情况。“衣、食、住、行、用”在人类这五项基本需求中,“食”处于前列,这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是具有普遍认同感的共同记忆,是一个地区自然地理、民族风貌、社会风俗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认识一个地区的最直接入口。该文创产品名字中“咥”字是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对于“吃”这个动作的称呼,极具有地方特色,也展现了关中人的豪爽与直率。在手绘地图中标记美食而形成的美食地图,具有时空感。即便是城市拆迁,这份记忆也将因为这张图纸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所认为的,文化是一个整合的系统。在一个特定共同体的生活中,文化的每一个因素都扮演一特定的角色,具有一定的功能。[6]因此,一个文化整体不是文化元素的简单组合,而是文化因素彼此融合互相影响的结果。当我们面对一个文化整体时,不能忽视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这正是我们感受、体会、接纳一种文化的密码。
  四、文化的兼容并包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在满足人类的需要当中,创造了新的需要,这就是文化最大的创造力和人类进步的关键。[7]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文成公主入藏,以求通过和亲的方式达到政治上的和平统一。她从长安出发,不仅带去了中央王朝统治边疆的政治使命,还带去了中原的丝绸、陶瓷、农作物,带去了中原文化。因而成就了一段“和亲”的佳话。现在对于我们来讲,文成公主入藏不过是一个历史话题,它可能会永远地停留在历史课本中。对于拉萨和西安这两座城市来讲,也许再难发生如此“亲密”的关系,而“忒色西安”创作团队利用这个历史话题实现了两座城市穿越时空的拥抱。他们所创作的是拉萨的手绘地图,并且在地图上展现了藏传佛教、唐卡等具有浓郁西藏特色的元素,为“日光之城”——拉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日光之城》手绘地图的宣传语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带到了西藏。一千三百多年后,我们将西藏画了下来,并带回来长安。”这样的文创产品真正地实现了文化穿越时空的发展,当然,这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带一路”热潮也成为了文化发展的契机,正如当年的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发展也毅然决然的向前迈进。“忒色西安”的发展规划也同样值得注意。“画一个世界给西安”迎合了时代发展中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都是具有功能的、动态的。不难发现,不管是文化与文化之间还是文化的内部元素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性和相似性,而如何在普遍联系中追寻特殊,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发现的,打破时空的局限才能获得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创意产品在创造和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文化消费者。文化创意产品属于创造性的产出,独特性与超越性是这类产品的重要品质。
  文创产品能够诞生的“初心”在于人类本质上对于文化的诉求,基于此,我们应当思考文化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形成与经济互动的循环发展模式,不能忽视的是文化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传承發扬民族精神、文化风貌是文创产品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黄淑娉,龚佩华编.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3.
  [2]黄淑娉,龚佩华编.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3.
  [3]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02):103-109.
  [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1.
  [5]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53.
  [6]黄淑娉,龚佩华编.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3.
  [7]黄淑娉,龚佩华编.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
其他文献
【摘要】 温尼科特的理论关注母亲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儿童成长问题的影响,本文以该理论分析毛姆小说《人性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历程,关注其自我意识的变化问题。温尼科特的理论也有助于为当前小学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毛姆;人性的枷锁;温尼科特;自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
期刊
【摘要】 基于亲身经历写成的《五号屠场》,不仅使作者库尔特 · 冯内古特成为美国后现代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甚至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反战浪潮。新历史主义为打破文学作品与历史的传统关系提供途径,证明文学作品与历史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本文在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两个角度对《五号屠场》进行分析,为人们理解历史提供了新的启示,论证了历史与文学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文
期刊
【摘要】 红色经典文学中革命知识分子借助于树立榜样、打击敌人、奉献牺牲三种不同的转型叙事,其身份转型得以完成。最终,阶级上的无产阶级化、性别特征上的异化,以及获得文化上的确定性身份构成了革命知识分子转型后的身份特征。  【关键词】 红色经典;革命知识分子;身份转型;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26-03  学
期刊
【摘要】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之一,它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崔莺莺形象的精准刻画和塑造。作者将笔触深入到莺莺性格的深处,深刻地剖析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追求爱情和尊崇礼教之间的冲突,使崔莺莺的形象丰富立体且深入人心。本文在了解杂剧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从崔莺莺性格特点、人物形象、人物美的意蕴几个方面,来探索作者对他笔下的形象的塑造,以供参考。  【关键词】 《西厢记》;崔莺莺;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国家层面的国旗国徽设计既是一个国家对自身形象标志的设计,同时也是研究其民族文化艺术和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依据。罗马文化作为欧洲的根基,具有深厚的底蕴与独特的视觉特征,在国旗国徽领域的设计常常跨越了民族和意识形态。研究罗马文化对于研究欧美国家民族内核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几近空白。文章旨在深入研究西方国家对罗马文化在国旗国徽设计上的运用,结合地域历史文化、民众
期刊
【摘要】 古玩杂项是指一些不容易进行分类,用不同质地制成的古董。在我国,杂项集中反应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风貌,体现了当时时代的美学倾向。杂项包含诸多的品种,样式也特别齐全。这些艺术品在艺术发展历程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杂项在明朝中期异军突起,融合了手工艺人与文人书画家的精湛技艺,使作品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诠释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我国文物艺术品中,散发着绚丽的光辉。杂项收藏不仅是将其当作一种商
期刊
【摘要】 “文王受命”是商周社会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正如晁福林先生评价其是周王朝立国的终极依据和王朝命脉之所在,也是周王朝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有周一代的社会观念。所以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方法的涌现,研究视角不再停留在“文王受命”的史实真伪,而是移转到“文王受命”性质内涵及其后续社会影响辨析之上。政治合法性意味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互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所谓的被统治者的认可目的。因此本文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愈加频繁密切,民族文化也逐渐呈现出融合创新发展之势。本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为例,比较当地土家族哭嫁文化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演化和发展形态,以文化间性理论为依据,在新的社会传播环境下,探究文化间性在土家族哭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致力于以间性消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与繁荣发展。  【
期刊
【摘要】 史量才(1880~1934),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经营者,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以史家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责任意识打造了新闻发展路上辉煌而又不朽的里程碑。以史量才为主持中心的《申报》有长达二十二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各大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这并没有埋没《申报》。反之,《申报》在史量才等一众热血文学斗士的努力下火速成长起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是《申报
期刊
【摘要】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达。对艺术符号的理解不仅取决于艺术符号,还在于与之密切的民族文化的辨识与认同。通过回顾苏珊 · 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从认知、语用、情感三个层面对艺术符号的文化特质进行综合判定。研究表明,艺术符号的理解在形式上体现为解读者与创作者在特定语境下的文化对话,在内容上体现为文化的复现与创新。  【关键词】 文化因素;艺术符号理解;文化对话  【中图分类号】J0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