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预防有轨电车扣件系统中弹条断裂病害的发生,对现代有轨电车钢轨-扣件系统进行有限元模型建立,并在考虑弹条正常安装状态预应力的基础上,对不同轨下垫板刚度的扣件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列车速度、波磨波长、弹条模态及轨下垫板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弹条小圆弧处断裂与其中高阶模态有关,大圆弧处断裂与其中低阶模态有关,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列车通过频率主要分布于500 Hz以下频段;随着轨下垫板刚度增加,弹条模态固有频率提高,受轨下垫板刚度影响较大的弹条模态固有频率的频段为196.64 Hz~258
【机 构】
:
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预防有轨电车扣件系统中弹条断裂病害的发生,对现代有轨电车钢轨-扣件系统进行有限元模型建立,并在考虑弹条正常安装状态预应力的基础上,对不同轨下垫板刚度的扣件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列车速度、波磨波长、弹条模态及轨下垫板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弹条小圆弧处断裂与其中高阶模态有关,大圆弧处断裂与其中低阶模态有关,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列车通过频率主要分布于500 Hz以下频段;随着轨下垫板刚度增加,弹条模态固有频率提高,受轨下垫板刚度影响较大的弹条模态固有频率的频段为196.64 Hz~258.31 Hz、630.16 Hz~673.51 Hz;在列车车速(30 km/h~70 km/h)和钢轨波磨波长(25 mm~80 mm)等概率分布的条件下,3种典型弹条断裂形式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5%、36.3%、25.9%,改变车速及波长范围即可进行指定线路的弹条断裂形式概率分析,从而有针对地进行养护维修、伤损检测计划的安排。“,”To prevent rail clip fracture damage in tram fastener system,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odern tram rail fastener system was built, and pre-stress modal analysis on the fastener system with different rail pad stiffness under installation state was carried out, then the correlation among train speed, corrugation wavelength, rail clip mode and stiffness of rail pad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e at the small arc of the rail clip is related to the high-order mode, while the fracture at the large arc is related to the low-order mode. The train passing frequencies of modern tram system are below 500 Hz;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il pad stiffness,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rail clip mode increases. Its frequency band is 196.64 Hz~258.31 Hz and 630.16 Hz~673.51 Hz;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qu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rain speed (30 km/h~70 km/h) and rail corrugation wave length (25 mm~80 mm), the probability of three typical rail clip fracture types is 3.5%, 36.3% and 25.9%, respectively. By changing the speed and wavelength range, the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rail clip fracture mode of the designated line can be carried out, so as to make targeted maintenance and damage detection plan.
其他文献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大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探索能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专业发展的维度出发,探求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与策略,希望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培养、考核评价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论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应提出中小学教育要注重和加强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同时对每个方面的教育方法简要提出了一定的建议,这些素养和能力也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后最基本的素养与能力,对于各学校各级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课程的教情和学情,在课程教学目标中体现育人功能,教学内容中深挖和融入思政元素,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本文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切入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微观课题,阐述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挖掘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重点从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制度建立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与方法,形成了筑实课程建设“主战场”,增强教学设计的精度;立足课堂育人“主渠道”,拓宽育人路径的广度;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增强质量考评的强度
针对近断层区结构抗震设计缺乏专门竖向抗震设计谱的现状,以近断层竖向地震动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展近断层区竖向抗震设计谱的研究。选取198条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竖向分量,分析得到实际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反应谱,将计算得到的反应谱与中国抗震规范中的近断层竖向设计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抗震规范未充分考虑近断层竖向地震动的特点,表现为部分周期段上规范设计谱的谱值小于实际近断层竖向地震动反应谱,难以保证近断层区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性。根据近断层竖向地震动的分析结果,基于中国抗震规范设计谱的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可持续的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是当前各高校需要面对和思考对的问题.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文化教育,构建来华留学文化育人体系,既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华留学教育文化育人在遵循多元平等、尊重理解、互动对话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兼容并包的育人理念、浓郁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文化育人能力,搭建来华留学教育文化育人体系.
为解决石砌体材料非均质的描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ohesive单元的石拱桥主拱圈两相数值模拟方法。视石砌体为两相材料(砌块和砌缝),采用实体单元模拟砌块并引入非线性本构描述其破坏行为,在相邻砌块间插入Cohesive单元考虑砌缝砂浆的剪切和拉伸破坏。通过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分析了砌缝抗剪摩擦系数μ、加载位置等敏感参数对拱桥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Cohesive单元的石砌体两相数值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石砌体材料的非均匀性及石拱桥的破坏过程(尤其是砌缝剪切滑移破坏行为),可为石
要想在“众创”背景下,实现对我国人才的有效培养,各大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了产教融合.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创业教育机制.特别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更需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丰富创业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两支重要的教育力量.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输送更多优质型及实用型人才,除了要做好专业教育,尤为关注思政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育人,构件好三全育人大格局,着力于联动机制的创建,架构起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创新发展路径及新局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合力,共同致力于人才的培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结合教学现状来看,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中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世界创新和创造的主要动力来源,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人才对于面向当前医学科技革命和生物医药产业变革,以及回应人民对生命健康的现实需求,具有巨大意义.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该指导意见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为基础原则,将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即“医学+X”,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之一.为了深刻理
高温后混凝土与钢筋间的黏结性能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估,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常承受侧向约束作用。为此,该文以高温温度和侧压力为参数,完成了48个钢筋混凝土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分析侧压力对高温后试件破坏形态、峰值黏结应力、峰值滑移、残余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峰值黏结应力随高温温度和侧压力变化的经验公式。将侧压下钢筋-混凝土黏结应力场简化为肋前混凝土挤压力和侧压力的线性叠加,并基于微观传力模型及高温后混凝土的多轴强度破坏准则推导计算了无侧压及单向侧压下的黏结强度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侧压作用和高温温度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