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调控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KGJBNLRBKJGWI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相应的法治素养的缺乏,导致越来越多的网络失范行为的出现,对于网络环境和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入手,以大学生网络法治素养为切入视角,探索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控路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行为 法治素养 行为调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44-02
  根据《第36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名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1]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活跃群体,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网络行为业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行为方式。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控的意义
  众媒时代下,人人都是网络的参与者,其中尤以大学生群体为甚,网络正在全面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网络的行为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扩大和充实自身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通过网络社交,发现和培养兴趣爱好,展示独特的个性。相互间积极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说,网络是除书本外大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工具。
  对于网络在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发面的积极意义,是要给予充分的认同和肯定,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更好地享受网络发展带来的利好,巩固网络在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发面的效果。使网络在培养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合格人才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但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网络世界自身的复杂性以及相应大学生自身法治素养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出现了偏离和逾矩。对于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就必须加以调控和矫正,以减少甚至消除其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特征
  互联网所构织的网络虚拟世界,为大学生展开行为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领域,由此产生了网络行为。 网络行为是指人们在电子网络空间或者借助网络空间与网络技术实施的具有一定目的和个性特征的行为。其是行为主体有目的地实施(包括思想、意识、情感和技术等因素相结合)活动过程,也包括不同网络主体在网络空间里的信息信息互动、协调或冲突过程。[2]
  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导致大学生的网络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或逾矩的行为。而衡量失范的界限,包括违反道德规范和违反法律规范等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即是指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特定的行为准则,使其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出现偏差和逾矩。[3]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判定,应着重需要把握两个标准和尺度,一是网络行为是否违背和偏离了既有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二则是要看这些行为是否具相应的社会危害性。
  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其他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行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其发生的“场域”和展现形态存在差异。行为是人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与现实社会相区别的虚拟社会,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模糊性、虚拟化以及交互性等特性,使得网络行为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1.自主性特点
  网络的虚拟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现实的社会人,只要通过一些符号化的转换,就能使行为人的存在形态由直观的实存状态数字化为非直观的虚拟状态,并通过这个虚拟的身份进行网络行为。这种区别与现实交往的虚拟交流,使交流极为便捷。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分享他人的知识和资源,通过不同的网络社群,培养和展现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独特价值,这极大促进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2.随意性特点
  现实中的人们由于规范的存在,其相应地会对行为进行约束。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身份的匿名使得人们不要担心自我暴露,因而缺乏必要的内省和自我规范的意识。同时,源于社会评价的道德约束力,因行为主体身份的虚拟性而缺乏作用的对象。网络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在上网时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无所顾忌地随意为之,缺少内心的自省和社会责任。
  3.选择性特点
  人的注意力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无从选择。网络的数字化和符号化特点,使其能够存储海量的信息。这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容易迷失在庞大的信息之中。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大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选择相应的信息。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又是以碎片化的形式有选择地展现在大学生的面前,导致了信息获取的片面化,容易产生信息的偏见。由于缺乏相应的判断力,常常被信息所误导,造成不当的网络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及其原因
  1.网络自身的复杂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其对信息的准入标准和门槛较低。使大量的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呈现在大学生的面前,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网络的复杂性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出现失范。同时,不同的网络主体间为了取得各自的信息话语权,不可避免地进行网络文化的博弈,使得各种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之间激烈地碰撞,这种复杂的态势集中作用于大学生,使得大学生无所适从,陷入困惑,甚至被错误引导。
  2.网络立法的不足
  网络的虚拟性和复杂性,使得网络空间亟待法律的管理和调控。但法律由于法律的相对滞后性,使得法律的制定往往赶不上网络本身的快速发展。“现有法律的不足,还不能够满足网络管理的需要。现有的网络法律规范大都是禁止性规范和事后救济型的网络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引导性。”[4] 虽然我国的网络立法并不少,但这些法律的作用对象都相对单一和特定,法律间没有被很好的整合和统一,尚未形成对网络空间的系统全面的法律约束力。这导致不同法律间的“结合部”出现了漏洞,对网络空间的系统全面的法律约束力尚未形成和巩固,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大学生网络法治素养的缺乏
  面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往往对网络空间的复杂性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网络的开放性、多样性和虚拟性特征,使其成为不同思想、观点糅杂在一起的复杂信息集合体。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样的空间,大学生往往缺乏理性判断和警惕心理,容易被精心包装的不良信息所吸引和诱导,导致网络行为出现失范。法治素养的相对缺乏,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大学生往往缺乏判断和过滤信息的能力和經验。导致他们常被那些网络信息所误导,主动或被动地实施了失范网络行为,进而扰乱网络环境的秩序,甚至为此付出法律代价,让人感到扼腕叹息。
  四、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控对策
  1.积极提升大学生自我的法治素养
  具备基础的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前提。培养大学生的法治基础,通过了解和夯实网络法治知识,以理解网络立法的现状、个人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以及相应特定的情景下依据相应法治原则去处理实际问题,这是大学生法治能力提升的基础性条件。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空间的复杂性,自觉规范网络行为。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其能够容纳吸收各种信息,但也造成其内容的冗杂。如果对网络空间缺乏一个理性清晰的认识,必然会掉进网络上的信息陷阱之中并为此付出代价。大学生通过对网络空间的理性认识,了解网络世界的复杂性,才能做到网络行为审慎实施。
  2.加强网络立法和宣传,强化对网络世界的规范
  虽然我国针对互联网领域的立法逐渐完善,但其作用对象都相对独立和分散,法律之间没有形成科学的网络体系,缺乏整体的网络法律约束力,导致针对网络的管控体系存在很多的漏洞。对此我国应该在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立法的统合力度,填补各个法律之间的空隙,形成全面的法律管控体系,为网络环境的优化提供法律制度的保障。
  “严密防范不如清源正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政府在强化网络法律管控力,一手抓“硬”措施。还要加大对主流价值观的网络宣传力度,营造主流价值观为主导的网络文化氛围,巩固主流价值观的优势地位,并通过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逐步压制和驱逐不良网络文化,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最大程度地弱化其他不良信息产生的影响因子,通过“软硬皆施”达到标本兼治。
  3.转变管理思想,多手段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学校要主动去提升大学生以法治素养,使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有足够的判断力、辨识力和自控力。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有目的地训练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强化大学生的法治基础。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训练,能够了解到当下的网络舆情现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这种学校特有的强制宣传方式,填补大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空白,强化大学生的思维,使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法治素养。通过课程设置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这是显性措施的体现。学校同时也可通过隐性教育,即开展相应的趣味活动,逐渐的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以学生社团为媒介的法治宣传,更加灵活多样地进行效果巩固,不断强化大学生法治素养,以期使大学生自觉有序、有尺有度地进行网络的虚拟行为,减少网络失范行为的出现。
  五、结语
  大学生的网络失范问题,正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出现,既有网络自身复杂环境的原因,也有我们的忽视和措施不足的缘由。加大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控,既要从网络环境自身的特点出发,加强调控和宣传引导的力度,以优化外部环境。更要针对大学生的特性,积极提升以大学生法治素养,从根子上预防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出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自己、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形成有效的调控。
  参考文献:
  [1] 《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发布.
  [2] 吴毅安.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3] 李一.网络行为失范及其判定标准[J].广西社会科学,2007
  [4]洪章.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及其预防与矫正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06.
其他文献
《社会科学家朋002年总目录***???*?*!︵︻仁 仁 仁仁仁仁祝 祝 祝 祝 祝 祝邓 邓 邓 邓 邓 邓稳健新锐成功人士女人的简力学术态度论文标准百期将至痛苦与欢笑教师的魁力做与时间竟赛
期刊
城市广场意象是经由广场空间环境与人的双向互动后而产生的公众对广场空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和主观印象,它是衡量城市广场空间品质的有效手段。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公众对城市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公众使用感知的角度对广场意象的研究能为城市广场的建设和使用提供针对性指导。本文在梳理意象理论及相关主题研究基础上,尝试对城市广场意象进行概念界定和研究体系构建,结合认知地图法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6、2010和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空间关联和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级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呈现出"金字塔"的等级层次结构。耦合度提升幅度较小,处于磨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升,地市间差异较为显著,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时空格局,且中度失调类型的地市占多数。(2)协调度
摘 要:林业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自然资源,不但可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还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提高,但是在繁荣背后却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为过度开发和利用,使林业资源开采量增加,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此,要结合不同区域林业发展现状,合理选择造林方法,并辅以相关管理技术,最终实现我国林业资源工作可持续发展,进而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
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在整个团干部培训过程中举足轻重,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党、团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培训需求分析是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
英语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和背景知识,对英语材料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拟从
摘 要: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中,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重要的地位。每年的GDP一直在全国所有的城市中名列前茅,其实,它的很大一部分的经济都是依靠这所城市的科技推动的。在近年得的科技发展中,广州已经形成了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科技发展路径。本文首先阐明了广州与香港、澳门科技创新发展,然后反洗了广州是如何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以及驱动创新模式,紧接着文章分析了广州在知识产权的创新。最后本文阐述了广州通过
近几年随着新医改的公布,各地逐渐开始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就是按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执行不同的医疗职责,将大城市医院的众多的患者向乡镇医院分流.在分级诊疗这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