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胃炎的再认识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长期或反复感染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甚至导致癌变。对胃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大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内镜随访是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重要措施,联合血清学检测、内镜检查和病理分期有助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从而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损伤密切相关,其诊断和癌变监测多依赖于胃镜和病理活体组织检查,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等血清学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和胃癌风险分层价值。某些药物可以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降低患者的癌变风险。临床上应关注精神心理因素、胆汁反流和胃微生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演进的影响。
我国是胃癌大国,积极推行早期胃癌筛查刻不容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是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我国学者于2019年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通过定量评分的方法精准筛选出真正的胃癌高危人群,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工具。
在介绍胃腺功能解剖的基础上,阐述了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的功能和分泌调控机制。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受神经、激素和旁分泌多种形式的复合调节,肠神经系统释放的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和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的组胺促进胃酸分泌,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是主要的负性调控多肽,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胃酸分泌。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最重要的生理性神经递质是胆碱能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有助于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状态,其癌变风险与萎缩的范围、程度和是否有胃癌家族史等有关。定期胃镜监测是萎缩性胃炎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对胃癌发生的风险进行分层,依风险高低采取相应的监测策略;对胃体或全胃萎缩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者应每1~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胃镜监测中要关注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判断,仔细寻找异常病灶,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