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文胜主攻青花花鸟瓷画,远承晚明,近继王步,颇得写意花鸟之精髓,釉上与综合装饰亦佳作频出。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堪称实力派瓷画家。
刘文胜既尊崇传统工艺又坚持不断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青花艺术的表现力,一点一画一筋一叶里都透露了他的艺术修养与纯熟技法,通过精心布局和青花喷花的深浅浓淡变化,光影生动、形态逼真。
匠气与文气
1983年,15岁的刘文胜进入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的景德镇市人民瓷厂上班。人民瓷厂是以生产经营青花瓷为主的国营企业,其产品受藏家追捧,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
景德镇向以四大传统名瓷享誉世界,其中领衔者,当推青花瓷,其历史悠久,素有“瓷中瑰宝”之称。景德镇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代。它是用青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呈现青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釉面晶莹明亮,脂润如玉,青料溶于胎釉之中,水乳交融,可谓“瓷不碎,色不褪”。青花,对瓷艺人而言,是技艺的分水岭,被誉为“上技”。
刘文胜的叔父刘书阁当时是人民瓷厂的陶瓷设计师,是厂里的拔尖人才。刘文胜进厂后就跟着叔父学做陶瓷,从青花料的配置、青花的版面制作,到陶瓷制作的工艺技术、绘画技术,他认真仔细地学了8年。
这8年时间,通过眼看、手学、心学,他了解了陶瓷的72道工序,对陶瓷工艺以及陶瓷美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从“不懂陶瓷”到“认识陶瓷”,再到“喜爱陶瓷”,他逐渐发现陶瓷的美。“陶瓷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品里面的一个制高点。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的魅力所感染。后来,它就是你生命里的一部分了。”刘文胜说。
8年后,刘文胜已经可以独立参加生产、设计任务。
上世纪90年代,瓷厂改制,刘文胜和许多工友都离开了瓷厂。他到外面的小型陶瓷作坊找了一份工作,给作坊配置青花料,做产品设计。
后来,刘文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设计制作花瓶。当时,他还带了二三十个学生,把自己掌握的青花瓷技艺手把手教给他们,引领他们走进陶瓷艺术世界,让传统陶瓷技艺得以世代传承。就如父辈陶瓷艺术师曾经对他做的那样。在那段陶瓷艺术市场的低谷期,刘文胜和许多陶瓷艺术家用他们的坚持传承着这一中华瑰宝。
1997年,北京的一家水泥公司要制作陶瓷,邀请刘文胜到公司做工艺指导老师。就这样,刘文胜到了北京。在这里,他接触了很多艺术大家,观摩了许多艺术作品,令他眼界开阔,收获颇丰。用他的话说,“有了相当大的、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
刘文胜负责给那些艺术大师讲解陶瓷艺术,老师们的学养和德艺都令他感触颇深。“他们很朴实,虽然他们的艺术修养以及社会地位都很高了,但是他们都很谦和。我一个从景德镇这么一个小地方走出来的人,他们都很虚心地向我学习。另外,他们还从哲学、历史等方面对我进行辅导。为我以后在陶瓷方面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刘文胜在北京待了一年时间,这一年,他成了故宫、美术馆、琉璃厂的常客。回景德镇前,他用工作这些年的全部积蓄,几万块钱,买了一大堆书画、字帖寄回家。
“认知上的提高,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人就好像是有了方向。到北京和大量名家的接触,使我从思想上到认知上,对艺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我必须要提这个事,它是质的飞跃,它决定了我后来将近20年的发展方向,使我坚定不移地按这个方向走,这个很重要。”即使到现在,刘文胜说起这段话来还是很激动,记忆犹新。
刘文胜的青花瓷作品不再只是工艺品,多了文人气息,而成了更有品位、更值得鉴赏的艺术品。匠气与文气兼具。
刘文胜在人民瓷厂时曾随叔父学习陶瓷“半刀泥”的技艺。自1997年至2006年,他开始创作以“半刀泥”技艺为基础的陶瓷作品,并把“半刀泥”的陶瓷传统手法加以延伸,在色彩上加以丰富,打破了传统“半刀泥”单一的色彩,取得了清新淡雅、色彩丰富的艺术效果。在此期间,作品综合装饰“民风”箭筒于1999年10月荣获“第十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新品新作大奖赛”二等奖,得到了老一批艺术家的赞赏;作品“青花清香瓷瓶”与“粉彩花鸟瓷瓶”分别在第十一、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6年,刘文胜被评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12年,获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刘文胜的青花结
青花,是刘文胜的梦,也是中国的结。
青花含蓄优雅,最能体现中国的水墨之韵,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在刘文胜的瓷画中,洁白无瑕与清新疏朗的青花相映,格外幽靓雅静。画面为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形式,笔法挥洒写意。
青花瓷,若想具备意象上的“盛开”,必须首先具备视觉上的“多层”。唯此,方能展现其独特的意境。而要想达到这一意境,必须依靠“分水”之技。青花之“分水”,虽类同国画的“渲染”。刘文胜的瓷画令人惊叹的就是他的“分水”技艺——虽下笔时混沌一片,但出炉时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他用笔圆润苍劲,其线条有如惊蛇走龙,疾驰于淋漓苍润的云水之中。他的青花瓷大气、简繁有度,设色清雅丰润、巧妙自然,水分充足典雅。
其作品《六鹤同寿》用传统国画笔法诠释传统题材。该作品笔法大胆而细腻,沉着而流畅,具有传统文人画情怀,六只仙鹤或聚或散,闲立于古松上,神情悠闲,让人好不羡慕。古松笔法苍劲,松枝松针向上,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作品《万紫千红总是春》为青花写意花鸟瓷板画。紫藤小鸟是该作品的主体与灵魂,紫藤笔法灵活而轻松,疏密有致,聚散得当,主次分明,动静相宜,似有春风徐徐而来;几只小鸟或动或静,或聚或散,或露或藏,勃勃然一片欢乐的生机跃然瓷上。 作品《梅石小鸟》为青花瓷瓶,造型端秀古雅、青花在温润如玉的釉面衬托下更显出幽靓,通体以写意笔法绘“梅石小鸟”之景,山石挺立端庄,与造型相得益彰,小鸟、青梅穿插石间、生趣盎然,整幅画面构图巧妙,笔法古逸飘洒。
刘文胜的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浑然一体,显得繁而不乱。笔意深沉有力,青色艳丽之中又带古朴,风格生动豪放,其作品中透露出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位青花陶瓷艺术爱好者的心灵。
刘文胜以执着的精神,即尊崇传统的工艺手段,又不断坚持创新,同时将自己的艺术之根牢牢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里,使古老的青花瓷重新焕发出青春,就如“青花大王”王步曾做过的那样。
文人瓷画
刘文胜主攻花鸟,除了青花,他在粉彩瓷画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陶瓷艺术品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和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粉彩瓷画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为根基,以传统粉彩为绘瓷语汇,以小写意即工写兼备为表现技法,凡山水人物、翎毛走兽、书法金石皆包容吸纳,讲究中国文人绘画之诗书画印及词赋间的关联,强调个性风格、意蕴情致。
刘文胜的粉彩瓷不仅是瓷画,更是“文人瓷画”。
并非所有粉彩瓷画都可称作“文人瓷画”,著名学者陈衡恪认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刘文胜的作品《榴齿含香》为粉彩瓷瓶,造型为石榴瓶,并配以石榴为主景,造型与题材交相辉映,榴枝柔中寓刚榴实绽放,表现硕果累累的喜悦吉祥之意。榴下山石秋菊,两只小鸟相依石上,情景交融,画面上下以高温色釉相衬托,更显吉祥、丰收之意味。
刘文胜说,书法是一种无声的音乐,也讲究韵律。
音乐是七个音符的组合,书法是通过点竖撇捺这几个基本笔划去组成一种韵律。“这种韵律需要通过你长期的知识储备,以及长期的手头操作去体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你一伸手我就知道你的水平高与低?就是说,通过一根线条就可以看出你对美学的认识。”
书画同源。刘文胜通过陶瓷绘画语言,用心感受笔跟陶瓷的接触。观其陶瓷作品,我们可以跟随那飞动的线条感觉它的韵律,感觉刘文胜的思想与美学,感觉其中所包含的“意”。
刘文胜的目标是在花鸟领域不断创作出有深度、有广度的作品,就如刘文胜所说,要使人感觉这不仅是一件陶瓷作品,更是有思想的,能够触发人的一些想法、一些理念。
刘文胜既尊崇传统工艺又坚持不断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青花艺术的表现力,一点一画一筋一叶里都透露了他的艺术修养与纯熟技法,通过精心布局和青花喷花的深浅浓淡变化,光影生动、形态逼真。
匠气与文气
1983年,15岁的刘文胜进入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的景德镇市人民瓷厂上班。人民瓷厂是以生产经营青花瓷为主的国营企业,其产品受藏家追捧,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
景德镇向以四大传统名瓷享誉世界,其中领衔者,当推青花瓷,其历史悠久,素有“瓷中瑰宝”之称。景德镇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代。它是用青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呈现青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釉面晶莹明亮,脂润如玉,青料溶于胎釉之中,水乳交融,可谓“瓷不碎,色不褪”。青花,对瓷艺人而言,是技艺的分水岭,被誉为“上技”。
刘文胜的叔父刘书阁当时是人民瓷厂的陶瓷设计师,是厂里的拔尖人才。刘文胜进厂后就跟着叔父学做陶瓷,从青花料的配置、青花的版面制作,到陶瓷制作的工艺技术、绘画技术,他认真仔细地学了8年。
这8年时间,通过眼看、手学、心学,他了解了陶瓷的72道工序,对陶瓷工艺以及陶瓷美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从“不懂陶瓷”到“认识陶瓷”,再到“喜爱陶瓷”,他逐渐发现陶瓷的美。“陶瓷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品里面的一个制高点。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的魅力所感染。后来,它就是你生命里的一部分了。”刘文胜说。
8年后,刘文胜已经可以独立参加生产、设计任务。
上世纪90年代,瓷厂改制,刘文胜和许多工友都离开了瓷厂。他到外面的小型陶瓷作坊找了一份工作,给作坊配置青花料,做产品设计。
后来,刘文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设计制作花瓶。当时,他还带了二三十个学生,把自己掌握的青花瓷技艺手把手教给他们,引领他们走进陶瓷艺术世界,让传统陶瓷技艺得以世代传承。就如父辈陶瓷艺术师曾经对他做的那样。在那段陶瓷艺术市场的低谷期,刘文胜和许多陶瓷艺术家用他们的坚持传承着这一中华瑰宝。
1997年,北京的一家水泥公司要制作陶瓷,邀请刘文胜到公司做工艺指导老师。就这样,刘文胜到了北京。在这里,他接触了很多艺术大家,观摩了许多艺术作品,令他眼界开阔,收获颇丰。用他的话说,“有了相当大的、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
刘文胜负责给那些艺术大师讲解陶瓷艺术,老师们的学养和德艺都令他感触颇深。“他们很朴实,虽然他们的艺术修养以及社会地位都很高了,但是他们都很谦和。我一个从景德镇这么一个小地方走出来的人,他们都很虚心地向我学习。另外,他们还从哲学、历史等方面对我进行辅导。为我以后在陶瓷方面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刘文胜在北京待了一年时间,这一年,他成了故宫、美术馆、琉璃厂的常客。回景德镇前,他用工作这些年的全部积蓄,几万块钱,买了一大堆书画、字帖寄回家。
“认知上的提高,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人就好像是有了方向。到北京和大量名家的接触,使我从思想上到认知上,对艺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我必须要提这个事,它是质的飞跃,它决定了我后来将近20年的发展方向,使我坚定不移地按这个方向走,这个很重要。”即使到现在,刘文胜说起这段话来还是很激动,记忆犹新。
刘文胜的青花瓷作品不再只是工艺品,多了文人气息,而成了更有品位、更值得鉴赏的艺术品。匠气与文气兼具。
刘文胜在人民瓷厂时曾随叔父学习陶瓷“半刀泥”的技艺。自1997年至2006年,他开始创作以“半刀泥”技艺为基础的陶瓷作品,并把“半刀泥”的陶瓷传统手法加以延伸,在色彩上加以丰富,打破了传统“半刀泥”单一的色彩,取得了清新淡雅、色彩丰富的艺术效果。在此期间,作品综合装饰“民风”箭筒于1999年10月荣获“第十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新品新作大奖赛”二等奖,得到了老一批艺术家的赞赏;作品“青花清香瓷瓶”与“粉彩花鸟瓷瓶”分别在第十一、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6年,刘文胜被评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2012年,获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刘文胜的青花结
青花,是刘文胜的梦,也是中国的结。
青花含蓄优雅,最能体现中国的水墨之韵,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在刘文胜的瓷画中,洁白无瑕与清新疏朗的青花相映,格外幽靓雅静。画面为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形式,笔法挥洒写意。
青花瓷,若想具备意象上的“盛开”,必须首先具备视觉上的“多层”。唯此,方能展现其独特的意境。而要想达到这一意境,必须依靠“分水”之技。青花之“分水”,虽类同国画的“渲染”。刘文胜的瓷画令人惊叹的就是他的“分水”技艺——虽下笔时混沌一片,但出炉时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他用笔圆润苍劲,其线条有如惊蛇走龙,疾驰于淋漓苍润的云水之中。他的青花瓷大气、简繁有度,设色清雅丰润、巧妙自然,水分充足典雅。
其作品《六鹤同寿》用传统国画笔法诠释传统题材。该作品笔法大胆而细腻,沉着而流畅,具有传统文人画情怀,六只仙鹤或聚或散,闲立于古松上,神情悠闲,让人好不羡慕。古松笔法苍劲,松枝松针向上,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作品《万紫千红总是春》为青花写意花鸟瓷板画。紫藤小鸟是该作品的主体与灵魂,紫藤笔法灵活而轻松,疏密有致,聚散得当,主次分明,动静相宜,似有春风徐徐而来;几只小鸟或动或静,或聚或散,或露或藏,勃勃然一片欢乐的生机跃然瓷上。 作品《梅石小鸟》为青花瓷瓶,造型端秀古雅、青花在温润如玉的釉面衬托下更显出幽靓,通体以写意笔法绘“梅石小鸟”之景,山石挺立端庄,与造型相得益彰,小鸟、青梅穿插石间、生趣盎然,整幅画面构图巧妙,笔法古逸飘洒。
刘文胜的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浑然一体,显得繁而不乱。笔意深沉有力,青色艳丽之中又带古朴,风格生动豪放,其作品中透露出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位青花陶瓷艺术爱好者的心灵。
刘文胜以执着的精神,即尊崇传统的工艺手段,又不断坚持创新,同时将自己的艺术之根牢牢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里,使古老的青花瓷重新焕发出青春,就如“青花大王”王步曾做过的那样。
文人瓷画
刘文胜主攻花鸟,除了青花,他在粉彩瓷画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陶瓷艺术品将同为国粹的中国书画和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粉彩瓷画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为根基,以传统粉彩为绘瓷语汇,以小写意即工写兼备为表现技法,凡山水人物、翎毛走兽、书法金石皆包容吸纳,讲究中国文人绘画之诗书画印及词赋间的关联,强调个性风格、意蕴情致。
刘文胜的粉彩瓷不仅是瓷画,更是“文人瓷画”。
并非所有粉彩瓷画都可称作“文人瓷画”,著名学者陈衡恪认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刘文胜的作品《榴齿含香》为粉彩瓷瓶,造型为石榴瓶,并配以石榴为主景,造型与题材交相辉映,榴枝柔中寓刚榴实绽放,表现硕果累累的喜悦吉祥之意。榴下山石秋菊,两只小鸟相依石上,情景交融,画面上下以高温色釉相衬托,更显吉祥、丰收之意味。
刘文胜说,书法是一种无声的音乐,也讲究韵律。
音乐是七个音符的组合,书法是通过点竖撇捺这几个基本笔划去组成一种韵律。“这种韵律需要通过你长期的知识储备,以及长期的手头操作去体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你一伸手我就知道你的水平高与低?就是说,通过一根线条就可以看出你对美学的认识。”
书画同源。刘文胜通过陶瓷绘画语言,用心感受笔跟陶瓷的接触。观其陶瓷作品,我们可以跟随那飞动的线条感觉它的韵律,感觉刘文胜的思想与美学,感觉其中所包含的“意”。
刘文胜的目标是在花鸟领域不断创作出有深度、有广度的作品,就如刘文胜所说,要使人感觉这不仅是一件陶瓷作品,更是有思想的,能够触发人的一些想法、一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