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评估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p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为临床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的患者130例,按术式分为回肠膀胱术组(IC)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NB),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膀胱癌术后随访量表(FACT-BL).对FACT-BL量表各个领域(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精神状况,功能状况)的评分及总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IC组50例,NB组44例.2组间男性例数、随访时间、≥T3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组患者手术年龄小于IC组.2组HRQoL评分:躯体状况分别为25.4±1.8、22.1±2.5,社会/家庭状况分别为20.3±2.8、16.3±4.2,膀胱癌特异性模块分别为29.5±2.8、20.2±3.3,FACT-BL量表总评分分别为109.5±6.9、99.3±7.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HRQoL高于回肠膀胱术患者。

其他文献
例1 20岁,未婚.右侧睾丸肿大并坠胀不适2年于2009年3月2日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增大,约12 cm×10 cm×8 cm.睾丸与附睾分界不清,张力较大,有囊实、沉重感.透光实验(±)。
期刊
由《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甘肃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协办,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承办的2011《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会“专家西部行”高峰论坛于201 1年9月9 -11日在兰州大学飞云楼学术厅召开。
期刊
患儿,女,2岁.患儿出生后会阴部不自主漏尿并规律排尿2年于2010年10月入院.无尿急、尿频及血尿症状.查体:双肾区无叩压痛,会阴部发红、潮湿,尿道口未见异常,阴道口漏尿.IVU检查:双肾均显示为双集合系统.CT泌尿系造影检查:左肾上下段肾盂分别独立与一支输尿管相连,于肾下极水平汇合为一支下行,并绕行于膀胱左侧,开口显示不清.右肾上下段肾盂分别独立与一支输尿管相连,两支并行且相互缠绕。
期刊
2009年6年至2009年11月,我们采用俯卧位背侧入路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19 ~ 49岁,平均28岁.2例有间断右侧腰痛病史,病程分别为2、3年;无临床症状2例,超声检查发现右侧肾积水.4例术前均行超声、IVU或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和逆行造影检查.2例无症状者行同位素肾图检查。
期刊
患者,男,81岁.因肉眼血尿伴排尿困难4年,右腰痛1周于2011年7月30日入院.B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低回声团块,大小5.3 cm×5.6 cm×7.5 cm,右肾窦分离4.0 cm,右输尿管扩张.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约5.3 cm×7.4 cm实质性肿块,病变累及右输尿管下段,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扩张.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直径约7.0 cm隆起性占位,基底宽,表面黏膜完整但明显充血,右输尿管开口
期刊
患者,73岁.因发现阴茎内肿物2个月于2010年3月18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发现阴茎头部2枚质硬肿物,无触痛.肿物逐渐增多,布满整个阴茎及尿道海绵体,约30~40枚.患者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查体:阴茎部触及多枚肿物,固定,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阴茎海绵体、阴茎头及尿道海绵体可见多发低回声结节,最大者1.5 cm×O.8 cm,其内可见丰富彩色血流。
期刊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radical cystectomy,RC)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自从1993年Sanchez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回肠通道术以来,随着腹腔镜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LRC已逐渐被患者和医生接受。
期刊
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双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腹腔内脏器有一定干扰,存在发生腹腔内并发症的风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采用完全经腹膜外路径腹腔镜下双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1991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施行Indiana可控膀胱术110例,其中获5~20年随访35例,远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35例.男33例,女2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膀胱癌全切32例,病理报告均为尿路上皮癌.T1期6例,T2期22例,T1期4例;G16例,C220例,G36例.严重结核性挛缩膀胱1例,膀胱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1例,严重膀胱外翻1例.行
期刊
目的 研究尿道下裂合并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情况和两者的关联性. 方法 调查254例尿道下裂患儿上睑下垂的发病率和程度,与普通人群上睑下垂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尿道下裂与上睑下垂发病率和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尿道下裂患儿合并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率为4.72% (12/254),高于普通人群的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上睑下垂5例,中度5例,轻度2例.后段型尿道下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