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學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民族文化的根。因此语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首要阵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自由自在地表达,去真切地体验,从身临其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和发现。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使作文教学有一个大的改观,我们进行了新概念作文尝试。
“新概念”就是两新一真: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新概念强调创造性、发散型思维,鼓励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在写作上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让学生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特别是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而做到这一点,更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有真实的体验,真切、真诚地关注、观察、体察生活。
一、新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失去了想象力,也就失去了创新精神。没有想象力的作文是枯燥乏味的,像一条风干的丝瓜。我们进行了创造性的教学,不拘泥于什么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越写越聪明,使作品枝繁叶茂,锦上添花。
为了发挥学生的思维,我们模拟了美国学校的一道想象作文题:一群小朋友到野外郊游捡到了一枚奇怪的蛋。这是一个什么蛋呢?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枚蛋放到烤箱里慢慢地孵,究竟能孵出什么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写一篇作文。结果是:孵出恐龙、孵出鸵鸟、孵出怪兽——最离奇的不过是孵出一个百宝箱。我告诉学生:美国孩子孵出来的是什么呢?一个学生写道:哇,原来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学生哈哈大笑。我严肃地下结论:多么活跃的思维、多么大胆的想象,这样的学生我喜欢!这样的作文应该拿最高奖!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随之开阔,有的孵出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有的孵出了“处处开花丹”……
这种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素材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意了,便可唾手可得:扩写、续写、补写,是对所学课文的借题发挥;写童话、写寓言,表达了儿童期的奇思妙想、爱憎好恶;写希望,道出了孩子的异想天开;一个粉笔点,使孩子们联想到了天上的星星、熊猫的眼睛;一幅植物标本,使“妈妈失去孩子”的愁绪涌上心头……这些想象是幼稚的、天真的,但却是自由的,美丽的。有了这种创造性、发散型思维的方法,想象便有了翅膀,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新概念”要的就是这种意识,这种能力。
二、新表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
“说”是“写”的基础,是“写”的内容。为了使“写”有基础,“作”有内容,我们首先进行了“说”的表达训练,通过作文指导课和作文修改课,让学生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无拘无束地交流,发表个人意见,这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良好机会。
作文指导课上,首先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消除心理障碍,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并且,不断地把别人的发言进行归纳、分析、评价,取精用弘,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作文修改课更是孩子们进行交流的广阔天地。通过统一改(全体共同修改一篇例文)、自改(听了他人的意见后自己认为怎样改)、他改(给别人的作文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互改(同桌或小组之间进行),各人畅所欲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有“欲罢不能”的兴致。
三、真体验——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语文实践
作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着丰富的学生自主活动,我们要改变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理解,打破那种定式的旧模式的束缚,使作文教学活起来,让作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多起来,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带着孩子的灵性,孩子的才情,孩子的想象,孩子对生活、对世界的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真切、真诚地关注生活,观察和体察生活。
首先,这种实践是“自主”的,教师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是“教练”,是“辅导员”,学生是主角,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实践,都服从于学生的活动。
其次,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现实生活处处皆语文,有“语文”就有写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增长才干,提高写作水平。
通常的作文教学,往往把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学校内与学校外分隔开来,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应该加强课内外,校内外的相互联系,沟通和融合。形式上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空间、时间上要求全员参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内容上要宽泛,既不唯课文,也不唯课堂,让学生走出去,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挖掘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学语文,为现实生活写作文,引导学生投身于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写作内容。
新概念作文释放了孩子的心灵,发散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们用创造性的目光洞察生活,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新概念”就是两新一真: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新概念强调创造性、发散型思维,鼓励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在写作上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让学生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特别是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而做到这一点,更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有真实的体验,真切、真诚地关注、观察、体察生活。
一、新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失去了想象力,也就失去了创新精神。没有想象力的作文是枯燥乏味的,像一条风干的丝瓜。我们进行了创造性的教学,不拘泥于什么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越写越聪明,使作品枝繁叶茂,锦上添花。
为了发挥学生的思维,我们模拟了美国学校的一道想象作文题:一群小朋友到野外郊游捡到了一枚奇怪的蛋。这是一个什么蛋呢?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枚蛋放到烤箱里慢慢地孵,究竟能孵出什么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写一篇作文。结果是:孵出恐龙、孵出鸵鸟、孵出怪兽——最离奇的不过是孵出一个百宝箱。我告诉学生:美国孩子孵出来的是什么呢?一个学生写道:哇,原来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学生哈哈大笑。我严肃地下结论:多么活跃的思维、多么大胆的想象,这样的学生我喜欢!这样的作文应该拿最高奖!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随之开阔,有的孵出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有的孵出了“处处开花丹”……
这种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素材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意了,便可唾手可得:扩写、续写、补写,是对所学课文的借题发挥;写童话、写寓言,表达了儿童期的奇思妙想、爱憎好恶;写希望,道出了孩子的异想天开;一个粉笔点,使孩子们联想到了天上的星星、熊猫的眼睛;一幅植物标本,使“妈妈失去孩子”的愁绪涌上心头……这些想象是幼稚的、天真的,但却是自由的,美丽的。有了这种创造性、发散型思维的方法,想象便有了翅膀,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新概念”要的就是这种意识,这种能力。
二、新表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
“说”是“写”的基础,是“写”的内容。为了使“写”有基础,“作”有内容,我们首先进行了“说”的表达训练,通过作文指导课和作文修改课,让学生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无拘无束地交流,发表个人意见,这也是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良好机会。
作文指导课上,首先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消除心理障碍,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并且,不断地把别人的发言进行归纳、分析、评价,取精用弘,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作文修改课更是孩子们进行交流的广阔天地。通过统一改(全体共同修改一篇例文)、自改(听了他人的意见后自己认为怎样改)、他改(给别人的作文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互改(同桌或小组之间进行),各人畅所欲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有“欲罢不能”的兴致。
三、真体验——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语文实践
作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着丰富的学生自主活动,我们要改变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理解,打破那种定式的旧模式的束缚,使作文教学活起来,让作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多起来,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带着孩子的灵性,孩子的才情,孩子的想象,孩子对生活、对世界的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真切、真诚地关注生活,观察和体察生活。
首先,这种实践是“自主”的,教师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是“教练”,是“辅导员”,学生是主角,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实践,都服从于学生的活动。
其次,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现实生活处处皆语文,有“语文”就有写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增长才干,提高写作水平。
通常的作文教学,往往把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学校内与学校外分隔开来,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应该加强课内外,校内外的相互联系,沟通和融合。形式上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空间、时间上要求全员参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内容上要宽泛,既不唯课文,也不唯课堂,让学生走出去,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挖掘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学语文,为现实生活写作文,引导学生投身于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写作内容。
新概念作文释放了孩子的心灵,发散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们用创造性的目光洞察生活,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