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货膨胀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难题,各国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己经形成了很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也越来越困难,本文研究了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影响不同,对有些经济体来说,通货膨胀会给他们带来有利的影响;而对有些经济体来说,通货膨胀会给他们带来福利损失。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同,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治理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投资消费效应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全面上涨,居民的消费会受到极大地刺激,从而居民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也会随之受到影响。通货膨胀意味着纸币贬值,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此时居民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居民实际收入下降,人们为了不让自己的收入贬值,宁愿把货币在预期物价上升之前花掉,从而刺激了消费的增加、储蓄的减少,投资也会随之减少,经济的增长率下降。
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再分配的改变,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通货膨胀的发生不利于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比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的居民及工薪阶层等,他们的收入都是固定的,通胀时期工资的上涨速度落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使得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消费的增长。相反,那些靠浮动收入生活的人,则会在通货膨胀中获得收益,他们会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使得他们的收入随着物价的上涨而提高;而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则没有资产或者其他财富存量来实现保值增长,这样以来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扩大了。
3.通货膨胀的资产价格效应
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通货膨胀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股票、房地产等投资品。通货膨胀高涨时,居民在持有货币带来的损失和实际利率为负的刺激下,处于规避通胀风险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将资金大量投入股市或房地产等领域。房价和股价的上涨,可能会制造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进入虚拟经济,使房价和股价的供需严重脱节,最终造成资本市场的泡沫。
二、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1.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机制优势
我们俯瞰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经济发展对政策驱动的强烈依赖。国民生产总值大部分的贡献度归功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但一个受到外部病毒侵袭的经济体可以靠药物刺激渡过一时之难,却无法终生依靠外力存活与发展。经济内部的复原力与活力的恢复,往往要依靠自身的调整,在时间的作用下慢慢驶向新的均衡。这个过程需要市场机能的逐步适应与消化,虽然效果与进展不及政策刺激显著和及时,但经济体的抗压和抵抗力却在严重危机的洗礼下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考验,而一旦经济体从危机中最终复原,便标志着整个国家的产业调整与经济结构升级的目标趋近实现。这时的经济体也更接近于健康、有序的状态。危机中有“危”更有“机”。在这个特殊节点,中国更应该把握住这次经济全面调整的契机,更大地让利于民,推进市场化机制的完善。
2.完善收入分配制改革
在改革进程中,首先便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总体的比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对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调节过高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发放财政补贴,加强对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私人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3.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显然政府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将逐步解除,银行风险敞口也会愈加扩大,因此,为锁定并尽可能地平抑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与经营业务的扩大化、金融工具运用的多元化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通货膨胀治理问题而言,纵然利差收窄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其倒逼机制会迫使商业银行更加拓展自己的盈利范围和业务模式,表外业务的扩张,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更会为风险平抑与分担提供巨大的支持。而就企业与公众而言,获得资金的成本愈加低廉,银行的金融服务与软件建设更为其自身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存款利率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在开源节流的效应下,企业与个人会有更多的资金与抵抗力去应对价格波动。
4.汇率市场化改革
一国的价格水平与本国的汇率水平波动息息相关。他们之间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本国货币升值,该国的物价水平下降,即汇率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起到了一个无形的屏障作用。而当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升值之时,其货币购买力也逐步增强,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诸多能源、黄金等进口品购买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福音。纵然人民币升值会对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形成了一定的挤压,但单纯依靠贬值而创收的企业,实际上是在依赖本国的通货膨胀支撑企业业绩。自身产品竞争力薄弱的弊端,会在人民币升值的现实下依靠市场力量最终显现。这种倒逼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剔除落后产能,真正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与发展转型。未来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具备异质性与创新性商品的出口企业才能得以立足。
自信用货币产生以来,通货膨胀就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每轮通货膨胀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都有差异,因此政府不能简单的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而需要了解引起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釆取相应的政策,从源头上遏制住物价的持续上涨。
参考文献:
[1]储德银,黄文正.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0(10):97-101.
[2]晁毓欣.中国开放经济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规范和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9):5-9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影响不同,对有些经济体来说,通货膨胀会给他们带来有利的影响;而对有些经济体来说,通货膨胀会给他们带来福利损失。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同,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治理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投资消费效应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全面上涨,居民的消费会受到极大地刺激,从而居民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也会随之受到影响。通货膨胀意味着纸币贬值,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此时居民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居民实际收入下降,人们为了不让自己的收入贬值,宁愿把货币在预期物价上升之前花掉,从而刺激了消费的增加、储蓄的减少,投资也会随之减少,经济的增长率下降。
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再分配的改变,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通货膨胀的发生不利于靠固定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比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的居民及工薪阶层等,他们的收入都是固定的,通胀时期工资的上涨速度落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使得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消费的增长。相反,那些靠浮动收入生活的人,则会在通货膨胀中获得收益,他们会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使得他们的收入随着物价的上涨而提高;而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则没有资产或者其他财富存量来实现保值增长,这样以来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扩大了。
3.通货膨胀的资产价格效应
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通货膨胀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股票、房地产等投资品。通货膨胀高涨时,居民在持有货币带来的损失和实际利率为负的刺激下,处于规避通胀风险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将资金大量投入股市或房地产等领域。房价和股价的上涨,可能会制造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进入虚拟经济,使房价和股价的供需严重脱节,最终造成资本市场的泡沫。
二、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1.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机制优势
我们俯瞰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经济发展对政策驱动的强烈依赖。国民生产总值大部分的贡献度归功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但一个受到外部病毒侵袭的经济体可以靠药物刺激渡过一时之难,却无法终生依靠外力存活与发展。经济内部的复原力与活力的恢复,往往要依靠自身的调整,在时间的作用下慢慢驶向新的均衡。这个过程需要市场机能的逐步适应与消化,虽然效果与进展不及政策刺激显著和及时,但经济体的抗压和抵抗力却在严重危机的洗礼下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考验,而一旦经济体从危机中最终复原,便标志着整个国家的产业调整与经济结构升级的目标趋近实现。这时的经济体也更接近于健康、有序的状态。危机中有“危”更有“机”。在这个特殊节点,中国更应该把握住这次经济全面调整的契机,更大地让利于民,推进市场化机制的完善。
2.完善收入分配制改革
在改革进程中,首先便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总体的比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对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调节过高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发放财政补贴,加强对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私人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3.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显然政府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将逐步解除,银行风险敞口也会愈加扩大,因此,为锁定并尽可能地平抑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与经营业务的扩大化、金融工具运用的多元化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通货膨胀治理问题而言,纵然利差收窄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其倒逼机制会迫使商业银行更加拓展自己的盈利范围和业务模式,表外业务的扩张,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更会为风险平抑与分担提供巨大的支持。而就企业与公众而言,获得资金的成本愈加低廉,银行的金融服务与软件建设更为其自身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存款利率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在开源节流的效应下,企业与个人会有更多的资金与抵抗力去应对价格波动。
4.汇率市场化改革
一国的价格水平与本国的汇率水平波动息息相关。他们之间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本国货币升值,该国的物价水平下降,即汇率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起到了一个无形的屏障作用。而当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升值之时,其货币购买力也逐步增强,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诸多能源、黄金等进口品购买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福音。纵然人民币升值会对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形成了一定的挤压,但单纯依靠贬值而创收的企业,实际上是在依赖本国的通货膨胀支撑企业业绩。自身产品竞争力薄弱的弊端,会在人民币升值的现实下依靠市场力量最终显现。这种倒逼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剔除落后产能,真正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与发展转型。未来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具备异质性与创新性商品的出口企业才能得以立足。
自信用货币产生以来,通货膨胀就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每轮通货膨胀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都有差异,因此政府不能简单的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而需要了解引起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釆取相应的政策,从源头上遏制住物价的持续上涨。
参考文献:
[1]储德银,黄文正.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0(10):97-101.
[2]晁毓欣.中国开放经济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规范和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