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是一部颇受争议的电影,影片中对暴力与性赤裸裸地表达,吓坏了众多观众,也引来了主流社会对它的排斥与批评。在美国它被定义为R级电影,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必须由父母或监护人陪伴才能观看。而另一方面,纽约电影评论界将其评为年度最佳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利用心理疗法来治疗罪犯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惊悚恐怖,非常人所能接受。人们对它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它低俗而无聊,有人认为它深刻而发人心省。
惊悚暴力的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名叫阿历克斯的年轻人,他无恶不作,带着几个手下四处行凶作恶。一次,阿历克斯带着手下,闯入一位作家的公寓,殴打作家致其残,并轮奸作家妻子。当他再次闯入民宅想要行凶时,却被警察抓捕,被判入狱14年。为了早日出狱,他主动要求参加一项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名为“厌恶疗法”的实验。经过14天炼狱般的实验生活,他变成了一个无法实施暴力,无法亲近女色的“新人”。
“新的”阿历克斯出狱回家后,却发现家里已无他的容身之地。流落街头的他被流浪汉殴打,被以前的手下折磨,并遭到作家的报复,阿历克斯无法忍受痛苦,试图跳楼自杀却没有成功。
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颜面,允诺给阿历克斯好的工作,让他配合政府的宣传工作。影片的最后,得意洋洋的阿历克斯,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内心里又燃起了对暴力与性的热情。
我们所了解的“厌恶疗法”
影片中,阿历克斯在接受14天的厌恶疗法后,对暴力和性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每当想要实施暴力或想到性就会条件反射性地想要呕吐并感到痛苦。实际上,厌恶疗法确实是一种见效较快的疗法,并且效果明显。在讨论影片中的厌恶疗法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行为主义疗法的一种,它利用了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通过某种方式,将想要去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或惩罚性的刺激(比如恶心、疼痛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来对抗直至消除不良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临床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会使用厌恶疗法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比如给患者戒酒、治疗强迫症等。
经常采用的厌恶疗法包括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恶疗法。电击厌恶疗法就是让患者想象自己的习惯性不良行为反应,一旦出现这个行为反应就进行电击,电击强度的选择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药物厌恶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习惯性不良行为时,让其服用呕吐药。想象厌恶疗法就是将患者想象中的习惯性不良行为与治疗师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联系起来。相对于前两种疗法,想象厌恶疗法是比较常用的。
实施厌恶疗法前,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要向患者说明这种疗法会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才可以治疗。而且在使用厌恶疗法时,务必把目标症状搞清楚,不能让患者产生不良的连带反应。比如有的人饮酒时,喜欢吃点小菜,在治疗酗酒症状时,不能让其对小菜也产生厌恶反应。
厌恶疗法作为一种行为疗法,在对某些症状的治疗上还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它在当代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仍有一席之地。
“非人性”的心理实验
影片中,在心理学界相当有名的厌恶疗法,被不恰当地使用,对阿历克斯造成了身心伤害。医生们给阿历克斯注射某种药物,这种药物会使其产生恶心和痛苦的感觉。在注射药物后,医生们就开始给阿历克斯看一些充满暴力或性的电影,并播放他喜欢的音乐。使其将这种恶心的感觉与暴力、性或音乐联系起来,以后每当他想要使用暴力,他就会不可抑制地感到恶心难受。
阿历克斯一开始还可以忍受注射药物后看电影时产生的痛苦感,但渐渐地他感到无法承受,他乞求医生不要再这样对他,但医生无动于衷,坚持把实验做完,这明显是违背人性的,不道德的。
影片借着在监狱里传道的神父之口说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内容:“善由心生,善良是由自己去选择的,然而当人不能选择的时候,他也不再为人。”对于阿历克斯,内心深处他并非向善,他只是想通过这个实验尽快离开监狱。而医生意图通过治疗去除阿历克斯的恶,无疑是失败的,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人,仅仅改变这个人的行为无疑是短效而表面的。改变人的内心,人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去恶扬善。
影片里无论医生还是当局的官员,无疑都没有把阿历克斯当做真正的人看待,他仅仅是试验品,是一个物,以这种态度出发,无疑不会出现好的结果。
这部电影隐含着对“行为主义疗法”的批判,批判行为主义疗法对行为矫正的过度重视,而忽视了人的自由意志。反对派一直批判行为主义疗法以改变行为为目标,不注重人的意识、人格等内在因素,不关心症状背后的原因的做法,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的一句名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行为主义的某些内涵:“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实际上,心理治疗方法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它本身无好无坏,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去用它,它既可以是治病良方,也有可能成为危害他人的工具。 比如对于害怕鬼故事的小孩子,有人建议采用满贯疗法(也是一种行为疗法),将小孩子关在黑屋子里,不停地给他讲鬼故事,直到他不再恐惧为止。对于这种做法,勿论实际实施,即使在理论上也非常值得磋商。实际上这与给阿历克斯实施厌恶疗法一样,我们不禁要问,当事人是否是在完全清楚他所要承受的痛苦的前提下,接受治疗的?实施治疗后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果无法对这些问题给出好的答案,无疑这种治疗是值得商榷的。
本片导演库布里克曾说过:“影片的主旨是对人自由意识提出的质疑。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则生活,当选择做好人或坏人的权利被剥夺以后,人们是否还真正享有人权?”对阿历克斯的治疗是否也是一种以暴制暴,看似出于好的意图,却违背了某些道德,这是否也是一种无形的暴力?
【责任编辑】张小萌
惊悚暴力的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名叫阿历克斯的年轻人,他无恶不作,带着几个手下四处行凶作恶。一次,阿历克斯带着手下,闯入一位作家的公寓,殴打作家致其残,并轮奸作家妻子。当他再次闯入民宅想要行凶时,却被警察抓捕,被判入狱14年。为了早日出狱,他主动要求参加一项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名为“厌恶疗法”的实验。经过14天炼狱般的实验生活,他变成了一个无法实施暴力,无法亲近女色的“新人”。
“新的”阿历克斯出狱回家后,却发现家里已无他的容身之地。流落街头的他被流浪汉殴打,被以前的手下折磨,并遭到作家的报复,阿历克斯无法忍受痛苦,试图跳楼自杀却没有成功。
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颜面,允诺给阿历克斯好的工作,让他配合政府的宣传工作。影片的最后,得意洋洋的阿历克斯,面对着记者的镜头,内心里又燃起了对暴力与性的热情。
我们所了解的“厌恶疗法”
影片中,阿历克斯在接受14天的厌恶疗法后,对暴力和性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每当想要实施暴力或想到性就会条件反射性地想要呕吐并感到痛苦。实际上,厌恶疗法确实是一种见效较快的疗法,并且效果明显。在讨论影片中的厌恶疗法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行为主义疗法的一种,它利用了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通过某种方式,将想要去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或惩罚性的刺激(比如恶心、疼痛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来对抗直至消除不良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临床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会使用厌恶疗法来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比如给患者戒酒、治疗强迫症等。
经常采用的厌恶疗法包括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想象厌恶疗法。电击厌恶疗法就是让患者想象自己的习惯性不良行为反应,一旦出现这个行为反应就进行电击,电击强度的选择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药物厌恶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习惯性不良行为时,让其服用呕吐药。想象厌恶疗法就是将患者想象中的习惯性不良行为与治疗师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联系起来。相对于前两种疗法,想象厌恶疗法是比较常用的。
实施厌恶疗法前,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要向患者说明这种疗法会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才可以治疗。而且在使用厌恶疗法时,务必把目标症状搞清楚,不能让患者产生不良的连带反应。比如有的人饮酒时,喜欢吃点小菜,在治疗酗酒症状时,不能让其对小菜也产生厌恶反应。
厌恶疗法作为一种行为疗法,在对某些症状的治疗上还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它在当代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仍有一席之地。
“非人性”的心理实验
影片中,在心理学界相当有名的厌恶疗法,被不恰当地使用,对阿历克斯造成了身心伤害。医生们给阿历克斯注射某种药物,这种药物会使其产生恶心和痛苦的感觉。在注射药物后,医生们就开始给阿历克斯看一些充满暴力或性的电影,并播放他喜欢的音乐。使其将这种恶心的感觉与暴力、性或音乐联系起来,以后每当他想要使用暴力,他就会不可抑制地感到恶心难受。
阿历克斯一开始还可以忍受注射药物后看电影时产生的痛苦感,但渐渐地他感到无法承受,他乞求医生不要再这样对他,但医生无动于衷,坚持把实验做完,这明显是违背人性的,不道德的。
影片借着在监狱里传道的神父之口说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内容:“善由心生,善良是由自己去选择的,然而当人不能选择的时候,他也不再为人。”对于阿历克斯,内心深处他并非向善,他只是想通过这个实验尽快离开监狱。而医生意图通过治疗去除阿历克斯的恶,无疑是失败的,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人,仅仅改变这个人的行为无疑是短效而表面的。改变人的内心,人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去恶扬善。
影片里无论医生还是当局的官员,无疑都没有把阿历克斯当做真正的人看待,他仅仅是试验品,是一个物,以这种态度出发,无疑不会出现好的结果。
这部电影隐含着对“行为主义疗法”的批判,批判行为主义疗法对行为矫正的过度重视,而忽视了人的自由意志。反对派一直批判行为主义疗法以改变行为为目标,不注重人的意识、人格等内在因素,不关心症状背后的原因的做法,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的一句名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行为主义的某些内涵:“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实际上,心理治疗方法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它本身无好无坏,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去用它,它既可以是治病良方,也有可能成为危害他人的工具。 比如对于害怕鬼故事的小孩子,有人建议采用满贯疗法(也是一种行为疗法),将小孩子关在黑屋子里,不停地给他讲鬼故事,直到他不再恐惧为止。对于这种做法,勿论实际实施,即使在理论上也非常值得磋商。实际上这与给阿历克斯实施厌恶疗法一样,我们不禁要问,当事人是否是在完全清楚他所要承受的痛苦的前提下,接受治疗的?实施治疗后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果无法对这些问题给出好的答案,无疑这种治疗是值得商榷的。
本片导演库布里克曾说过:“影片的主旨是对人自由意识提出的质疑。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则生活,当选择做好人或坏人的权利被剥夺以后,人们是否还真正享有人权?”对阿历克斯的治疗是否也是一种以暴制暴,看似出于好的意图,却违背了某些道德,这是否也是一种无形的暴力?
【责任编辑】张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