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品种、基地建设、效益实现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培训5个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了甘薯产业技术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途径。探索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后加工、销售和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等“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综合模式,促进了洛阳市甘薯产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河南洛阳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74-02
甘薯具有高产、优质、抗旱、耐瘠和种植效益高等突出特点,是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业的重要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薯已转变为重要经济作物,产后加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甘薯生产与综合利用成为能够横跨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多行业的新兴产业。
洛阳市地处丘陵旱地,种植甘薯面积在4万公顷以上,多为春薯生产,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2008年9月洛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粮油加工(含薯类加工)六大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甘薯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四川的粉丝、火锅川粉等高附加值的甘薯加工产品在全国市场占垄断地位。北京大兴区以及浙江的鲜薯产业、河北卢龙县的三粉加工业、福建传统的连城地瓜干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国内对“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对于甘薯在鲜薯、产后加工同时进行研究和利用的不多。为此,2009年国家启动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洛阳根据本地区甘薯产业发展需要,于2004年在洛阳市科技局立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旨在为生产提供模式借鉴。
1优质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
随着洛阳市甘薯产后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优质甘薯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鲜薯集装箱销售在春节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礼品,装箱的甘薯必须“品质好、糖分含量高、软硬适中、表皮光滑美观、大小均匀”等。因此,将育种与引种相结合,引进省内外选育的优良甘薯新品种进行繁育、推广。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极大改善了甘薯产量和品质,重树了群众发展甘薯产业的信心。
2基地建设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优质甘薯育苗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高产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等环节相互联系,彼此依赖,不可分割,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2.1优质甘薯新品种育苗基地建设
甘薯种苗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为达到壮苗标准,在育苗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三改三提高”,确保薯苗质量和增产效果。即改变群众品种利用上的盲目错误,选用优良甘薯新品种,以提高产量水平,改善品质;改火炕育苗为日光温床育苗,由追求数量为主,改为追求质量为主,提高了薯苗质量、壮苗率和栽种成活率;栽培上改为高剪苗种植,提高了抗病性能。考虑育苗基础、规模、质量和管理等因素,建立优质甘薯新品种育苗基地,年提供种苗1 500万株左右。
2.2优质甘薯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遵循“质量第一,侧重选地(点),就近调种、降低成本,成规模、有数量保证”等原则,建立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270hm2,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在进行优质甘薯新品种繁种、育苗过程中,严格按照良种4级繁育程序,严把种薯、种苗质量关,通过建立繁种育苗基地,在源头上搞好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快、效果好,保障了洛阳市优质甘薯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2.3优质甘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加速新品种的应用,在进行高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地点选择、产量指标、规模、技术保障措施和具体技术负责人等5个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地头设立明显的基地牌子,进行种子(苗)、农药、肥料补贴,并依据基地建设的效果,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增强了人员的责任心,扩大了示范效果。
2.4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
优质甘薯原料是进行产后保鲜销售和产后加工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优质甘薯加工基地建设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不断提高加工效益。通过加强基地建设的深度和显示度,加速了基地建设。在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时,有许多具体技术要求和严格规定:一是在进行优质加工淀粉原料甘薯基地建设时,品种必须能够同时满足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双方的利益。双方是利益共同体,要充分考虑;最好签定种植—收购协议;根据企业的年加工量和日加工能力,适当扩大面积;全程必须有技术依托单位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最好旱地栽培,春薯种植;收获期有计划收获。二是在进行优质保鲜型甘薯基地建设时,重点在商品性状(薯型、薯块大小、结薯数量、皮色、光泽、皮的厚薄、肉色、肉色深浅和食味差异)、食味、口感、市场消费者习惯等指标方面进行精心选择确定,收获后进行贮藏保鲜,在春节装箱,作为礼品、福利发放。通过与甘薯专业组织、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帮带等结合,借力发展,加快了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满足了甘薯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
3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是拓宽优质甘薯产业体系效益实现的途径
3.1鲜薯保存销售
鲜薯原来只在城郊规模种植,现在发展到偏远的整乡、整县种植。销售由零散的、小规模,发展成有组织、成规摸。包装档次明显提高。出现了甘薯种植、销售和贮藏的专业经营人员、专业合作社。目前市场上除各种大包装外,鲜甘薯(彩色)集装箱式样繁多,并附相关的营养保健知识,印刷精美,丰富了甘薯的文化内涵。
仅2008年汝阳县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发展到2 666.67 hm2,鲜薯总产12.26万吨,储藏保鲜3.8万吨,产值3 420万元,按照1kg增值0.2元计算,全县可以增值760万元。被评为全国优秀协会。
汝阳县家宝甘薯专业合作社,修建大型的甘薯储藏窖,主要以周围的优质鲜薯销售为主,组织周围的农户,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商标,带活了一方经济。
孟津县的鲜甘薯销售相当有名,味达美专业合作社在报纸、电视上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提高产品包装,促进了优质甘薯产业的发展和提高。
3.2产后加工
甘薯产后粉条加工,在今天仍然为甘薯产业增值的有效途径。近几年甘薯产后加工形成了一波新的浪潮,涌现出更多以个人投资占主流的淀粉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自费到外地,引进先进的起垄设备、收获设备;购买新品种甘薯苗,让群众种植,进行加工,产品进行包装后销售,带动了周围的群众致富。
汝阳县大安乡罗凹村,有40年的加工历史。他们改进了加工设备,提高了加工效率,成立了粉条专业合作社,2007~2008年生产销售粉条500t,创效益50多万元,带活了一方经济。河南日报以《土特产创名牌》对其进行了多次报道。
孟津县味达美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注册“白云岭”商标,效益可观,带动群众发展甘薯产业,促进了群众增收。
孟津县平乐镇朱仓村,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法,甘薯粉条销售价格一般12~14元/kg,2008年甘薯收获前24元/kg。每年由洛阳农科院统一供苗,促进了产业发展。
此外,产后加工还促进了甘薯产后加工机械的研发,汝阳机械厂生产的成套甘薯产后加工设备,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售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地。
3.3鲜嫩茎叶产品开发
借鉴外地的经验,对甘薯的鲜嫩茎叶进行盐渍和包装,汝阳家宝合作社生产的“青龙沟”牌鲜嫩茎尖包装箱,荣获县2008年科技三等奖,填补了洛阳市空白。
4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技术保障
作为农业科研单位,肩负着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的责任。主要围绕豫西地区甘薯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产后加工技术、甘薯贮藏保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个方面,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5甘薯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手段
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带动产生了多家甘薯专业合作组织。这些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由甘薯种植户、加工户、贮藏户等组成。既发挥着经济组织作用,又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功能,对群众进行技术服务,丰富了农业技术服务形式。
专业合作组织申报了“新地主”、“邙岭”、“白云岭”和“景荣”等品牌,甘薯产品集装箱成为春节福利、时尚礼品,走向宾馆、酒店,被做成美味佳肴,并赢得“中华美食”的美誉。可见,甘薯专业合作组织是甘薯产业体系实现的重要手段。
6结语
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繁育基地建设为核心内容;创新了产业科技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有效途径。明确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产后加工、专业合作组织等5个方面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了“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即 “优质红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一个前提条件——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益实现的2个途径——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实现的一个必要手段——甘薯专业合作组织;实现的技术保障——三套技术操作规程;实现的核心内容——4个基地建设。经过生产应用效果良好,促进了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效益;通过应用新品种、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等途径,增加效益1.359亿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7参考文献
[1] 江苏农科院,山东农科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马代夫.中国甘薯品种与产业化[C]∥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肖利贞.甘薯高产高效专家谈[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
[4] 王自力,王胜亮,秦家范,等.河南省豫西地区红薯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C]∥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5] 肖利贞,杨国红,侯利霞,等.河南省甘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及建议[J].作物杂志,2002(1):52-53.
[6] 王自力,刘忠玲,张春强,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洛薯96-6的选育及市场前景[J].杂粮作物,2004(2):74-75.
[7] 王自力,秦家范,刘忠玲.豫西丘陵旱地红薯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M]∥旗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8] 刘忠玲,王自力,秦家范.甘薯茎线虫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8(4):111-113,120.
[9] 肖利贞,王欲欣.甘薯产业化经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10] 梁凌云.襄汾县甘薯产业化发展探析[J].中国农技推广,2009(7):6-7.
[11] 张海燕,王庆美,张立明,等.紫甘薯系列保健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开发[J].山东农业科学,2009(5):105-106,110.
[12] 明充.南充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分析[J].杂粮作物,2009(1):51-53.
[13] 谢瑞礼.甘薯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8(11):22-24.
[14] 陈万祥,杨金龙.甘薯生产的现状及开发利用的途径[J].农业装备技术,2008(4):32-35.
[15] 李明亮,杨新笋,雷剑,等.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8(1):119-122.
[16] 李敞学.推进甘薯产业化[J].农村工作通讯,1998(2):25.
关键词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河南洛阳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74-02
甘薯具有高产、优质、抗旱、耐瘠和种植效益高等突出特点,是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业的重要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薯已转变为重要经济作物,产后加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甘薯生产与综合利用成为能够横跨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多行业的新兴产业。
洛阳市地处丘陵旱地,种植甘薯面积在4万公顷以上,多为春薯生产,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2008年9月洛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粮油加工(含薯类加工)六大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甘薯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四川的粉丝、火锅川粉等高附加值的甘薯加工产品在全国市场占垄断地位。北京大兴区以及浙江的鲜薯产业、河北卢龙县的三粉加工业、福建传统的连城地瓜干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国内对“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对于甘薯在鲜薯、产后加工同时进行研究和利用的不多。为此,2009年国家启动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洛阳根据本地区甘薯产业发展需要,于2004年在洛阳市科技局立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旨在为生产提供模式借鉴。
1优质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
随着洛阳市甘薯产后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优质甘薯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鲜薯集装箱销售在春节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礼品,装箱的甘薯必须“品质好、糖分含量高、软硬适中、表皮光滑美观、大小均匀”等。因此,将育种与引种相结合,引进省内外选育的优良甘薯新品种进行繁育、推广。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极大改善了甘薯产量和品质,重树了群众发展甘薯产业的信心。
2基地建设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优质甘薯育苗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高产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等环节相互联系,彼此依赖,不可分割,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2.1优质甘薯新品种育苗基地建设
甘薯种苗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为达到壮苗标准,在育苗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三改三提高”,确保薯苗质量和增产效果。即改变群众品种利用上的盲目错误,选用优良甘薯新品种,以提高产量水平,改善品质;改火炕育苗为日光温床育苗,由追求数量为主,改为追求质量为主,提高了薯苗质量、壮苗率和栽种成活率;栽培上改为高剪苗种植,提高了抗病性能。考虑育苗基础、规模、质量和管理等因素,建立优质甘薯新品种育苗基地,年提供种苗1 500万株左右。
2.2优质甘薯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遵循“质量第一,侧重选地(点),就近调种、降低成本,成规模、有数量保证”等原则,建立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270hm2,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在进行优质甘薯新品种繁种、育苗过程中,严格按照良种4级繁育程序,严把种薯、种苗质量关,通过建立繁种育苗基地,在源头上搞好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快、效果好,保障了洛阳市优质甘薯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2.3优质甘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加速新品种的应用,在进行高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地点选择、产量指标、规模、技术保障措施和具体技术负责人等5个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地头设立明显的基地牌子,进行种子(苗)、农药、肥料补贴,并依据基地建设的效果,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增强了人员的责任心,扩大了示范效果。
2.4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
优质甘薯原料是进行产后保鲜销售和产后加工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优质甘薯加工基地建设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不断提高加工效益。通过加强基地建设的深度和显示度,加速了基地建设。在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时,有许多具体技术要求和严格规定:一是在进行优质加工淀粉原料甘薯基地建设时,品种必须能够同时满足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双方的利益。双方是利益共同体,要充分考虑;最好签定种植—收购协议;根据企业的年加工量和日加工能力,适当扩大面积;全程必须有技术依托单位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最好旱地栽培,春薯种植;收获期有计划收获。二是在进行优质保鲜型甘薯基地建设时,重点在商品性状(薯型、薯块大小、结薯数量、皮色、光泽、皮的厚薄、肉色、肉色深浅和食味差异)、食味、口感、市场消费者习惯等指标方面进行精心选择确定,收获后进行贮藏保鲜,在春节装箱,作为礼品、福利发放。通过与甘薯专业组织、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帮带等结合,借力发展,加快了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满足了甘薯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
3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是拓宽优质甘薯产业体系效益实现的途径
3.1鲜薯保存销售
鲜薯原来只在城郊规模种植,现在发展到偏远的整乡、整县种植。销售由零散的、小规模,发展成有组织、成规摸。包装档次明显提高。出现了甘薯种植、销售和贮藏的专业经营人员、专业合作社。目前市场上除各种大包装外,鲜甘薯(彩色)集装箱式样繁多,并附相关的营养保健知识,印刷精美,丰富了甘薯的文化内涵。
仅2008年汝阳县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发展到2 666.67 hm2,鲜薯总产12.26万吨,储藏保鲜3.8万吨,产值3 420万元,按照1kg增值0.2元计算,全县可以增值760万元。被评为全国优秀协会。
汝阳县家宝甘薯专业合作社,修建大型的甘薯储藏窖,主要以周围的优质鲜薯销售为主,组织周围的农户,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商标,带活了一方经济。
孟津县的鲜甘薯销售相当有名,味达美专业合作社在报纸、电视上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提高产品包装,促进了优质甘薯产业的发展和提高。
3.2产后加工
甘薯产后粉条加工,在今天仍然为甘薯产业增值的有效途径。近几年甘薯产后加工形成了一波新的浪潮,涌现出更多以个人投资占主流的淀粉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自费到外地,引进先进的起垄设备、收获设备;购买新品种甘薯苗,让群众种植,进行加工,产品进行包装后销售,带动了周围的群众致富。
汝阳县大安乡罗凹村,有40年的加工历史。他们改进了加工设备,提高了加工效率,成立了粉条专业合作社,2007~2008年生产销售粉条500t,创效益50多万元,带活了一方经济。河南日报以《土特产创名牌》对其进行了多次报道。
孟津县味达美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注册“白云岭”商标,效益可观,带动群众发展甘薯产业,促进了群众增收。
孟津县平乐镇朱仓村,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法,甘薯粉条销售价格一般12~14元/kg,2008年甘薯收获前24元/kg。每年由洛阳农科院统一供苗,促进了产业发展。
此外,产后加工还促进了甘薯产后加工机械的研发,汝阳机械厂生产的成套甘薯产后加工设备,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售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地。
3.3鲜嫩茎叶产品开发
借鉴外地的经验,对甘薯的鲜嫩茎叶进行盐渍和包装,汝阳家宝合作社生产的“青龙沟”牌鲜嫩茎尖包装箱,荣获县2008年科技三等奖,填补了洛阳市空白。
4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技术保障
作为农业科研单位,肩负着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的责任。主要围绕豫西地区甘薯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产后加工技术、甘薯贮藏保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个方面,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5甘薯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手段
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带动产生了多家甘薯专业合作组织。这些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由甘薯种植户、加工户、贮藏户等组成。既发挥着经济组织作用,又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功能,对群众进行技术服务,丰富了农业技术服务形式。
专业合作组织申报了“新地主”、“邙岭”、“白云岭”和“景荣”等品牌,甘薯产品集装箱成为春节福利、时尚礼品,走向宾馆、酒店,被做成美味佳肴,并赢得“中华美食”的美誉。可见,甘薯专业合作组织是甘薯产业体系实现的重要手段。
6结语
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繁育基地建设为核心内容;创新了产业科技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有效途径。明确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产后加工、专业合作组织等5个方面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了“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即 “优质红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一个前提条件——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益实现的2个途径——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实现的一个必要手段——甘薯专业合作组织;实现的技术保障——三套技术操作规程;实现的核心内容——4个基地建设。经过生产应用效果良好,促进了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效益;通过应用新品种、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等途径,增加效益1.359亿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7参考文献
[1] 江苏农科院,山东农科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马代夫.中国甘薯品种与产业化[C]∥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肖利贞.甘薯高产高效专家谈[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
[4] 王自力,王胜亮,秦家范,等.河南省豫西地区红薯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C]∥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5] 肖利贞,杨国红,侯利霞,等.河南省甘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及建议[J].作物杂志,2002(1):52-53.
[6] 王自力,刘忠玲,张春强,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洛薯96-6的选育及市场前景[J].杂粮作物,2004(2):74-75.
[7] 王自力,秦家范,刘忠玲.豫西丘陵旱地红薯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M]∥旗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8] 刘忠玲,王自力,秦家范.甘薯茎线虫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8(4):111-113,120.
[9] 肖利贞,王欲欣.甘薯产业化经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10] 梁凌云.襄汾县甘薯产业化发展探析[J].中国农技推广,2009(7):6-7.
[11] 张海燕,王庆美,张立明,等.紫甘薯系列保健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开发[J].山东农业科学,2009(5):105-106,110.
[12] 明充.南充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分析[J].杂粮作物,2009(1):51-53.
[13] 谢瑞礼.甘薯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8(11):22-24.
[14] 陈万祥,杨金龙.甘薯生产的现状及开发利用的途径[J].农业装备技术,2008(4):32-35.
[15] 李明亮,杨新笋,雷剑,等.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8(1):119-122.
[16] 李敞学.推进甘薯产业化[J].农村工作通讯,199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