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一直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今天练这个方法,明天练那个技巧,疲于奔命,陷在技法的梦幻之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不仅是一种作文技巧和方法的“灌输”,更是一种作文意识的“唤醒”,是一种引导学生在作文的实践中体验和领悟、探究和发现、把握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盲从,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自由写作空间,课堂上,以“平等的首席”出现,引领学生走进快乐作文的殿堂。
一、开掘学生心灵世界
一个细心的语文教师不难发现,写作爱好者大多数有如此表现:遇到痛心事时免不了大哭一场,以泄心头之恨;讨论一个问题时会与同桌争得面红耳赤;球场上会为一个精彩的射门而拍手叫绝……而后在这感情状态高峰,他会把这一切行诸文字。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要释放学生的心灵,使其多一些生命意识的渗透,多一点激情的发挥,多一份创新的追求。
一堂写作课,我设置体验情境:学生习作《用心看世界》中这样写道:哦!原来她是一位盲人,“我”(文中的小姑娘)很诧异地问她:“我一句话也没说,您怎么知道我是个姑娘?”老太太笑盈盈地说:“那我生来就是瞎子,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她接着说:“虽然我的肉眼是闭着的,但我的心眼却一直没有闭上,我用心眼去感受世间的所有。”想一想,小作者听了这番话,会感悟到什么?(没有心眼的人才是真正的盲人)她感悟到了一种美的愉悦和快感。一石击起千层浪,接着我提议,请同学们调动生活的积淀,谈谈你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个劲头十足,摩拳擦掌,侃侃而谈。
生1:一枚秋叶滑过我的发梢,轻轻躺在我的脚旁,我惊异的发现,它依然是那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虽已时至金秋,可它却活得还是那么有姿有色,但命运不会给予它过多的时间。绿叶,有生气的绿叶,你也会飘落。生活不亦如此?无奈太多,正当你活得如意时,却给你当头一击。但我们得像那叶子一样活着,潇洒地面对,坦然的接受。
生2:妈妈,在哭泣,门外的我不知何时已泪水沾湿了衣衫。妈妈手中的成绩单,一个鲜红的字已刺痛了她的心。我不应该再堕落了。我原来一直被关注、被爱!我也应该用我的关注和爱来关注这份为爱而流的泪!爱在我心灵荡起了一阵阵的涟漪,我也在用心灵感悟着这份无言的爱!
生3:生活有时也会捉弄你,记得那还是在小学里,我去办公室交作文,看见刘老师拿着一支笔尖弯了的笔在备课,好奇心驱使我问道:“为什么笔尖如此弯了,您还用它写字?”“怕是我写的字太多了,笔尖给写弯了。”刘老师不紧不慢地说道,当时我倒还信以为真。后来,我才明白,刘老师是如此的“狡猾”。
生4:张晓红:生活就像一杯茶,是涩是香?蓦然回首,一切尽在你心中……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是受一定的心理活动即动机支配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当然兴趣的培养亦只能在具体教学中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作文教学要具体彻底克服“见文不见人”的弊端,将学生看成鲜活的生命个体,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
在每次作文课上,我坚持给学生读美文或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每向学生推荐一篇文章后,接着就启发学生听了美文之后有什么感想?这时,学生往往就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懂得了作文的内容其实就是平时的生活;有的说只要平时仔细观察生活,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还有的说写作文要像诗人作诗一样一波三折,才能吸引人。大家听了兴趣浓厚,觉得作文课有趣。记得班上一位叫汪艳丽的学生刚转进我班,一下课就对我说:“胡老师,我以前最讨厌写作课了,每次作文都是了差事地应付,看来现在得重新认识她了。”第二学期,她就在报刊上发表了《下辈子,我要做男孩》、《吴Sir》、《平静的十面埋伏》等文章,我借此对汪艳丽同学大加“炒作”, 其他同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三、创造自由写作空间
时常听到同行说这样的话“学生的随笔比课堂作文耐读。”不错,因为教师不命题,学生任意写,即使写得不好,也不定等计分什么的,没有了负担,便愿意敞开心扉倾吐。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多年来所带学生,大都不怕作文,对写作有深厚的兴趣,历届学生中有不少人的习作常见诸报端,这完全得益于“自由状态下的写作”实践。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放开写,不受任何约束,把作文当成学生放飞心灵的原野,让学生去哭、去笑、去幻、去梦,去呼、去喊……作文,成了他们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创造。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个性张扬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已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面对作文教学充满希望的演进,我们必须放眼世界,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推陈出新,把学生视为待开發的“矿藏”、待点燃的“火炬”,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引领学生走进快乐作文世界。
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盲从,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自由写作空间,课堂上,以“平等的首席”出现,引领学生走进快乐作文的殿堂。
一、开掘学生心灵世界
一个细心的语文教师不难发现,写作爱好者大多数有如此表现:遇到痛心事时免不了大哭一场,以泄心头之恨;讨论一个问题时会与同桌争得面红耳赤;球场上会为一个精彩的射门而拍手叫绝……而后在这感情状态高峰,他会把这一切行诸文字。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要释放学生的心灵,使其多一些生命意识的渗透,多一点激情的发挥,多一份创新的追求。
一堂写作课,我设置体验情境:学生习作《用心看世界》中这样写道:哦!原来她是一位盲人,“我”(文中的小姑娘)很诧异地问她:“我一句话也没说,您怎么知道我是个姑娘?”老太太笑盈盈地说:“那我生来就是瞎子,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她接着说:“虽然我的肉眼是闭着的,但我的心眼却一直没有闭上,我用心眼去感受世间的所有。”想一想,小作者听了这番话,会感悟到什么?(没有心眼的人才是真正的盲人)她感悟到了一种美的愉悦和快感。一石击起千层浪,接着我提议,请同学们调动生活的积淀,谈谈你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个劲头十足,摩拳擦掌,侃侃而谈。
生1:一枚秋叶滑过我的发梢,轻轻躺在我的脚旁,我惊异的发现,它依然是那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虽已时至金秋,可它却活得还是那么有姿有色,但命运不会给予它过多的时间。绿叶,有生气的绿叶,你也会飘落。生活不亦如此?无奈太多,正当你活得如意时,却给你当头一击。但我们得像那叶子一样活着,潇洒地面对,坦然的接受。
生2:妈妈,在哭泣,门外的我不知何时已泪水沾湿了衣衫。妈妈手中的成绩单,一个鲜红的字已刺痛了她的心。我不应该再堕落了。我原来一直被关注、被爱!我也应该用我的关注和爱来关注这份为爱而流的泪!爱在我心灵荡起了一阵阵的涟漪,我也在用心灵感悟着这份无言的爱!
生3:生活有时也会捉弄你,记得那还是在小学里,我去办公室交作文,看见刘老师拿着一支笔尖弯了的笔在备课,好奇心驱使我问道:“为什么笔尖如此弯了,您还用它写字?”“怕是我写的字太多了,笔尖给写弯了。”刘老师不紧不慢地说道,当时我倒还信以为真。后来,我才明白,刘老师是如此的“狡猾”。
生4:张晓红:生活就像一杯茶,是涩是香?蓦然回首,一切尽在你心中……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是受一定的心理活动即动机支配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当然兴趣的培养亦只能在具体教学中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作文教学要具体彻底克服“见文不见人”的弊端,将学生看成鲜活的生命个体,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
在每次作文课上,我坚持给学生读美文或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每向学生推荐一篇文章后,接着就启发学生听了美文之后有什么感想?这时,学生往往就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懂得了作文的内容其实就是平时的生活;有的说只要平时仔细观察生活,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还有的说写作文要像诗人作诗一样一波三折,才能吸引人。大家听了兴趣浓厚,觉得作文课有趣。记得班上一位叫汪艳丽的学生刚转进我班,一下课就对我说:“胡老师,我以前最讨厌写作课了,每次作文都是了差事地应付,看来现在得重新认识她了。”第二学期,她就在报刊上发表了《下辈子,我要做男孩》、《吴Sir》、《平静的十面埋伏》等文章,我借此对汪艳丽同学大加“炒作”, 其他同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三、创造自由写作空间
时常听到同行说这样的话“学生的随笔比课堂作文耐读。”不错,因为教师不命题,学生任意写,即使写得不好,也不定等计分什么的,没有了负担,便愿意敞开心扉倾吐。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多年来所带学生,大都不怕作文,对写作有深厚的兴趣,历届学生中有不少人的习作常见诸报端,这完全得益于“自由状态下的写作”实践。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放开写,不受任何约束,把作文当成学生放飞心灵的原野,让学生去哭、去笑、去幻、去梦,去呼、去喊……作文,成了他们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创造。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个性张扬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已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面对作文教学充满希望的演进,我们必须放眼世界,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推陈出新,把学生视为待开發的“矿藏”、待点燃的“火炬”,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引领学生走进快乐作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