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根据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不同需求,改革传统的服务方式,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提供新的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读者服务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66-01
在知识经济与网络环境的双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集中体现,它在高校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它与时俱进的服务模式和发展创新,这需要图书馆馆员不断地在理念上飞跃,在发展中创新,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作出应有的贡献。正是基于这一点,下面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及发展创新做些探讨,以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化
1.1读者服务的内容
图书馆从封闭藏书楼到全开放书库,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纸质印刷型服务到数字多元化服务,从内部就地阅览到外借阅读,图书馆的服务经历了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演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图书馆内阅服务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现代图书馆是在保留传统馆藏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网络进行多样化的知识信息服务。
1.2读者服务的对象
图书馆原有的“馆内读者”延伸到“社会读者”。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既有校内的师生员工、科研人员,又有校外社会群体各类人员。读者既可在馆内与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又可在户外或家中通过网络进行自助式的文献查询和索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象呈现多层次,多样性。
1.3读者服务的模式
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图书馆的工作中心由藏书管理逐步向人文管理转移,即“以藏书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移。图书馆本着“读者至上”、“一切为了读者”的人本理念,重视人文关怀,尊重读者,关心读者,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感受到满意。这一新的服务模式,打破原来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格局,充分体现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性、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管理。
1.4读者服务的方式
图书馆的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服务向自动化服务方向转变。“图书阅览”向“电子阅览”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日趋数字化、便捷化。读者服务的方式灵活多样,如设置电子阅览室,自助服务站、义务免费与24小时服务等,读者除了到图书馆内借阅外,还可以随意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在网上自助查询个人的借阅信息、预约、续借等。图书馆用各种方式为不同的读者服务,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要。
2、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2.1开展多层次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要求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思想,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从简单的借、还书服务转变到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上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不同要求,积极开展创新服务;在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对文献资料进行二次组织、选择、加工整理,使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建立读者服务体系,完善网上书目数据,方便读者进行网上书目查询和预约借阅,通过网络平台提醒读者归还将要超期的图书资料,开辟读者指南,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通过分析读者学习动向、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借阅记录等,了解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开展多层次的服务。为读者选定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建立读者信息库,通过网络跟踪了解读者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变化,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要求。
2.2整合信息资源、创建特色图书馆文献库
整合信息资源,就是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在检索文献线索获取原始文献信息后再进行深度分析、综合加工,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要贯穿于读者对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网络信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机制,发布的信息杂乱繁多,读者无法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库,将网上的文献资料按读者需求进行深度分析、综合加工,去粗取精,把读者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提供给读者,使读者在图书馆网络平台上能更加便利、快捷地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加大馆藏文献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将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料进行数字转换,使馆藏资源数字化,实行全方位、开放式的服务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图书馆文献库。
2.3创新服务角色,探索服务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流通环节单纯的借还书服务,而是向知识型、学习指导型、针对性强的多元化服务转变。图书馆馆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已不能满足图书馆服务的要求。图书馆馆员不但要精通图书情报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对网络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指导和帮助读者通过网络获取文献信息,建立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为读者提供快速、全面完整的信息服务。
2.4提高读者的网络检索能力,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只有提高读者的检索和查询能力,信息资源才会被充分的利用。在网络环境下,读者要重新认识图书馆,熟悉图书馆不断更新的服务项目和内容,掌握各种检索方式和各类数据库应用系统。高校图书馆要对读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指导:1)有针对性的开设信息检索课程,使读者学会使用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掌握情报检索知识及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方法。2)结合图书馆的实际,编制网络检索用户手册(带示意图),以便读者易学易用。3)组织实地参观,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文献布局及利用检索系统查找文献的方法等。4)加强网络读者咨询,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在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以人为本,是我们服务和管理的中心议题。不光是要调动图书馆员工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好地开启生存的智慧,还要让他们主动寻求发展。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关注各学科的研究热点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动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邬亚平.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创新与探索[J].图书馆界,2012(2)
[2]吴素娟.开放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3)
关键词:读者服务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66-01
在知识经济与网络环境的双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集中体现,它在高校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它与时俱进的服务模式和发展创新,这需要图书馆馆员不断地在理念上飞跃,在发展中创新,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作出应有的贡献。正是基于这一点,下面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及发展创新做些探讨,以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
1、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化
1.1读者服务的内容
图书馆从封闭藏书楼到全开放书库,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纸质印刷型服务到数字多元化服务,从内部就地阅览到外借阅读,图书馆的服务经历了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演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图书馆内阅服务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现代图书馆是在保留传统馆藏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网络进行多样化的知识信息服务。
1.2读者服务的对象
图书馆原有的“馆内读者”延伸到“社会读者”。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既有校内的师生员工、科研人员,又有校外社会群体各类人员。读者既可在馆内与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又可在户外或家中通过网络进行自助式的文献查询和索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象呈现多层次,多样性。
1.3读者服务的模式
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图书馆的工作中心由藏书管理逐步向人文管理转移,即“以藏书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移。图书馆本着“读者至上”、“一切为了读者”的人本理念,重视人文关怀,尊重读者,关心读者,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感受到满意。这一新的服务模式,打破原来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格局,充分体现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性、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管理。
1.4读者服务的方式
图书馆的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服务向自动化服务方向转变。“图书阅览”向“电子阅览”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日趋数字化、便捷化。读者服务的方式灵活多样,如设置电子阅览室,自助服务站、义务免费与24小时服务等,读者除了到图书馆内借阅外,还可以随意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在网上自助查询个人的借阅信息、预约、续借等。图书馆用各种方式为不同的读者服务,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要。
2、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2.1开展多层次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要求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思想,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从简单的借、还书服务转变到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上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不同要求,积极开展创新服务;在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对文献资料进行二次组织、选择、加工整理,使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建立读者服务体系,完善网上书目数据,方便读者进行网上书目查询和预约借阅,通过网络平台提醒读者归还将要超期的图书资料,开辟读者指南,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通过分析读者学习动向、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借阅记录等,了解读者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开展多层次的服务。为读者选定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建立读者信息库,通过网络跟踪了解读者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变化,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要求。
2.2整合信息资源、创建特色图书馆文献库
整合信息资源,就是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在检索文献线索获取原始文献信息后再进行深度分析、综合加工,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要贯穿于读者对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网络信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机制,发布的信息杂乱繁多,读者无法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库,将网上的文献资料按读者需求进行深度分析、综合加工,去粗取精,把读者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提供给读者,使读者在图书馆网络平台上能更加便利、快捷地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加大馆藏文献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将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料进行数字转换,使馆藏资源数字化,实行全方位、开放式的服务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图书馆文献库。
2.3创新服务角色,探索服务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流通环节单纯的借还书服务,而是向知识型、学习指导型、针对性强的多元化服务转变。图书馆馆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已不能满足图书馆服务的要求。图书馆馆员不但要精通图书情报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对网络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指导和帮助读者通过网络获取文献信息,建立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为读者提供快速、全面完整的信息服务。
2.4提高读者的网络检索能力,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只有提高读者的检索和查询能力,信息资源才会被充分的利用。在网络环境下,读者要重新认识图书馆,熟悉图书馆不断更新的服务项目和内容,掌握各种检索方式和各类数据库应用系统。高校图书馆要对读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指导:1)有针对性的开设信息检索课程,使读者学会使用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掌握情报检索知识及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方法。2)结合图书馆的实际,编制网络检索用户手册(带示意图),以便读者易学易用。3)组织实地参观,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文献布局及利用检索系统查找文献的方法等。4)加强网络读者咨询,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在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以人为本,是我们服务和管理的中心议题。不光是要调动图书馆员工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好地开启生存的智慧,还要让他们主动寻求发展。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关注各学科的研究热点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动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邬亚平.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创新与探索[J].图书馆界,2012(2)
[2]吴素娟.开放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