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传统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了陈源初先生的绘画,感觉他既不在中国又不在西方,一直在不停的穿行其间。所以你很难从中看到一种在固定的空间场所中稳定的图像经验,他一直不断地在各个现场之间穿行和游移着,或者说既在中国又在西方,既不在中国又不在西方,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经验。这种穿行的强大经验是以一种非常朴素的外表体现出来的,陈源初先生并不去表达主流阵地里的文化冲突与梦幻,如现在经常被提到的中国梦等。他更多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梦。
  —朱其
  陈源初先生的绘画中有很多二元对立,如人与自然、科技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等之间得对立。但其中比较强烈得一点是,他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和古代文化的一种怀念,或者说是乡愁。他的很多画里都有中国山水画的影子,只不过用油画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当然,他的这些山水里都还包含了人的影子、面孔等等,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他可能要想传达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精神,或者诉说大自然正在遭受到破坏,而人类在这被破坏的大自然中,像一个幽灵那样存在,并通过这种方式对传统完成了一次现代性的穿越。
  —沈语冰
  穿越构成了陈源初绘画的叙事线索,同时也作为其错置图像的主要手法之一。穿越即是从此处走向彼处,它离开了物质所处的现实牢笼,进而通过时光和空间机器来到与现实疏离的奇异之境。这更像是一种出走,通过出走寻找心灵的慰藉。穿越使得陈源初完成了图像的叠加,通过图像的叠加画面中的人物完成了一次虚拟的存在。然而虚拟毕竟是虚拟,这种飘荡与悬空的感觉使得寻找变得飘渺起来,想象成为了最后的归途。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陈源初的绘画为今天提供了一种想象的可能,进而将绘画的这一功能不断深化。想象同时推动了新的视觉图像的产生,也从原有固定图示中获得了继续进行想象的冲动。同时,一些无意识的梦境也使得陈源初的作品变得丰富、荒诞、复杂起来。人的内驱力组织、心理表现的形成及象征、唤醒、性和潜意识使得图像具备了不可言说的独立意识范畴。正因如此,陈源初的作品是很难用语言准确的描述的,它可以不带有任何预设的勾起观者的种种猜想与判断。
  —崔灿灿
  陈源初作品中的形象是以山水和自然为主的,并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含糊的人物形象。艺术家似乎是想将传统的自然进一步做拟人化处理,他想将自我的现代意识投放到传统的环境中去,这其实是穿越和超出了传统山水的概念。我理解陈源初先生实际上是以穿越传统为基点,把一种内在的苍茫的感觉,或者说是来自于心灵中的本质冲突与矛盾反映在了被西方材料所塑造出的画面之中。
  —王春辰
其他文献
在真实虚构电影院里面,我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着东莞——这座具有不一样的魅力的城市。过往的匆匆一过,令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生活片段,也错过了身边不一样的景色。  —陈健聪  坐在里面,看着前面那一幕幕场景,听着由艺术家精挑细选的背景音乐,仿佛如此平凡的生活景象变得惊奇而陌生。没有行人车流的喧嚣,只有优美悦耳的音乐萦绕耳边,在静止的方框里,路人的过往,信号灯的闪烁,车流不断地出现与消失,这种动与静的结
期刊
在由光影虚构出的荧幕上,我们的记忆是一部部留存在不同时间段落里的电影。  电影院,是穿插在城市庸常生活间歇的梦想之舟。在黑暗中,虚构着真实的温暖或刺痛。  除了那块可以映射出不同故事情节的白色幕布之外,电影院中的“真实”与“虚构”,还能延伸出哪些新的关系呢?  本期,作为“未来空间计划”第一个具体项目,“真实虚构电影院”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关于电影院的新的观察与思考角度。  一个流动的“电影院”,借电
期刊
参观人数
期刊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一位美国女人,一个法国男人;女的“反对阐释”,男的经常把现实细节拆得零七八落的,并不停地阐释着。  二人曾不约而同地对“摄影”着迷过,并写过专著来探讨摄影作为视觉文化的种种“本质”和表象:苏珊大妈的著作是《论摄影》,巴特老爷的集子叫《明室》。这两本书的影响力怎样?只要你随手翻翻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研究摄影的论文,其中
期刊
“不设限制”的电影院  每一个“真实虚构电影院”总长度12米,5米宽,2.7米高,可容纳26个人。内部完全按照真实电影院的设备打造,唯一的光线来源就是银幕。3个为一组的“真实虚构电影院”会分别在3个不同地点展出。  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以一个窗口来象征一个电影银幕,展示每天世界上的转变。因个人理解中的不同,人们在看电影的同时背景音乐会把看似熟悉的画面转变成完全不同的特别体验。“电影”的编剧和剧
期刊
(一)引子:新世纪变奏——“狂欢”与“恐怖”……    新千年伊始,人类期盼已久的新世纪狂想曲即已发生变奏:“狂欢”意未尽,“恐怖”复即起……其实,生活中常常如此,原本平常自如的事,一经渲染,便举轻若重,难以承载,如喧闹了好久、又连续两度进行的“迎新世纪”庆典本就是人类自造的全球狂欢而已,却似乎真成了历史的分水岭。时间的流驶本是从容不迫、悄然无声的:“世纪”原是人类历史纪元的符号,新世纪的到来如同
期刊
东方艺术·大家:最初为什么会引进“真实虚构电影院”这个项目呢?  邱晓坤:真实虚构电影院是去年3月份我去巴塞尔造访策展人克劳斯·李特曼时,看到他的电影院模型,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适合现在中国的国情,也可以跟观众有很好的互动。在体验这个作品时,观众没有对艺术的恐惧感,也不会觉得高不可攀。真实虚构电影院是亲民的,是没有任何门槛的,而在艺术学术领域,无论就观念还是创新,或是学术,都是一流的。亲民的艺术项目
期刊
刘墉以多能、多才艺闻名于台湾,其最有力度的身份,是作家和画家。他在大陆的影响,主要是文学作品,画界对他还比较陌生。这次来大陆办展览,是一次相识与交流的好机会。  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刘墉,曾师从画家黄君璧、林玉山等。年近而立之年赴美,先后任职于美国的美术馆和大学驻校艺术家。他精力旺盛,经常来往于两大洲之间,从事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活动。他的绘画理念与实践,与其文学作品交叉互动,洋溢着对人世的温
期刊
艺术家  由布·科里维京(Job Koelewijn)  生于1962年,工作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三十年来在全球各大美术馆的举办过展览: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美术馆、美国哈德逊当代美术馆、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瑞士唐格丽美术馆、并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韩国普桑双年展等等。其作品被全球诸多顶尖美术馆收藏,包括:荷兰Stedelijk美术馆、维也纳MUHKA美术馆、Museum Het Domein美
期刊
陈源初画面中间那些反复的叠加手法,其中大量地选择了中国传统的这种自然的山水、自然的图景,以及介入我们传统绘画的很多的表现方式,虽然是用的油画颜料,但是有一些皴法,有一些树干的枝干的勾勒和点染、点擦,这些东西都是追求一种心中的逸笔草草和胸中的一种意气,这些我觉得还是他希望能够在他的感悟中间,他观察各种视觉中间,他能够找到一种视觉上的表达方式。这种追求,这种画面的效果,我觉得中国最近几年有相当多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