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已有发现,携带神经毒素(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的磁性纳米颗粒可被靶向输送到心房自主神经节并在局部释放其携带的神经毒素以起到去自主神经支配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制备携带神经毒素的磁性纳米复合微球及其在鞘内的荧光成像效应.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VERTEX 70,布鲁克,埃特林根,德国);Nicolet 5-DXB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赛默飞世尔科技,波士顿,美国
【机 构】
:
430014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肿瘤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麻醉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发现,携带神经毒素(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的磁性纳米颗粒可被靶向输送到心房自主神经节并在局部释放其携带的神经毒素以起到去自主神经支配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制备携带神经毒素的磁性纳米复合微球及其在鞘内的荧光成像效应.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VERTEX 70,布鲁克,埃特林根,德国);Nicolet 5-DXB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赛默飞世尔科技,波士顿,美国);振动样品磁强计(VSM,7404型,美国);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CNAI G2 20,FEI,艾恩德霍芬,荷兰);动态光散射仪(DLS,纳米激光粒度仪ZS90,英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核因子(NF)-κB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6只制作脑损伤模型,术后1、6、12、24 h及3、7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含水量及NF-κB、IL-1β、IL-6、TNF-α、ICAM-1表达规律.结果 脑含水量6h时稍升高[(79
目的 观察肝癌缺失基因-1(DLC-1)和黏着斑激酶(FAK)对肿瘤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DLC-1表达载体、FAK特异性小发卡RNA(shRNA)载体和FAK-shRNA联合DLC-1表达载体,分别转染OVCAR-3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VCAR-3细胞中DLC-1和p-FAK(Y397)的表达,细胞计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生物补片在腹外疝修补术中减轻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建立18只家兔腹外切口疝模型,分为3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生物补片进行修补,对照组为聚丙烯补片,空白组为单纯缝合;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7、14、21、28 d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7、14、21、28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4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离胃癌组织5cm)各65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的LOX、VEGF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LOX与VEGF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L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为世界第一位[1-2],术后易复发或转移[3-5],5年生存率较低[6-7].自20世纪70年代起,陆续有实验室以移植癌细胞或癌组织的方法建立了人肝细胞癌鼠模型,并利用模型研究肝癌发生、转移机制,积极寻找肝癌治疗的新途径、新药物,取得了诸多成果.现就有代表性的移植性人肝细胞癌鼠模型的建立方法、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综述如下。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骨化三醇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30例,测定并分析血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与24 h的尿钙、磷水平.对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测评估其疗效.结果 1年内30例患者按时回院检查,随访率为1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半月至1年病患的膝关
本研究旨在建立Pygo2人肾癌OS-RC-2细胞在裸鼠皮下移植和转移瘤模型,观察OS-RC-2肾癌移植瘤增殖和相关生物特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BALB/c-nu/nu裸小鼠16只(雌性),3周龄,体质量(14.0±0.5)g.OS-RC-2细胞源自日本1例肾透明细胞癌的男性患者.2.噻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保证活细胞率>99%.对细胞经行处理.将裸鼠分4组,分别为A组:Pygo2
目的 观察低浓度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衍生因子BB(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肌腱细胞体外培养中对人肌腱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含0%和1%胎牛血清(FBS)的c-MEM培养基中,加入PDGFBB(5、10、50 μg/L),bFGF(5、10、50 μg/L)进行人肌腱细胞培养,10% FBS的培养组作为对照组.使用拉马拉蓝测定细胞增殖速度及天狼猩红染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核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相关性,以及FOXQ1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组织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例标本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核转录因子FO
血管化是组织工程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目前刺激骨组织修复最强的生长因子.我们课题组以往在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诱导成骨作用的过程中发现rhBMP-2在促进成骨的同时也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促进了血管生成,由于同时具有成骨、成血管这种特性,因此BMP-2具有很好的骨修复效果[2],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得到了与我们相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