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寄宿制学校低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个人卫生习惯很差,如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明理—立标—示范—训练—反馈评价让学生明白道理,转变观念,树立牢固的卫生意;明确要求,加强训练,并加以适当的教育疏导和榜样示范,用教师自身的形象引导学生,同时联系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评比。持之以恒,巩固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键词】低年级;民族学生;卫生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寄宿制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边远山区。由于家庭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习惯与城市学生相差甚远,因而在低年级就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理、转变观念,树立牢固的卫生意识。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因而要培养学生讲卫生,应先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讲卫生,知道“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道理。让他们从心里转变观念,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树立牢固的卫生意识,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我们班上,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劳动非常积极,打扫卫生时不怕累,不怕脏,干得热火朝天,可是扫了不到一会儿,就又脏了,保持非常差。有的同学星期一换了衣服,星期二就脏了,有的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刷牙,不洗脚,这些都是卫生观念淡薄的表现,后来,我就利用班会课,给他们讲事实,摆道理,或让他们自己比较讨论,从而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真正认识到整洁之美,感受到洁净之美,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逐步树立起牢固的卫生观念。
二、导行。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自身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所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小学生在树立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后,由于年龄小,自制力相斗比较差,卫生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因此要不断地加以训练,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习惯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从生活起居,清洁卫生、饮食习惯、用眼卫生、卫生扫除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行动有方向、有目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我们班,除按学校的要求做好每天的扫除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一分钟清,就是每节课下课时,利用一分钟,将自己周围的纸屑、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室的卫生保持就好多了。
(二)教育疏导,晓之以理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卫生意识,但由于年龄小。在个人卫生方面做得总是不好,但他们的自尊心却比较强,对不讲卫生的同学,老师不能简单、粗暴的加以批评,而应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步形成讲卫生的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总是爱拖鼻子,我就经常给他们擦,并找他们个别谈话,抓住他们的进步在班上公开表扬,后来这些同学就逐渐改掉了这一毛病,每天都把鼻子擦得干干净净的。
(三)榜样示范,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卫生习惯的时候,榜樣,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教育是最无声的力量。所以,平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自己坚持衣着整洁,注意办公室的卫生保洁和个人卫生。在我们班,每当我走进教室,如果发现地面有纸屑,我会很自然地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其次是树立、宣扬学生典型,注意对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及时表扬,从而让学生学有榜样,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四)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表率作用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利用家长会或家访要求家长们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并在家里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的家庭环境,并对孩子们多监督,多帮助,让他们时时刻刻注意卫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督促、评比
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白控力差的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相应的督促机制,充分利用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指导,内外因共起作用,才能更利于良好习惯的建立。
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利用这一年龄特点,教师可在班上开展多种卫生评比活动,让学生争当卫生标兵,并给予多种形式的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在评比的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并坚持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要抓紧、抓实、抓细,要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指导丛书《行为的素质训练与矫正》
【关键词】低年级;民族学生;卫生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寄宿制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边远山区。由于家庭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习惯与城市学生相差甚远,因而在低年级就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理、转变观念,树立牢固的卫生意识。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因而要培养学生讲卫生,应先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讲卫生,知道“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道理。让他们从心里转变观念,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树立牢固的卫生意识,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我们班上,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劳动非常积极,打扫卫生时不怕累,不怕脏,干得热火朝天,可是扫了不到一会儿,就又脏了,保持非常差。有的同学星期一换了衣服,星期二就脏了,有的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刷牙,不洗脚,这些都是卫生观念淡薄的表现,后来,我就利用班会课,给他们讲事实,摆道理,或让他们自己比较讨论,从而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真正认识到整洁之美,感受到洁净之美,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逐步树立起牢固的卫生观念。
二、导行。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自身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所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小学生在树立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后,由于年龄小,自制力相斗比较差,卫生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因此要不断地加以训练,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习惯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从生活起居,清洁卫生、饮食习惯、用眼卫生、卫生扫除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行动有方向、有目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我们班,除按学校的要求做好每天的扫除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一分钟清,就是每节课下课时,利用一分钟,将自己周围的纸屑、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室的卫生保持就好多了。
(二)教育疏导,晓之以理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卫生意识,但由于年龄小。在个人卫生方面做得总是不好,但他们的自尊心却比较强,对不讲卫生的同学,老师不能简单、粗暴的加以批评,而应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步形成讲卫生的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总是爱拖鼻子,我就经常给他们擦,并找他们个别谈话,抓住他们的进步在班上公开表扬,后来这些同学就逐渐改掉了这一毛病,每天都把鼻子擦得干干净净的。
(三)榜样示范,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卫生习惯的时候,榜樣,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教育是最无声的力量。所以,平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自己坚持衣着整洁,注意办公室的卫生保洁和个人卫生。在我们班,每当我走进教室,如果发现地面有纸屑,我会很自然地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其次是树立、宣扬学生典型,注意对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及时表扬,从而让学生学有榜样,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四)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表率作用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利用家长会或家访要求家长们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并在家里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的家庭环境,并对孩子们多监督,多帮助,让他们时时刻刻注意卫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督促、评比
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白控力差的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相应的督促机制,充分利用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指导,内外因共起作用,才能更利于良好习惯的建立。
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利用这一年龄特点,教师可在班上开展多种卫生评比活动,让学生争当卫生标兵,并给予多种形式的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在评比的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并坚持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要抓紧、抓实、抓细,要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指导丛书《行为的素质训练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