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我国农业园区建设的原则,提出了建设对策,包括注意全面协调,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机制抓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园区科技能力建设,逐步使园区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组装集成的平台等,以为我国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园区;建设;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66-02
1农业园区发展的原则
1.1综合效益原则
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其生命力主要体现在集中展示性、友好生态性、高效经济性和辐射带动性等方面[1]。因此,园区发展必须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示范带动的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不同类型的园区在效益的体现上会有所侧重,但注重综合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和科技辐射带动效益将是园区发展的主导方向。
1.2科学规划综合集成原则
农业科技园区布分布在全国不同生态经济区域,是代表不同区域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经济单元。因此,做好园区科学规划将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园区应该是符合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具有超前展示性的农业先进技术集成、生产经营方式集成、发展模式集成的综合体[2-3]。
1.3科学评价多样发展原则
园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各地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采取相互借鉴、摸索前行的技术路线,在全国出现了规模不同、发展主体不同、类型多样的农业科技园区[4]。因此,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要本着多样并存、兼容并蓄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按照自身的发展路径自由成长和发展,避免一刀切、一个模子克隆,应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和方法评价和指导园区的发展。
2对策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对未来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对策[5-6]。
2.1注重全面协调,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机制抓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全面协调,就是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按照综合集成的方法,处理和解决园区建设和发展这个复杂系统的各种问题,使园区真正成为高效、协调,速度和效益相统一,数量和质量相统一,建设和保护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2.2加大园区科技能力建设,逐步使园区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组装集成的平台
能力建设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园区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科技能力建设和产业带动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基本的驱动力,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类型、模式多种多样,运行与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然而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一是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机制。根据当前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园区的发展特点,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机制系统,利用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以及农业专家大院等人员机构,将引进实用的农业高新技术转化成现实农业生产力。二是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机制。加大科技项目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项目在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通过与中央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项目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资助园区科研项目,引导外来资金进入园区,从而形成园区多样化科研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园区应该充分利用已经熟化的高新技术成果,结合新引进的高新技术,建立技术组装集成网络,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3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新载体
通过十几年来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不同区域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但这些园区之间联系较少,资源不能共享,限制了园区潜力的发挥。“如何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的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并利用起来,将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是整合农业科技园区的资源,建立国家、省、市(县)3级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应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有的成果,通过政府、市场、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等作用,连接国家、省、市(县)农业科技园区,将区域内的农业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在区域内形成技术示范、产业孵化和科技推广体系。二是在园区内部,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科技示范和服务带动周边地区农户致富。因此,应该加强园区内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和农业专家大院建设。其中,农业专家大院作为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特色,在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公共投入、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和完善。三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使全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形成相互连接、资源共享的科技服务体系。目前,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的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系统,已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系统网络建设,形成国家、省、市(县)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网络,使农业科技园新的技术推广体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4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培育国际化大型农业科技企业集团
企业是技术示范和转化以及产业带动的载体,没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就没有前途。一个良好的农业科技园区,必须重视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一是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效益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园区。龙头企业在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可依附于龙头企业的市场与经营,配合龙头企业的特定市场分工体系,发挥和利用自身有限资源优势,成为龙头企业的一部分。二是要着力加强对园区内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提高科技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所在区域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主导产业明确的科技型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按照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要求,利用“公司 农民合作组织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有效组织模式,组织企业与农民进行结合,进行专业化生产,开拓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双赢的局面,实现园区的规模经济效应,培育国际化大型农业科技企业集团。
2.5面向国际市场,建设园区内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我国已加入WTO,国际市场对农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论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新型模式,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必须走在前列,从而从周边地区的农户和企业做出示范作用。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推动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各个园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特点,突出特色,以提高区域农业带动能力和扩展科技推广深度为目标,建设若干个农产品加工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园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平台。二是以基地为载体,在园区内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标准化生产是建设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园区应引导企业和农民树立无公害、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意识,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
3结语
总之,农业科技园区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紧迫性,立足区域特色,建设科技农业、市场农业和信息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逐步使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农业产业化、农民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4参考文献
[1] 徐胜,姜卫兵,翁忙玲,等.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3):465-468.
[2] 吴亚荣,邱明强,王成兵.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29-330,332.
[3] 张金良,宋兆杰.加快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8(9);29-30.
[4] 贾彬.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下旬,2009(6):159.
[5] 陈莉.合肥市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2):111,113.
[6] 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16-120.
关键词农业园区;建设;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366-02
1农业园区发展的原则
1.1综合效益原则
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其生命力主要体现在集中展示性、友好生态性、高效经济性和辐射带动性等方面[1]。因此,园区发展必须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示范带动的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不同类型的园区在效益的体现上会有所侧重,但注重综合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和科技辐射带动效益将是园区发展的主导方向。
1.2科学规划综合集成原则
农业科技园区布分布在全国不同生态经济区域,是代表不同区域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经济单元。因此,做好园区科学规划将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园区应该是符合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具有超前展示性的农业先进技术集成、生产经营方式集成、发展模式集成的综合体[2-3]。
1.3科学评价多样发展原则
园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各地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采取相互借鉴、摸索前行的技术路线,在全国出现了规模不同、发展主体不同、类型多样的农业科技园区[4]。因此,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要本着多样并存、兼容并蓄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按照自身的发展路径自由成长和发展,避免一刀切、一个模子克隆,应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和方法评价和指导园区的发展。
2对策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对未来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对策[5-6]。
2.1注重全面协调,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机制抓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全面协调,就是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按照综合集成的方法,处理和解决园区建设和发展这个复杂系统的各种问题,使园区真正成为高效、协调,速度和效益相统一,数量和质量相统一,建设和保护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2.2加大园区科技能力建设,逐步使园区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组装集成的平台
能力建设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园区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科技能力建设和产业带动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基本的驱动力,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类型、模式多种多样,运行与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然而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一是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机制。根据当前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园区的发展特点,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机制系统,利用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以及农业专家大院等人员机构,将引进实用的农业高新技术转化成现实农业生产力。二是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机制。加大科技项目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项目在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通过与中央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项目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资助园区科研项目,引导外来资金进入园区,从而形成园区多样化科研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园区应该充分利用已经熟化的高新技术成果,结合新引进的高新技术,建立技术组装集成网络,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3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新载体
通过十几年来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不同区域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但这些园区之间联系较少,资源不能共享,限制了园区潜力的发挥。“如何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的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并利用起来,将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是整合农业科技园区的资源,建立国家、省、市(县)3级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应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有的成果,通过政府、市场、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等作用,连接国家、省、市(县)农业科技园区,将区域内的农业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在区域内形成技术示范、产业孵化和科技推广体系。二是在园区内部,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科技示范和服务带动周边地区农户致富。因此,应该加强园区内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和农业专家大院建设。其中,农业专家大院作为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特色,在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公共投入、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和完善。三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使全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形成相互连接、资源共享的科技服务体系。目前,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的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系统,已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系统网络建设,形成国家、省、市(县)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网络,使农业科技园新的技术推广体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4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培育国际化大型农业科技企业集团
企业是技术示范和转化以及产业带动的载体,没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就没有前途。一个良好的农业科技园区,必须重视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一是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效益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园区。龙头企业在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可依附于龙头企业的市场与经营,配合龙头企业的特定市场分工体系,发挥和利用自身有限资源优势,成为龙头企业的一部分。二是要着力加强对园区内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提高科技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所在区域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主导产业明确的科技型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按照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要求,利用“公司 农民合作组织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有效组织模式,组织企业与农民进行结合,进行专业化生产,开拓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双赢的局面,实现园区的规模经济效应,培育国际化大型农业科技企业集团。
2.5面向国际市场,建设园区内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我国已加入WTO,国际市场对农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论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新型模式,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必须走在前列,从而从周边地区的农户和企业做出示范作用。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推动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各个园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特点,突出特色,以提高区域农业带动能力和扩展科技推广深度为目标,建设若干个农产品加工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园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平台。二是以基地为载体,在园区内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标准化生产是建设现代农业和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园区应引导企业和农民树立无公害、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意识,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
3结语
总之,农业科技园区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紧迫性,立足区域特色,建设科技农业、市场农业和信息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逐步使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农业产业化、农民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4参考文献
[1] 徐胜,姜卫兵,翁忙玲,等.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3):465-468.
[2] 吴亚荣,邱明强,王成兵.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29-330,332.
[3] 张金良,宋兆杰.加快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8(9);29-30.
[4] 贾彬.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下旬,2009(6):159.
[5] 陈莉.合肥市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2):111,113.
[6] 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