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创新;提高;发展;体验;创造;鼓励;语言;活力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可以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等可以得到表现,得到认可。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应给予激励,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中,教师要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以表达、表现的机会,发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老师要对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知识原型,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完长方体后,我让学生闭目想象一个长方体,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来到了大沙漠。”我问他:“你怎么想到沙漠了?”学生回答:“我口渴了,在我面前有一个冰箱,冰箱里有大大小小的长方体饮料罐。”在教完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家设计桌布,有设计三角形的(说三口之家,每人坐一个角),有设计梯形的(适合两个人谈天),有给方桌设计圆形桌布的(理由是有一种整体美)。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多么活跃。
二、体验创新快乐,创造活力课堂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其次,我们要学会赞扬。失败是成功之母固然有道理,但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好的赞扬有时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教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问了一句:“猴王聪明吗?”学生回答:“聪明。”我接着又问:“如果猴王要5块、6块怎么办呢?”待学生说出后,我又及时地表扬了一句:“你们比猴王更聪明!”
三、运用鼓励语言,启迪创新思维
看下面的教学语言:对于梯形,动手折折、剪剪、拼拼,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操作,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状态下激活原有的相关“数学活动经验”,“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引导学生充分假设,大胆猜想,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11-9得多少?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小棒看一看。”“如果……怎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用自己喜欢的……”“你认为……”这些具有开放性、更体现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从学生在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理念,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开放性题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挑战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使用体态语言,增强课堂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印象,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外,还要辅以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注视、表情、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和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
总之,创新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创新;提高;发展;体验;创造;鼓励;语言;活力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可以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等可以得到表现,得到认可。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应给予激励,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中,教师要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以表达、表现的机会,发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老师要对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知识原型,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完长方体后,我让学生闭目想象一个长方体,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来到了大沙漠。”我问他:“你怎么想到沙漠了?”学生回答:“我口渴了,在我面前有一个冰箱,冰箱里有大大小小的长方体饮料罐。”在教完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家设计桌布,有设计三角形的(说三口之家,每人坐一个角),有设计梯形的(适合两个人谈天),有给方桌设计圆形桌布的(理由是有一种整体美)。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多么活跃。
二、体验创新快乐,创造活力课堂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其次,我们要学会赞扬。失败是成功之母固然有道理,但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好的赞扬有时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教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问了一句:“猴王聪明吗?”学生回答:“聪明。”我接着又问:“如果猴王要5块、6块怎么办呢?”待学生说出后,我又及时地表扬了一句:“你们比猴王更聪明!”
三、运用鼓励语言,启迪创新思维
看下面的教学语言:对于梯形,动手折折、剪剪、拼拼,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操作,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状态下激活原有的相关“数学活动经验”,“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引导学生充分假设,大胆猜想,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你们的猜想对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些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11-9得多少?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小棒看一看。”“如果……怎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用什么办法来验证?”“用自己喜欢的……”“你认为……”这些具有开放性、更体现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从学生在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理念,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开放性题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挑战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使用体态语言,增强课堂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印象,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外,还要辅以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注视、表情、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和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
总之,创新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会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