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革命叙事的观念嬗变——论《民的1911》与《血泪黄花》中的武昌起义

来源 :百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1年陆士谔的《血泪黄花》,到2011年方方的《民的1911》,作家们对武昌起义的叙述已有百年历史。这一百年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叙事策略和审美风格有着曲折跌宕的变化。《血泪黄花》作为第一部正面反映辛亥革命的小说,其在叙事策略和审美风格上有着怎样的探索?这种探索对于后来的革命题材小说的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而相隔百年后的《民的1911》是否仅仅完成了一次简单的回归?
其他文献
南京宁溧城际轨道交通高架60m+100m+60m连续梁桥跨度大、桥面窄、曲线半径小,其曲线效应导致结构产生多种变形耦合等问题。为此,对其进行不同梁格模型对比分析,并引入应力扰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治理和恢复的难度大。笔者的目的是通过筛选出对玉米植株中
<正>《三里湾》是作家赵树理在1953-1954年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从1955年1月开始,这部小说在《人民文学》上连载,后出单行本。当
《我不是潘金莲》是导演冯小刚颇具实验意味的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早在公映之前,关于圆形画幅的推介就成为吸睛利器;刚上映一周,又因为冯小刚与万达的骂战而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