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高考真题,关注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xins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18年高考命题特点与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内容遵循《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命题,在总结以往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时代性,更加重视思想性,更加重视对学生素养与能力的考查。试题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一)“稳”
  “稳”指高考内容稳定,各题型分值稳定,没有较大变化。
  (二)“变”
  试题在稳定中又呈现出几个新的变化:
  1.从分值上看,有细微调整
  例如,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有变化,从2017年的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变为“四选一”的题目,分值从5分降为3分,主观题分值增加了1分,诗歌鉴赏总分变为10分,比2017年减少了2分。
  2.从阅读量来看,有所提升
  全国卷Ⅰ为8800字,全国卷Ⅱ为8250字,全国卷Ⅲ为7900字,平均为8300字,比2017年提高了几百字。
  3.从题型上看,部分题型发生较大变化
  (1)语言文字应用题一改2017年成语、病句和语言得体分开设题的命题特点,将成语、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试题巧妙设置在一个语段当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把以往连续几年设置的句子填充题改为启事、书信等文段的修改,变为指向现实的语文学习内容,引导考生关注语言的具体应用;还出现了以前从未考过的流程图,从看图写话转向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2)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全国卷三套试题的选文由2017年的“两篇散文+一篇小说”的形式变为三篇小说。三篇小说的类型较为丰富,既有现代小说,又有当代小说;既有常规小说,又有回忆性小说、科幻小说等有创新写法的小说。
  (3)作文试题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其一,新材料作文又重新“杀”回高考,如以“幸存者偏差”为内容的全国卷Ⅱ的试题,立意较为宽泛,可写性较强,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前几年审题立意限制较多的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改进性尝试。其二,全国卷Ⅰ“给2035年的18岁的学生写一封信”和全国卷Ⅲ以三个标语为内容的试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并关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种与时俱进的作文命题,也是一个显著的变化。
  4.加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题型和分值的变化属于显性、表象的变化,而2018年高考则是更加重视考查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素养既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还包括思维。
  2018年高考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系社会生活,突出实际应用。2018年全国卷语用题的一系列变化表明高考加强了对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语感的考查。
  二是加大对思维的考查力度。2018年全国卷直接在赋分最多的作文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考查;而语言运用的框图题则通过要求考生描述图形,考查其思维建模能力。
  三是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考查。2018年全国卷提高了默写分值,继续考查文化常识,重视汉语文化,加强对书面语准确表述、谦辞敬辞规范用法、文段语体风格一致的考查。
  二、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基于2018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制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备考策略,是2019年备考的重中之重。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2019年的备考策略,那就是“培养与高考考查内容相一致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阅读速度,改善阅读品质
  以全国卷为例,从2016年到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预计2019年高考阅读量将会继续增加。为此,同学们必须努力提升阅读速度,改善自身的阅读品质。
  提升阅读速度的关键不是单纯提升读速,而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文本确定合理的阅读方法。
  1.非连续性文本:跳读、浏览和精读相结合。在阅读前,同学们可以先看后面的题目,并且带着题目的要求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词和句子,重在筛选信息。
  2.文学类文本:精读、细读和浏览相结合。如阅读小说类文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其整体结构和写作手法,用“找准三要素”的方法快速梳理小说内容,弄清楚“写了什么”;在梳理完主要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把握环境特点后,进而揣摩小说主题,学会分析鉴赏;同时还要注意从小说的叙述手法上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写”,如叙述人称、叙述顺序、叙述速度等角度,结合小说的中心思想去思考探究。阅读散文类文本要弄清主要手法和文章体式,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说理为主;再根据文章体式的特点,理清写作的线索(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线索、哲理变化线索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揣摩重点句段的含义。
  文言文大多选取人物传记,同学们要学会把握文体特点,根据传记特点理清文章线索,注意关键词语,进而筛选有效信息。
  (二)关注多种题型,加强题型训练
  近幾年语文高考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笔者预计2019年仍然会有不小的变化与调整。
  1.论述类文本阅读
  【变化预测】阅读选材和试题形式都可能有较大变化,主观题也有出现的可能。
  【备考策略】选取近几年浙江、江苏等省高考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进行练习。
  2.语言运用
  【变化预测】该题型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语文改革的“试验田”,新题型会不断涌现,旧题型也可能会“改头换面”出现。
  【备考策略】做好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在关注新题型的同时,对一些传统题型,如语段要点概括、一句话新闻、长短句变换、提取关键词、新闻点评等也要勤加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做到万无一失。   3.文言文试题
  【变化预测】多年未考的实词意义推断题、断句主观题、信息筛选概括题都有出现的可能。
  【备考策略】(1)实词意义推断题:可结合对材料的理解,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高频实词用法,进行强化记忆。(2)断句主观题:可结合对话标志进行断句,如“曰、云、言、谓、语”等;可根据重要虚词进行断句,如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且夫、初、唯、斯、今、盍、岂”,其前面一般要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其前后都可断句;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虚词“以、于、则、而、为”等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句首关联词“苟、纵、纵使、是故、是以、于是、向使、然而、无论、继而、纵使、然则、虽然”等,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此外,还可根据固定句式或词组进行断句,如“有所、无所、所以、有以、无以、以为、何所、是故、是以、至于、足以、何以、于是、然则”等,这些固定词组不能拆散。
  4.作文
  【变化预測】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漫画作文都有轮流出现的可能。
  【备考策略】关注题型特点,掌握审题方法。(1)材料作文:认真研究近五年全国卷试题,归纳材料特点和审题方法。同学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的关键句去立意,如2014年全国卷作文,材料结尾出现 “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这一关键句就是文章的核心立意。当遇到多个人或物的材料,则应寻找主要人物或事物,归纳中心事件,例如“主要人物或事物”通过“主要事件”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倾向”即为核心立意。(2)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抓住材料的核心事件和任务要求,按照要求展开写作。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立论式,即“提出观点—分析观点—联系实际—总结观点”,它的变体形式就是“引议联结”,即先简要引用材料,再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实际分析,最后回扣材料;另一种是驳论式,即先批驳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再展开论证分析,基本结构是“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指出路”。同学们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三)重视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现实
  这里所说的中华文化,既包括古代传统文化,又包括当代文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如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名句默写、成语、文段修改、谦敬词语修改等内容。但对文学文化(如对联)、思想文化(如先秦诸子思想)、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的考查都还是空白,有很大的考查空间,题型也会更加多样。考生除了关注传统文化,还要关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例如时代精神、社会热点、理论前沿等,不仅要关注,还要思考,更要认真准备。
  一是要锤炼思维,培养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时,应掌握从哲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外因综合作用、量变引起质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相互转化与对立统一规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联系发展与变化的观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肯定与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定律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时重要的思维方法。
  二是要关注时事,思考时事。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报纸杂志的评论,如《南方周末》《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风窗》等报刊的时事评论和新闻报道,结合所学知识,对一些观点进行理性的思考。
  三是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要熟练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又要对影响中国文化的儒家、道家等思想核心有较为清晰的理解。同学们可去阅读王力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杨鹏的《杨鹏解读〈道德经〉》等书籍,并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下中国的关系。
  (四)扎实复习课本,提升迁移能力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力度,我们以2018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翻译题为例:
  【全国卷Ⅱ第13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根据语境,其实不难判断第一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是“荐”。王涣已经去世,人们吃饭的时候弹弦唱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祭奠”。如果判断不了的话,再联系必修四《窦娥冤》一课中窦娥行刑前的唱词“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个“荐”的意思就是“祭奠”和“超度亡灵”之意。
  第二个句子的关键词是“狱”,联系课文《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即可迅速知道其是“案件”的意思。
  由此可见,高考非常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只不过方式不是那么直接,而是较为隐晦。在复习时,考生一是要高度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句式、思维经典结构等内容,要烂熟于心,随时取用;二是努力做到在微观复习的同时,积极从宏观上建构知识体系,把细小的知识点放在大的知识网络里去建构坐标,进一步培养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
  语文复习是一项长期而烦琐的复习,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需要同学们平心静气地积累知识和培养个人能力,切忌浮躁和急于求成。攻破重难点,关注社会时事,加强题型训练,相信同学们的语文成绩会不断攀升,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其他文献
题记:古代人的智慧是伟大的,每一个“伟大”都是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向古人学习,向古代学习,向古典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的含义。  早在建筑历史教科书上了解了意大利古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成就,我对这样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充滿好奇。  初到罗马,古老的建筑、窄窄的小巷让人印象深刻,街道上人不多,稀稀疏疏,偶尔从身边传来的摩托车声音,一瞬间就将你拉回五六十年代的老电影画面。灿烂的阳光照
期刊
在動画片《哆啦A梦》里,有一集讲述的是哆啦A梦想要帮大雄建造一个梦幻般的城市,一个能够自由自在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大人们唠叨的乐园,从而利用缩小灯把大雄变小,进入打印的乐园之中玩耍的故事。而“脑洞大开”的设计师,就为我们呈现了这么一个“小人国”的世界。
期刊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强化对理性思维的考查,突出對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查,关注社会发展,渗透数学文化,并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试题命制遵循考试大纲的各项规定,各种难度的试题比例适当,整套试卷难易合理.
期刊
掐指一算,到2018年冬天,我从事大学教师工作就整整十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十年前去应聘的场景,犹在我眼前。从一开始懵懵懂懂,慢慢摸索,直到今天,我才算真正了解大学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之处。  两次巧合,走上大学教师之路  从小到大,我有过很多次关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设想,但我的设想里面从来没有“大学教师”这个选项。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广告学,大四时,我一边在房地产公司实习,一边跟风考研,结果考上了,这成为我
期刊
新高三生踏上了高考的征程,未来一年,除了紧张备考,大家还要关注哪些信息呢?且来看看吧,没準就能帮助你找到一条通往高考的捷径!
期刊
说起高三,你会想到什么呢?是揪住你神经的倒计时牌,遮住你视线的书籍,还是无处不在的高考标语,集体振臂高呼的誓师大会?  高三,我们将与身边的同学一起,从稚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为了共同的目标,统一步伐,向前冲刺。这段奋斗的岁月,将会为我们日后勇闯世界积累下丰厚的资本。  同学们,高三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接下来的日子到底是晴是雨,是甜是苦,还得你们自己去经历才知道。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从不同的角
期刊
什么是“免费师范生”?从2007 年起,教育部直属6 所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新推行师范生免费制度,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有生活费补贴。考生被录取为这6 所学校之一的免费师范生后,必须与学校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中小学教育10 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 年。
期刊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一改“新”“难”的命题方式,回归“简”“易”的命题风格。全国卷Ⅰ物理部分,共有8道选择题,为“4力4电”,与2017年相比,多了一道电学选擇题,少了一道原子物理问题,而全国卷Ⅱ、全国卷Ⅲ皆为“4力3电1原子”,总体来说,试题对力、电、原子考查均衡。实验题、计算题依然为“一小一大”“一力一电”组合,试卷结构保持稳定,但得分率较以往有所提高,顺应课改和教改。
期刊
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顾名思义,就是研究食品里的科学道理及学习如何解决食品工业技术难题的专业。但就因为“食品”二字,它便成了父母眼里的“厨师专业”和一些同学口中的“吃货专业”。但其实这个专业没那么简单,我们做美食,是为了开发产品;我们吃美食,是为了进行感官评价。而且“做”和“吃”绝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不断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方式,帮助人们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学习“食”光  
期刊
【编者按】当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喊着“逃离北上广”时,一批新一线城市异军突起。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在科技与文化方面也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潮流。一个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城市不仅能给人以鲜活的生活体验,还能给我们提供难得的锻炼机会与实践平台。从本期开始,《求学》将带大家走进新一线城市,领略新一线城市里的高校之美。  在西安,度过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西安交通大学 魏玉会  在西安生活了四年,我早已忘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