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就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数学教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在此我就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教法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根据专业选择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教材选取既要保证基本的知识要点,又要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院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同时学院也可以根据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及讲解方法。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应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公共教材外,还可以编写配套的上机练习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添加相应的练习。如经管系,可在Excel中加入财务管理方面的数据处理练习;机电系,可在Power Point中加入产品报告的演示制作练习。
二、借助多媒体优势,加强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由于机房资源紧缺,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通常采用在教室上理论课,然后到机房上实践课的模式。这种上课模式没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不高。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避免以上缺点。具体实施方法:全部课程安排在机房,一人一机,实行讲练结合,即上课时教师先讲授知识点,然后立刻让学生上机操作,以加深对所学所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多媒体教学中的真实设计过程,提供真实的设计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处理信息和运用方法。特别是面临思维的多分岔口作方向选择的过程、探索失败的过程、思维受阻的过程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失败,并尝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作进一步的尝试,在必要的时候再作引导。总之,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逐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新的认知体系,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采取项目驱动及分层合作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系统的学习。这种方法有许多缺点,它偏重知识的灌输,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单项讲授为主,是代理式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而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做的项目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上课经常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导致学生上课有意见,教师上课有困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实行分层合作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是对上好其余的课程的基础,实行分层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在学生上完一周课后,先进行一次分层考试,然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这四个人是在四个等级里分别抽取一个。这样每个小组的实力都是相当的,而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基础好学生的可以充当老师,基础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同时教师的奖励重点也要以组为单位,如组内某个学生表现不佳,将影响整个组的成绩。为了使本组取得好成绩,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因为不愿影响整个组的成绩努力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推动互帮互学的学风。
四、举办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职业学校应每学期举办一次技能大赛。在竞赛规则和奖励上我们要作变通,如要求二、三年级的学生必须全体参加,奖励的重点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奖,其次为表现突出的个人奖,并在团体奖上加以限定,如发现本班学生有作弊者或有人没有参加竞赛,则取消该班获团体奖的资格;如本班某学生个人成绩突出,将为该班集体成绩加分,等等。为取得班级的荣誉,班里的学生就会相互帮助,团结一致,为班集体取得好成绩而努力。这样既能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可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明.计算机教学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成良.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3]尤國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数学教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在此我就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教法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根据专业选择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教材选取既要保证基本的知识要点,又要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院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同时学院也可以根据教育部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及讲解方法。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应用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公共教材外,还可以编写配套的上机练习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添加相应的练习。如经管系,可在Excel中加入财务管理方面的数据处理练习;机电系,可在Power Point中加入产品报告的演示制作练习。
二、借助多媒体优势,加强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由于机房资源紧缺,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通常采用在教室上理论课,然后到机房上实践课的模式。这种上课模式没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不高。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避免以上缺点。具体实施方法:全部课程安排在机房,一人一机,实行讲练结合,即上课时教师先讲授知识点,然后立刻让学生上机操作,以加深对所学所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多媒体教学中的真实设计过程,提供真实的设计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处理信息和运用方法。特别是面临思维的多分岔口作方向选择的过程、探索失败的过程、思维受阻的过程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失败,并尝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作进一步的尝试,在必要的时候再作引导。总之,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逐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新的认知体系,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采取项目驱动及分层合作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系统的学习。这种方法有许多缺点,它偏重知识的灌输,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单项讲授为主,是代理式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而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做的项目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上课经常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导致学生上课有意见,教师上课有困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实行分层合作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是对上好其余的课程的基础,实行分层合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在学生上完一周课后,先进行一次分层考试,然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这四个人是在四个等级里分别抽取一个。这样每个小组的实力都是相当的,而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基础好学生的可以充当老师,基础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同时教师的奖励重点也要以组为单位,如组内某个学生表现不佳,将影响整个组的成绩。为了使本组取得好成绩,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因为不愿影响整个组的成绩努力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推动互帮互学的学风。
四、举办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职业学校应每学期举办一次技能大赛。在竞赛规则和奖励上我们要作变通,如要求二、三年级的学生必须全体参加,奖励的重点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奖,其次为表现突出的个人奖,并在团体奖上加以限定,如发现本班学生有作弊者或有人没有参加竞赛,则取消该班获团体奖的资格;如本班某学生个人成绩突出,将为该班集体成绩加分,等等。为取得班级的荣誉,班里的学生就会相互帮助,团结一致,为班集体取得好成绩而努力。这样既能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又可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明.计算机教学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成良.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3]尤國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