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本文对找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切入点进行了论述,将调动员工积极性作为后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从党组织地位及组织建设两方面进行分析;接下来,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强化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应将其作为掌握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着重点;最后又提出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后勤管理;企业办公;管理对策
前言:为了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不仅应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营规划方面加强建设,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良好有序的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能够为企业文化的和谐贡献出积极的力量。在对外经济交流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企业更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竞争能力,维护竞争优势,以坚定可靠的后勤管理保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快速的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在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当中,后勤管理工作属于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加以重视。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原则的作用下,需首先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使企业员工能够自觉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形成统一的思想战线,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将严格细致的后勤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是在岗位聘用方面。对于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来说,必须选用政治思想正确、作风正派严谨、工作踏实认真、勇于挑战的干部作为后勤管理的合适人选。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后勤管理人员的作风纪律监督工作[1]。作为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者,应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只有使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能确保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二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在企业后勤管理的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党组织在其中的核心主导地位。企业部门的党组织应将党组织建设问题当成整个企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根据党员的分布情况,随时对整个党组织的设置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从而使党组织的配置方式尽量做到合理,真正实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另外,还应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使党组织的作用得以发挥,将党组织定位成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始终起到模范到头作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企业后勤工作做得更好。
二、以人为本,强化制度,掌握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着重点
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工作,同时更是人员方面的工作。因为物质类的工作归根结底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在企业后勤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能够妥善处理好人力工作的安排之后,其他方面的工作内容就会轻松许多。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主要应从以下原则来进行。应时刻关注职工及干部家属的生活,他们作为企业团队的大后方,干部职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做好了家属方面的工作,就在干部职工的组织安排工作方面成功了一半[2]。企业的干部职工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状态中时,往往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应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需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将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问题各个击破。例如可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及其他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并将重点放在养老托幼、物流快递以及维护修理等便民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方面,根据实际所需增添服务类别,提高服务质量。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新亮点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不得不对其产业结构和战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向。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将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就必须接受新观念、新方法的挑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新问题。对于后勤工作来说,加强创新、突出工作中的亮点是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3]。可以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活动来丰富生活体验,提升社区群众的生活品位。要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各类健身活动、演唱会、诗歌朗颂会、舞蹈等活动,激发他们健身运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文艺活动,如纳凉晚会、社区文艺汇演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
结论: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加强企业办公室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指出了后勤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提高企业后勤管理的切入点,并同时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着重点定位于以人为本及强化制度方面,提出了提高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蔡廷,孟祥才.三集五大"体系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3):277-278.
[2]齐新杰.吐鲁番电业局基于积分制的班组绩效管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33):125-126.
[3]谢延浩,孙剑平,申瑜.薪酬特征的个人—组织匹配与薪酬满意关系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 (06):67-68.
关键词:后勤管理;企业办公;管理对策
前言:为了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不仅应在企业技术能力和经营规划方面加强建设,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良好有序的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能够为企业文化的和谐贡献出积极的力量。在对外经济交流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企业更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竞争能力,维护竞争优势,以坚定可靠的后勤管理保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快速的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在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当中,后勤管理工作属于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加以重视。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原则的作用下,需首先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使企业员工能够自觉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形成统一的思想战线,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将严格细致的后勤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是在岗位聘用方面。对于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来说,必须选用政治思想正确、作风正派严谨、工作踏实认真、勇于挑战的干部作为后勤管理的合适人选。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后勤管理人员的作风纪律监督工作[1]。作为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者,应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只有使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能确保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二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在企业后勤管理的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党组织在其中的核心主导地位。企业部门的党组织应将党组织建设问题当成整个企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根据党员的分布情况,随时对整个党组织的设置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从而使党组织的配置方式尽量做到合理,真正实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另外,还应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使党组织的作用得以发挥,将党组织定位成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始终起到模范到头作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企业后勤工作做得更好。
二、以人为本,强化制度,掌握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着重点
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工作,同时更是人员方面的工作。因为物质类的工作归根结底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在企业后勤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能够妥善处理好人力工作的安排之后,其他方面的工作内容就会轻松许多。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主要应从以下原则来进行。应时刻关注职工及干部家属的生活,他们作为企业团队的大后方,干部职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做好了家属方面的工作,就在干部职工的组织安排工作方面成功了一半[2]。企业的干部职工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状态中时,往往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应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需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将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问题各个击破。例如可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及其他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并将重点放在养老托幼、物流快递以及维护修理等便民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方面,根据实际所需增添服务类别,提高服务质量。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新亮点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不得不对其产业结构和战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向。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将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就必须接受新观念、新方法的挑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新问题。对于后勤工作来说,加强创新、突出工作中的亮点是提高后勤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3]。可以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活动来丰富生活体验,提升社区群众的生活品位。要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各类健身活动、演唱会、诗歌朗颂会、舞蹈等活动,激发他们健身运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文艺活动,如纳凉晚会、社区文艺汇演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
结论: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加强企业办公室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指出了后勤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提高企业后勤管理的切入点,并同时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着重点定位于以人为本及强化制度方面,提出了提高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蔡廷,孟祥才.三集五大"体系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3):277-278.
[2]齐新杰.吐鲁番电业局基于积分制的班组绩效管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33):125-126.
[3]谢延浩,孙剑平,申瑜.薪酬特征的个人—组织匹配与薪酬满意关系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 (0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