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外交使节是个美国人,他最后鞠躬尽瘁,以身殉职。
1868年4月的一天,美国旧金山港口附近的工人和居民听说一支中国的外交使团即将乘船抵达,纷纷跑来看热闹。只见一艘来自太平洋彼岸的轮船缓缓靠岸,大清帝国的钦差严肃地从船上走下来,一身不折不扣的清朝官服打扮,可却是个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白皮肤的西洋人。有人喊了出来:“这不是我们美国的驻华公使蒲安臣吗?怎么成了中国的钦差?”
蒲安臣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凭什么代表中国出使美国?
蒲安臣于182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波士顿市一个拓荒者家庭,22岁时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1846年毕业后在波士顿当律师,并投身于政治。蒲安臣具有美国拓荒者的进取精神、正义感和追求平等的个性,他不遗余力地鼓吹林肯进行解放黑奴运动,并于1854年与几个反对黑人奴隶制的同志共同建立了共和党,还经常发表同情各地民族独立自由运动的言论。1861年,林肯总统任命蒲安臣为驻奥地利公使。可因为蒲安臣公开同情其统治下的匈牙利争取独立,奥地利政府拒绝他入境,于是蒲安臣又被改派到中国。
来华后,蒲安臣积极执行对华合作政策:开展“公正的”外交活动,以取代“武力外交”。“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相对于俄、法、德等国的横暴,蒲安臣赢得了清政府格外的好感和信任。
1865年8月,蒲安臣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律例》送给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得到此书后非常重视,奏请刊印。法国代办哥士耆坚决反对让清朝大臣学习国际法,而蒲安臣则坚持说服清廷要员摒弃陈腐的华夷观念,融入世界潮流中去。
1867年11月,担任驻华公使已达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恭亲王奕訢特意在总理衙门为他举行了宴会。蒲安臣很客气地表示,若今后中国遇到与各国不平之事,必十分出力。恭亲王一激灵,顿时想起一件事。
原来,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的十年修约之期将至,各国纷纷致书催促,清政府急欲事先遣使笼络各国。可是总理衙门发现偌大的“天朝”,通欧美语言,堪当此“重任”的人却寥若晨星。另外,采用什么礼仪也成了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
于是,恭亲王请蒲安臣替大清国出使欧洲,这样既没有语言障碍,也无所谓礼仪不通。蒲安臣初闻此议,也有点不敢相信,不过在恭亲王和其他几位相熟大臣的反复劝说下还是同意了。
于是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成立了,前美国公使蒲安臣摇身一变,成了代表中国皇帝出使欧美的钦差。清政府又任命了两名总理衙门章京会同蒲安臣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加上随员、译员一共30人。蒲安臣使团于1868年2月25日从上海出发,先乘船横渡太平洋到美国,然后又横渡大西洋赴欧洲,最后回到上海,历时两年八个月,先后访问了11个欧美国家。
蒲安臣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在这次出使中却表现得相当敬业。
在美国,每到一处,蒲安臣便代表中国政府慷慨演说,强调中国已走上“和平与进步”的大道,准备邀请美国传教士“到每一个山头、每一个山谷,树立闪耀的十字架”,并且准备“聘任美国工程师去中国开矿、筑铁路”。蒲安臣充满激情的演讲,所到之处均引起轰动。但是他的演说内容,根本就没得到过清政府的授权。目瞪口呆的清政府立即对外宣布:不承认这些演说。
蒲安臣还与美国国务卿签订了《蒲安臣条约》,约定两国互相开放、彼此保护侨民。该条约同样没有获得清政府授权。不过从字面上看,这的确是近代中国所签署的最友好、最平等的条约。清廷上下对美国在条约中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这一点备加赞赏,所以还是承认了这个条约。
《蒲安臣条约》方便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少人多地方的人民赴美国谋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排华风潮中,该条约为在美华人遮挡了许多风雨,维护了美国华工的权益。1879年美国国会的一项排华法案因为明显违反了《蒲安臣条约》,在中国政府的抗议下,被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否决。也因为这份条约,清政府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去美国留学。
在英国,蒲安臣使团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亲自接见,并得到保证:英国愿意促使中国持续稳妥地发展,尊重中国臣民的感情。从此,英国对华停止了“炮船外交”,直至义和团运动爆发。但在法国,拿破仑三世既不肯订立平等新约,又不肯做出英国那样的声明,代表团一无所获。
蒲安臣的原定计划是要联络英、法排拒普、俄,现在只得改变方针,向普鲁士下功夫。他到柏林觐见了普鲁士国王威廉和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前途未可限量,也发表了一份与英国相仿的声明。威廉国王还亲自与使团人员一一握手告别,亲切表示“愿长无相忘”。
最后,蒲安臣来到俄国,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呈递国书。令蒲安臣尴尬的是,沙皇对着他这位中国使臣大谈俄、美两国的交情,蒲安臣心头惆怅,加之一路鞍马劳顿,不耐严寒,第二天就病倒了。病中的蒲安臣每日忧心忡忡,他深知中俄边界问题断难妥善处理,又怕难以完成任务贻笑于人,再加上俄国的医学技术和医疗条件比较落后,最终于1870年2月23日在圣彼得堡以身殉职。
虽然中国的首位外交使臣是由美国人担任,但蒲安臣使团毕竟是作为中国政府出访欧美的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蹒跚跨出了晚清官员走向世界、迈向国际社会的第一步,而且这次出使得到了美、英、普等国政府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承诺,可谓不辱使命。
实事求是地说,蒲安臣并不认为中国与欧美列强是平等的,但他是一个好人,他认为中国人是需要保护的,而他作为优等民族的一员,有责任站出来保护这个民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蒲安臣的逝世写了如下悼词:“他对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和仁慈胸怀,已经越过国界,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今天,在美国加州旧金山附近和堪萨斯州,各有一座以蒲安臣命名的城市,加州的蒲安臣市建立于1909年,是一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1868年4月的一天,美国旧金山港口附近的工人和居民听说一支中国的外交使团即将乘船抵达,纷纷跑来看热闹。只见一艘来自太平洋彼岸的轮船缓缓靠岸,大清帝国的钦差严肃地从船上走下来,一身不折不扣的清朝官服打扮,可却是个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白皮肤的西洋人。有人喊了出来:“这不是我们美国的驻华公使蒲安臣吗?怎么成了中国的钦差?”
蒲安臣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凭什么代表中国出使美国?
蒲安臣于182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波士顿市一个拓荒者家庭,22岁时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1846年毕业后在波士顿当律师,并投身于政治。蒲安臣具有美国拓荒者的进取精神、正义感和追求平等的个性,他不遗余力地鼓吹林肯进行解放黑奴运动,并于1854年与几个反对黑人奴隶制的同志共同建立了共和党,还经常发表同情各地民族独立自由运动的言论。1861年,林肯总统任命蒲安臣为驻奥地利公使。可因为蒲安臣公开同情其统治下的匈牙利争取独立,奥地利政府拒绝他入境,于是蒲安臣又被改派到中国。
来华后,蒲安臣积极执行对华合作政策:开展“公正的”外交活动,以取代“武力外交”。“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相对于俄、法、德等国的横暴,蒲安臣赢得了清政府格外的好感和信任。
1865年8月,蒲安臣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律例》送给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得到此书后非常重视,奏请刊印。法国代办哥士耆坚决反对让清朝大臣学习国际法,而蒲安臣则坚持说服清廷要员摒弃陈腐的华夷观念,融入世界潮流中去。
1867年11月,担任驻华公使已达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恭亲王奕訢特意在总理衙门为他举行了宴会。蒲安臣很客气地表示,若今后中国遇到与各国不平之事,必十分出力。恭亲王一激灵,顿时想起一件事。
原来,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的十年修约之期将至,各国纷纷致书催促,清政府急欲事先遣使笼络各国。可是总理衙门发现偌大的“天朝”,通欧美语言,堪当此“重任”的人却寥若晨星。另外,采用什么礼仪也成了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
于是,恭亲王请蒲安臣替大清国出使欧洲,这样既没有语言障碍,也无所谓礼仪不通。蒲安臣初闻此议,也有点不敢相信,不过在恭亲王和其他几位相熟大臣的反复劝说下还是同意了。
于是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成立了,前美国公使蒲安臣摇身一变,成了代表中国皇帝出使欧美的钦差。清政府又任命了两名总理衙门章京会同蒲安臣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加上随员、译员一共30人。蒲安臣使团于1868年2月25日从上海出发,先乘船横渡太平洋到美国,然后又横渡大西洋赴欧洲,最后回到上海,历时两年八个月,先后访问了11个欧美国家。
蒲安臣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在这次出使中却表现得相当敬业。
在美国,每到一处,蒲安臣便代表中国政府慷慨演说,强调中国已走上“和平与进步”的大道,准备邀请美国传教士“到每一个山头、每一个山谷,树立闪耀的十字架”,并且准备“聘任美国工程师去中国开矿、筑铁路”。蒲安臣充满激情的演讲,所到之处均引起轰动。但是他的演说内容,根本就没得到过清政府的授权。目瞪口呆的清政府立即对外宣布:不承认这些演说。
蒲安臣还与美国国务卿签订了《蒲安臣条约》,约定两国互相开放、彼此保护侨民。该条约同样没有获得清政府授权。不过从字面上看,这的确是近代中国所签署的最友好、最平等的条约。清廷上下对美国在条约中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这一点备加赞赏,所以还是承认了这个条约。
《蒲安臣条约》方便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少人多地方的人民赴美国谋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排华风潮中,该条约为在美华人遮挡了许多风雨,维护了美国华工的权益。1879年美国国会的一项排华法案因为明显违反了《蒲安臣条约》,在中国政府的抗议下,被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否决。也因为这份条约,清政府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去美国留学。
在英国,蒲安臣使团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亲自接见,并得到保证:英国愿意促使中国持续稳妥地发展,尊重中国臣民的感情。从此,英国对华停止了“炮船外交”,直至义和团运动爆发。但在法国,拿破仑三世既不肯订立平等新约,又不肯做出英国那样的声明,代表团一无所获。
蒲安臣的原定计划是要联络英、法排拒普、俄,现在只得改变方针,向普鲁士下功夫。他到柏林觐见了普鲁士国王威廉和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前途未可限量,也发表了一份与英国相仿的声明。威廉国王还亲自与使团人员一一握手告别,亲切表示“愿长无相忘”。
最后,蒲安臣来到俄国,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呈递国书。令蒲安臣尴尬的是,沙皇对着他这位中国使臣大谈俄、美两国的交情,蒲安臣心头惆怅,加之一路鞍马劳顿,不耐严寒,第二天就病倒了。病中的蒲安臣每日忧心忡忡,他深知中俄边界问题断难妥善处理,又怕难以完成任务贻笑于人,再加上俄国的医学技术和医疗条件比较落后,最终于1870年2月23日在圣彼得堡以身殉职。
虽然中国的首位外交使臣是由美国人担任,但蒲安臣使团毕竟是作为中国政府出访欧美的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蹒跚跨出了晚清官员走向世界、迈向国际社会的第一步,而且这次出使得到了美、英、普等国政府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承诺,可谓不辱使命。
实事求是地说,蒲安臣并不认为中国与欧美列强是平等的,但他是一个好人,他认为中国人是需要保护的,而他作为优等民族的一员,有责任站出来保护这个民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蒲安臣的逝世写了如下悼词:“他对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和仁慈胸怀,已经越过国界,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今天,在美国加州旧金山附近和堪萨斯州,各有一座以蒲安臣命名的城市,加州的蒲安臣市建立于1909年,是一个华人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