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的行动研究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是以丝绸纺织为特色的职业学校,经过30多年的专业建设,纺织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示范专业、省首批特色专业、苏州市精品专业,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特色效应。本文从基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的角度,依托盛泽区域纺织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探讨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中职纺织  专业群
  一、概念的界定
  1.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2.纺织产业集群
  纺织产业集群是指以丝绸纺织为主体而形成的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品关联,围绕该产业链出现的纺机、染料助剂、丝绸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性行业,其内在紧密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企业构成一个庞大的丝绸纺织产业集群。
  3.专业群
  专业群是中等职业学校对应区域经济中某一个支柱产业链即产业上下游联系链条而发展形成的办学载体,一般以对应产业核心环节的主干专业为主,围绕服务和支撑主干专业、具有共同的主干课程和实训条件的若干专业共同组织形成校内的专业群。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第二,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
  一、基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三个定位”研究
  1.基于盛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定位
  盛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丝绸纺织重镇。目前,全镇拥有各类纺织企业2300多家。根据统计,截止2012年年底,全镇拥有无梭织机13.4万台,年产各类纺织品120亿米,化纤纺丝能力达325万吨,印染后整理产能为40亿米,已经形成一条从制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盛泽的纺织产业已从传统的块状经济向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拥有6000余家丝绸商行,经营10多个大类、数千个品种的纺织品。交易额达1000多亿元,荣获“中国纺织服装20年杰出市场”称号,被誉为“中国第一布市”。
  2.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研究定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最早是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培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等方面。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钱颖一(1999)运用“栖息地”(habitat)的概念来解释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 江浙的学者对产业集群问题从区域经济(张仁寿,1999;武云亮,2003)、制度变迁(林毅夫,2003)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也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为我国产业集群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基于我校纺织专业发展定位
  纺织专业源于1981年我校创办时的丝绸工艺,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纺织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示范专业、省首批特色专业、苏州市精品专业,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特色效应。我校纺织专业拥有先进的实训基地设施,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是省批准立项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也是全国纺织行业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吴江区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学校、吴江人社局、企业三方共同出资以新模式建设的吴江区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深度结合的典范。
  三、基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的实践
  1.形成以纺织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的资源共同体专业群
  一所职业学校开设重点(特色)专业,必然是学校积累该专业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师资队伍和与这些专业相关联的资源,这些资源条件反映了学校本身的行业基础,这个基础与社会行业(产业)基础是一致的,是社会行业(产业)基础在校内的反映。
  我校创办于1981年,其前身为1935年创办的初级丝绸职业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由地方独特的纺织产业而诞生学校,始终与丝绸纺织紧密相连。从民国时期的丝绸培训学校→丝绸职业中学→丝绸职工中专→苏州丝绸中专,纺织兴则学校兴,学校兴则品牌就响,人才素质就高,反过来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近几年,学校根据《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发展规划》《吴江市丝绸纺织产业振兴计划》,结合特色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纺织重点(特色)专业,先后创建了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丝绸工艺与贸易,纺织技术,纺织机械装配与自动控制,染整技术等专业,形成具有优势纺织专业群。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了二个纺织实训基地。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除了一大批老的专业老师成为了“双师型”老师外,新进的专业教师均要求具备研究生学历,使纺织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目前,纺织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示范专业、省首批特色专业、苏州市精品专业,形成以纺织专业为核心的资源共同体专业群。
  2.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质要求和学生就业发展潜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延伸、以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适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我校根据上级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对盛泽区域纺织产业的调研结果,制定了《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纺织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在专业课程模块的构建上,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实践课为专业平台模块;以技能资格证书考核为主的成才模块和专业选修的拓展模块。根据纺织产业岗位要求,设置项目化的核心课程组成的多专业方向的活模块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推行“理实一体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实训和实习的实践课时平均占5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有机融合。纺织专业教学着力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
  课程评价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纺织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确定技能考核内容。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将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专业群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应为:(1)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2)校企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3)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4)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实训基地由技术展示中心、操作技能训练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和技术研发服务中心组成。在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上,应本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导向、技术先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公共实训基地新格局,创新实训基地运作管理模式。
  我校纺织实训基地即吴江市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正是按此模式建设运作管理的。由人社局、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出资建设,市场化运作。实训基地占地约60亩,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设有纺织机械实训中心、现代纺织实训中心,中心涵盖了小样试织区、准备加工区、织造加工区、机械维修区、电子维修与装配区等功能性区域,拥有工位600余个。除了满足我校纺织专业学生实现工学交替、教师培养外,更为社会提供再就业培训、产品研发、技能鉴定等一系列的功能性服务,实现了校企合作“零距离”无缝对接。
  四、基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的注意问题
  1.专业调研
  一方面获得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行业产业发展动态信息,以此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态势,搞清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区域行业发展的重点,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为学校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调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方向。如我校纺织专业群建设,在行业协会、行业技术骨干、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市场调研,对纺织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建立以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为重点(特色)专业,并形成了纺织品检测与贸易、纺织品设计两个专业方向。针对纺织专业职业岗位(如浆纱工、整经工、织布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纺织纤维检验工、推销员、机织小样织样工、机织面料工艺分析工、纺织面料成分检测工等),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并落实到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中。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小样试织实训和纺织纤维检验实训,学生掌握了纺织纤维检验、面料分析、面料设计、试织小样、推销产品等系统知识,技能水平有效提升,可以满足企业需求。
  2.顶层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对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教师团队、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设计要有高度,应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专业看专业。我校针对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进行纺织专业群顶层设计,培养出的纺织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够满足纺织企业岗位的需要,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而且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3.服务、辐射
  主要指如何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对内形成学校专业之间的交流与资源共享,对外通过校际合作交流,利用现代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我校与人社局、企业三方出资共建的吴江市现代纺织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发挥了此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凸现专业群所带来的服务与辐射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要从盛泽区域纺织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校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长期积累的优势构建起一个以纺织重点(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纺织专业群,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3] 石伟平 ,周加仙. 斯坦豪斯的课程理论概述[J].中国教育资料,2002(2).
  (注: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苏州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中职纺织专业群建设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常用、最安全、固定性最好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儿科输液,即使是患儿在清醒状态下,—般活动也不会影响连续输液,而目放置静脉留置针也方便可靠。笔者通过多年
通过对试验样品矿石性质、嵌布特征的详细研究,分别进行了重选、磁选以及重一磁联合等选别流程试验,最终获得高品位的石榴子石产品,为该石榴石的工业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正】 创造教育是我国八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一种新观念、新课题,已受到普遍关注。实施创造教育的的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今教学改
结合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实践,阐述了企业办学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发展中存在的办学政策、办学定位、办学经费、师资培养等方面问题,依据国家中
据悉,由英国利物浦大学学者组成的一支科考队伍近日在南大西洋的洋底发现巨量的金属物质。该科考队伍沿着从巴西至纳米比亚的航线,对洋底的岩石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
燕山期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导致辽西频繁地火山喷发。巨星火山灰一次次覆盖火山周围丛林和湖沼.掩埋了各种生物,形成学术价值极高的化石库(fossillagerstatte),尤其是鸟类和昆虫化石
[摘 要] 苏州方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大力弘扬,对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人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法,让幼儿感受与学习苏州方言,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也分别从音乐式教学、感触觉教学、动画式教学阐述教学内容以及目的,是幼儿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伟大尝试。  [关键词] 苏州方言 方言教学 幼儿教育  苏州方言,俗称“苏州闲话”,属于吴语。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
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鄂西宁乡式铁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特征、主要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对其矿物组成与主要矿物嵌布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根据矿石铁、磷含量及酸碱度等特征
中高职衔接是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应在政府的统筹
李家河水库大坝是陕西省在建的碾压混凝土薄高拱坝。建坝基础要求微风化Ⅱ类岩体。坝基岩性为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建基条件较好。但坝基开挖后局部岩体受构造、风化影响,存在一定的缺陷,不满足建基要求。通过对建基面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论证,提出对不满足建基要求的岩体进行挖除换填、锚固、灌浆等工程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