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地质条件及勘探参数对建筑地基基础选型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地基强度要求及建筑物沉淀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的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选择方案,以达到规范要求的目的。
  关健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选型;变形分析
  0 引言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对于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建设工程人员必选选择合理正确的地基基础,在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地基基础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及地基土条件工程要求。现以实践工程项目,就地基基础选型问题作相关分析研究。
  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属超高层建筑,建筑平面形状呈“凹”字形,建筑东西两侧为塔楼,中间为裙房,塔楼和裙房之间设沉降缝;西侧高塔为超高层,共35层,总高约200m(结构高度180m),长宽为66.60m×42.00m,东侧低塔为高层,共17层,总高约80m(结构高度68m),长宽为66.60m×31.00m,两个塔楼中间为五层裙房,高约18.6m,长宽为45.55m×54.80m;场地整体设4层地下室,为大底盘不设缝,深约22.8m。高塔(超高层)部分荷载标准值约950KN/m?,单柱荷载标准值约50000~60000 KN;低塔(高层)部分荷载标准值约420KN/m?,单柱荷载标准基础,单桩极限承载力25000~30000kN。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海成二级阶地。经钻探揭露,场地岩土层由素填土(Qml)、第四系中更新统(Q2mc)和第四系下更新统(Q1mc)以及上第三系上新统(N2m)的海相、海陸交互相沉积层构成。其中①层素填土,松散,层顶平均标高为18.14m,平均厚度为2.41m;②层粘土质砂,松散~稍密,层顶平均标高为15.28m,平均厚度为5.27m;③层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10.00m,平均厚度为2.42m;④层砾砂,稍密~中密,层顶平均标高为7.58m,平均厚度为6.69m;④-1层粉质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0.90m,平均厚度为3.18m;⑤层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3.45m,平均厚度为9.83m;⑥层砂质粘土,可塑,层顶平均标高为-13.28m,平均厚度为1.75m;⑦层粘土,可塑~硬塑,层顶平均标高为-15.03m,平均厚度为13.73m;⑧层粘土,硬塑~坚硬,层顶平均标高为-28.76m,平均厚度大于50m。
  3 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不仅需要满足地基土的强度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建筑物的变形要求,主要是满足沉降变形的要求。
  3.1 地基土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地面标高约为16.50m,±0.00标高为17.80m,基坑开挖深度自±0.00标高向下24.10m,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6.30m,而⑤层粘土的层顶平均标高为-3.45m;因此基坑开挖后基底土层主要是⑤层粘土层,零星分布有④层砾砂,由于两者工程性能差异不大,均按⑤层粘土层考虑。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k=220kPa.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约22.80m,考虑基坑开挖后基底土层的卸荷效应,其基底地基土承载力应进行深宽修正,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第5.2.4条承载力公式:
  fa=fak+ηbγ(b-3)+ ηdγm(d-3)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2.4)式。
  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可知①层素填土、②层粘土质砂和③层粘土取天然重度;④层及其以下取有效重度,水重度9.81 kN/m3,各土层的重度取表3中数值,各土层的含水量、孔隙比取表1中数值。经计算:④层γ’?=11.19 kN/m3,④-1层γ,?=8.90kN/m3,⑤层γ,?=7.87 kN/m3,据此γm≈14.16 kN/m3。由于⑤层粘土孔隙比大于0.85,修正系数取ηb=0、ηd=1.0;
  因此,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v=fak+ηbγ(b-6)+ ηdγm(d-3)=220+1.0×14.16×(23-3)=483.2 kPa;
  根据设计要求,西侧超高层塔楼的荷载标准值约950KN/m?(即950kPa),东侧高层塔楼荷载标准值约420KN/m?(即420kPa),裙房部分荷载标准值约190KN/m?(即190kPa)。
  对比东西塔楼以及裙楼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初步判定东侧高层塔楼以及裙房可采用天然地基深基础,以⑤层粘土作为主要地基持力层;而西侧超高层塔楼不能采用天然地基,适合采用桩基础,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以⑧层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
  3.2 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分析
  根据上节分析,东侧塔楼以及裙房可采用天然地基,西侧塔楼适合采用桩基础。若要保证该工程的质量安全,东、西塔楼均需满足沉降变形要求;相应的沉降分析如下:
  Ⅰ、东侧塔楼: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以⑤层粘土作为地基主要持力层,当基坑开挖至基底,基底⑤层平均厚度为6.98m,⑥层平均厚度为1.75m,⑦层平均厚度为13.73m,以下均是⑧层粘土,厚度深达地下100m,计算沉降变形时均取平均值。
  利用分层综合法估算其沉降量如下:分层厚度取0.4b,b=31.0m,即取12.4m,考虑地层的变化,上部分层厚度对应取地层变化处作为分层点,⑧层粘土按0.4b进行分层。计算公式为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5)式。
  然后利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附录K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下角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表计算附加应力,其中L/b=2.15,计算深度ā0i≈(0.1~0.2)āCi;同时利用σc=γ*Z(γ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⑥层γ,=7.95 kN/m3,⑦层γ,=8.13kN/m3,⑧层γ,=8.89kN/m3,求自重压力,并根据该规范5.3.5条最终变形量计算公式,计算出分层沉降量,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用分层综合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表
  Ⅱ、西侧塔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⑧层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根据设计要求单桩极限承载力为25000-30000kN,要满足如此高的强度要求,应对其桩径和桩长进行估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6条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3.6)式。
  在此,以桩径φ=1200mm,桩长95.81m的钻孔灌注桩为例,估算单桩沉降量,单桩极限承载力按30000kN计算,依据单桩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假设单桩的沉降主要由桩端以下土层压缩而成,桩侧摩阻力以一定扩散角向下扩散,扩散到桩端平面处用一等代的扩展基础代替,扩展基础的面积为Ae,相应的沉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5)式。
  經计算: 为17.59°,γ,为8.69kN/m3,混凝土按 2.45t/m3,经计算Ae=199.22m2,直径为15.93m,桩顶设计荷载按F= 15000kN,G=G土+ G桩=164916.79kN+2600.37 kN=167517.16kN,σ0=83.62kPa,即在扩展基础底面以下土中的应力σz可根据基础底面附加应力σ0和布辛涅斯克(Boussinesq)解确定,由于桩端平面以下仅有⑧层粘土,利用分层综合法,分层厚度取0.4b(圆形面积等代成正方形),b≈10.0m,即取4.0m;利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K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α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ā表计算附加应力。
  根据表1,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分析,东、西两塔楼沉降计算深度若按ā0i≈0.1āCi控制,可以估计压缩层深度均在第7层分层处,累计总沉降量分别为136.04mm和201.50mm;若按ā0i≈0.2āCi控制,可以估计压缩层深度均在第6层分层处,累计总沉降量分别为130.48mm和192.09mm,基本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4条规定的地基变形沉降允许值(计算时,东侧塔楼压缩模量当量平均值为13.57,由于p0≥fak,ψs=0.5073)。
  考虑超高层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桩长长达95.81m,属超长桩;根据邻近工程经验,采用钻孔灌注桩的后压浆施工工艺,单桩极限承载力一般可提高20-30%,单桩承载力按提高30%计算,对于桩径φ=1200mm,单桩极限承载力满足30000kN时(即提高前为21000kN),其桩长为66m,按照上述超高层建筑的单桩沉降量计算方法,经计算,当计算深度满足按ā0i≈0.2āCi时,累计总沉降量为217.80mm,满足规范要求。
  4 工程动态分析
  该项目目前仍在建设中,东侧塔楼建成已一年多,西侧塔楼已建至30层,东侧塔楼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西侧塔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工艺;西侧塔楼设计时工程桩桩径φ=1200mm,桩长分别为56m和66m,对应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26000 kN和30000kN,经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从现有的沉降监测结果,东侧塔楼的目前总沉降量(含基坑底板沉降量)略大于40mm,西侧塔楼沉降量目前接近20mm,沉降量均不大,足以印证地基基础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勘察成果的可靠性。
  5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不但能节约工程投资资金,还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点,只有做好此处基础点,才能继续工程的建设施工,从而得到满意的工程建筑。
  参考文献:
  [1] 杨卉、孙昱斌.基础类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建筑施工.2007(11).
  [2] 陈兰云、杜宁、吴育萍、李建华.地基处理方案的模糊判别选择[J].地质与勘探.2004(04)
其他文献
摘要:某电厂二期工程锅炉燃烧系统风量测量自投产以来,一次风在高负荷段出现超量程,二次风量测量装置经常出现堵塞,出现测量数值波动较大,引起CCS调节异常,针对此问题,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通过对测量装置进行换型改造,彻底解决了锅炉风量测量不准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一次风;二次风;测量不准;测量装置  前言:某电厂二期工程为2×330MW热电联产机组,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电气工程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建筑电气工程的特性分析  1.1建筑工程质量的不稳定性  建筑电气工程由于涉及的诸多因素,如原材料、设备、气候、人员、建设周期等,这些因素本身并不是固定的,如原材料的选择上不同的施工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尽量选择自己所爱好的;设备效率的高低以及设备工作时限也会有变
期刊
摘要:建筑变配电是建筑电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高层智能建筑的变配电系统组成、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供大家借鉴。建筑供配电是建筑电气的重要内容,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建造成本。只有经过仔细的研究探讨,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因地制宜,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建筑供配电系统工程。建筑变配电是建筑电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高层智能建筑的变配电系统组成、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供大家借
期刊
摘要:随着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变电设备状态进行检修不容忽视,设备的运行也必须安全可靠。对变电站的变电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就要有设备状况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本文将对变电设备的状况进行分析,做好状态检修工作,力求检修质量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状态检修;变电设备;电网;可靠性  随着电网规模、供电设施的大幅度扩充,供电能力、安全可靠性和供电
期刊
摘要:介绍了某复杂地层钻探施工地层岩石概况,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责任心,采取综合治理护壁堵漏措施,保持井壁稳定,在安全钻进基础下,采取取心措施,确保难采地层的取心质量。  关键词:复杂地层;钻探;护壁堵漏;孔壁稳定;安全钻进;难采地层;取心技术  施工区位于川陕交界的大滩乡,其地质构造复杂,地表风化层较厚,且软硬交替频繁,岩石坚硬、破碎、酥散,钻进中经常发生垮塌、掉块、超径、缩径、漏失等,不仅成孔困
期刊
摘要:在国内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电网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进步,电网在范围方面、运行方面等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国家电网在运行方面所投入的综合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多。然而,随着电力系统投入自动化技术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逐渐突出了不少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如电力系统故障、停电事故等,此类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电网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展开研究,对其现
期刊
摘要:在工程中,机电安装是一个大概念,具有精度要求高、技术先进、工艺复杂、组织协调难度大较等特点,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整个工程意义重大。本文就机电安装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机电;机电安装;施工管理;  机电安装施工工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工程过程中,在整个工程中处于一个重要的环节。机电施工工程具有工期紧边施工边进行二次工程的特点,在实施机电施工时不仅要健全工程管理机制,随时完善补充机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材料大量投入使用,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在变电站土建设计中影响其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从而找到今后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努力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土建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工程施工  1 变电站土建结构常见的安全与耐久的问题  1.1混凝土质量不过关  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强度指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建筑业的发展涉及环节众多,其中,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是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发展的建筑工程要求,机电设备的安装也更加追求安全、高质量、低成本。本文对当前建筑机电设备的管理内涵做出简要论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要点。  关键词:建筑机电;建筑业;管理  一、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涉及内容广泛,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商业施工、居住施
期刊
摘要:“标准工艺”创优的应用,是对电力工程质量、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成熟经验、有效措施的总结与提炼而形成的系列成果,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推广等特点,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创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标准工艺;创优;成果推广  1概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的目标,引导工程参建单位更好地创建优质工程,提高电网建设工程整体移交水平,建设坚强电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