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来临,对宝宝的肌肤来说,实在是一大挑战。因为寒冷的气候,让原本皮肤状况不太好的宝宝,情形往往会更加严峻。因此,呵护宝宝粉嫩肌肤,是妈妈要做到的。那么,哪些皮肤问题在冬季容易出现呢?
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是因为过敏体质所引起的皮肤问题,是一种反复发生的瘙痒性皮肤炎,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肤问题之一。其诱发原因有三种:遗传性体质,干冷和温差过大的气候,经常接触过敏原(如易过敏食物、粉尘等)。
表现
首先会出现红红的湿疹状,皮肤表面呈现粗糙感、发红,甚至有脱皮及千痒现象,有时也会有小水疱。1岁以下好发于脸颊;1~2岁时,这种现象会延伸到四肢外侧;2~3岁之后,则会出现在关节弯曲处。
护理对策
1 降低洗澡水温度。洗澡水的温度不要太高,以不超过39℃为好,建议使用宝宝专用的沐浴露,不要使用成人沐浴露或肥皂,以免宝宝皮肤表面原有的天然油脂和保护层都被洗掉。
2 穿着棉质衣物。为了避免较硬衣料摩擦皮肤受到刺激,宝宝穿着衣物应以吸汗透气的纯棉布料为主。
3 增加居家环境的湿度。冬季无论是使用空调、暖气,都会使室内空气变干燥,应适当开加湿气或湿布擦地,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4 将宝宝的指甲剪短。由于感觉痒,宝宝可能会用手去搔抓发痒处,为避免皮肤一再受到刺激而发炎甚至是细菌感染,最好将宝宝的指甲剪短。
冻疮
冻疮是皮肤过度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所致,多发于冬季及早春季节,常见于宝宝的手指、足趾、耳廓、足跟等部位。当天气寒冷,宝宝穿得不够多,在室外玩耍的时间又很长,袜子、鞋、手套打湿了没有及时更换,衣服、鞋太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时,就容易患上冻疮。
表现
被冻伤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变,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者出现水疱。水疱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
护理对策
如果已经有冻疮了,可用大葱的根煮水擦洗冻处,边洗边按摩,然后涂上冻疮膏。假如局部皮呋破溃,要带宝宝去医院皮肤科诊治并处理,以免发生感染。
预防方法
1 尽量避免让宝宝食用或接触到过敏原,比如海鲜、坚果类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居家环境如尘螨、蟑螂、宠物毛屑、室内的花粉等。
2 洗脸或洗澡过后,用婴儿专用护肤品,每天多次的薄涂,为宝宝皮肤保湿。
预防方法
1 适当穿衣,注意随天气改变而随时增添衣服。冬天要给宝宝准备好出门穿的棉衣、手套、帽子和厚袜。但不能穿太紧,过紧的衣物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而且不利宝宝活动,易导致宝宝出现冻疮。
2 吃饱肚子。宝宝身体产热需要食物供给能量,冬天需要热量较多,因此,外出活动前要让宝宝吃饱。
3 适量运动。宝宝外出要有适量运动,如小跑、快步走、爬梯子、玩球等,即使是刚刚会站立的小宝宝,也不要老抱着,应该把他放在地上,大人双手托在宝宝腋下,让宝宝跳一跳、蹦一蹦。宝宝户外运动能产热,运动后如出汗一定要檫干,回家后及时更换汗湿的鞋袜。
4 不要在室外玩得时间过长。寒冷的时候勿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一般30分钟到1个小时就可以了,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在室外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
5 以前发生过冻疮的宝宝,入冬后更要提早及时防护、保暖。
皲裂
皲裂是宝宝在冬季节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宝宝皮肤无论在功能上或结构上都与成人有很大差别,显得特别娇气敏感,易受刺激和感染。
随着气温的下降,湿度也在相应下降,空气中水分渐渐地减少,因而使人体皮肤的血液循环变得较差,加上宝宝皮肤柔软薄弱脂质少,皮下水分又容易流失,所以抵抗力弱。皮肤黏膜尤其是口唇、口角、小脸蛋、背部、臀部及小腿外侧的皮肤很容易发干爆皮或裂开,需要妈妈格外地精心护理。
表现
皲裂一般表现为手、足、脸部皮肤干燥,增厚,还有脱皮的现象。宝宝的皮肤在顺皮纹的方向会出现一些裂口,其深浅、长短不一,经常伴随有出血和触痛,严重地影响着宝宝的正常学习和运动。皲裂的皮肤往往较为疼痛。
护理对策
如果皲裂不严重,只需给宝宝涂上保湿的润肤霜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已经发生了皲裂,妈妈可以将宝宝的手和足浸泡于热水中10~20分钟,待角质层泡软(常说的泡白了),涂上一些脲素软膏或水杨酸软膏,再用保鲜膜制成手套封包一小时后再取掉,每晚一次,效果比较好。如果比较严重,可以带宝宝去看皮肤科。
预防方法
1 宝宝洗完手和脸以后,一定要赶快擦干,马上涂护肤霜,避免冷风直吹,这样才能保护皮肤不受伤害。
2 在风沙较大或较冷的天气里,尽量少带宝宝外出,即使外出,也要保护好手、脚、脸。
3 宝宝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致使营养不平衡也是引起皮肤皲裂的原因。因此,妈妈要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要多吃鸡蛋黄、肝、牛奶、豆类、胡萝卜等含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
4 宝宝所处的环境也要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湿润,这样有利于宝宝恢复。
5 冬季要尽量少让宝宝玩冷水、沙土。
6 在外玩耍时,要注意给宝宝戴好手套,避免受过冷空气的刺激;洗手时不要用肥皂,而应用专门的婴儿皂或是含有蜂蜜、牛奶成分的香皂。平时要多用温水泡手,外擦凡士林乳剂或防裂膏。
7 日常生活中要给宝宝选用儿童专用的护肤品,对于患有手足癣、湿疹的宝宝应积极治疗。舌舔皮炎
冬天,嘴唇周围很容易失水,宝宝常常觉得又干又痒,就会不自觉地用舌头去舔,舔得嘴巴周围都是红红的。其实这样很不好,不光起不到湿润的效果,反而使水分更容易挥发。
表现
反复用舌头舔口唇周围的皮肤,医学术语叫作舌舔皮炎。经常反复的唾液浸渍,引起唇周皮肤炎症,出现红色小斑疹、小丘疹、皲裂,乃至皮肤有细小的脱屑,最后形成黑褐色的色素沉着。边界清楚,形成近唇的环状形态。由于局部皮肤感觉不适感,周而复始,造成了恶性循环,加重皮肤损害。如果舌舔偏向一侧,口周黑圈就向该侧扩展,好像长了尾巴一样。
护理对策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有消炎止痒作用的软膏,每日分次涂布于皮损处,约1周左右可获痊愈。另外,还可内服一些清热解毒的小中药,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及导滞丸(丹)等。
预防方法
1 让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油炸和刺激性食物,以免体内生热导致嘴唇干裂。
2 妈妈要避免宝宝舔吮口唇的动作,纠正宝宝舌舔的不良习惯。
3 吃完饭以后和入睡之前,可以给宝宝口周涂上一层润肤油,嘴唇涂儿童专用润唇膏,以保护嘴唇的湿润,减少口周的不适感。
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是因为过敏体质所引起的皮肤问题,是一种反复发生的瘙痒性皮肤炎,为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肤问题之一。其诱发原因有三种:遗传性体质,干冷和温差过大的气候,经常接触过敏原(如易过敏食物、粉尘等)。
表现
首先会出现红红的湿疹状,皮肤表面呈现粗糙感、发红,甚至有脱皮及千痒现象,有时也会有小水疱。1岁以下好发于脸颊;1~2岁时,这种现象会延伸到四肢外侧;2~3岁之后,则会出现在关节弯曲处。
护理对策
1 降低洗澡水温度。洗澡水的温度不要太高,以不超过39℃为好,建议使用宝宝专用的沐浴露,不要使用成人沐浴露或肥皂,以免宝宝皮肤表面原有的天然油脂和保护层都被洗掉。
2 穿着棉质衣物。为了避免较硬衣料摩擦皮肤受到刺激,宝宝穿着衣物应以吸汗透气的纯棉布料为主。
3 增加居家环境的湿度。冬季无论是使用空调、暖气,都会使室内空气变干燥,应适当开加湿气或湿布擦地,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4 将宝宝的指甲剪短。由于感觉痒,宝宝可能会用手去搔抓发痒处,为避免皮肤一再受到刺激而发炎甚至是细菌感染,最好将宝宝的指甲剪短。
冻疮
冻疮是皮肤过度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所致,多发于冬季及早春季节,常见于宝宝的手指、足趾、耳廓、足跟等部位。当天气寒冷,宝宝穿得不够多,在室外玩耍的时间又很长,袜子、鞋、手套打湿了没有及时更换,衣服、鞋太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时,就容易患上冻疮。
表现
被冻伤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变,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者出现水疱。水疱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
护理对策
如果已经有冻疮了,可用大葱的根煮水擦洗冻处,边洗边按摩,然后涂上冻疮膏。假如局部皮呋破溃,要带宝宝去医院皮肤科诊治并处理,以免发生感染。
预防方法
1 尽量避免让宝宝食用或接触到过敏原,比如海鲜、坚果类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居家环境如尘螨、蟑螂、宠物毛屑、室内的花粉等。
2 洗脸或洗澡过后,用婴儿专用护肤品,每天多次的薄涂,为宝宝皮肤保湿。
预防方法
1 适当穿衣,注意随天气改变而随时增添衣服。冬天要给宝宝准备好出门穿的棉衣、手套、帽子和厚袜。但不能穿太紧,过紧的衣物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而且不利宝宝活动,易导致宝宝出现冻疮。
2 吃饱肚子。宝宝身体产热需要食物供给能量,冬天需要热量较多,因此,外出活动前要让宝宝吃饱。
3 适量运动。宝宝外出要有适量运动,如小跑、快步走、爬梯子、玩球等,即使是刚刚会站立的小宝宝,也不要老抱着,应该把他放在地上,大人双手托在宝宝腋下,让宝宝跳一跳、蹦一蹦。宝宝户外运动能产热,运动后如出汗一定要檫干,回家后及时更换汗湿的鞋袜。
4 不要在室外玩得时间过长。寒冷的时候勿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一般30分钟到1个小时就可以了,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在室外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
5 以前发生过冻疮的宝宝,入冬后更要提早及时防护、保暖。
皲裂
皲裂是宝宝在冬季节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宝宝皮肤无论在功能上或结构上都与成人有很大差别,显得特别娇气敏感,易受刺激和感染。
随着气温的下降,湿度也在相应下降,空气中水分渐渐地减少,因而使人体皮肤的血液循环变得较差,加上宝宝皮肤柔软薄弱脂质少,皮下水分又容易流失,所以抵抗力弱。皮肤黏膜尤其是口唇、口角、小脸蛋、背部、臀部及小腿外侧的皮肤很容易发干爆皮或裂开,需要妈妈格外地精心护理。
表现
皲裂一般表现为手、足、脸部皮肤干燥,增厚,还有脱皮的现象。宝宝的皮肤在顺皮纹的方向会出现一些裂口,其深浅、长短不一,经常伴随有出血和触痛,严重地影响着宝宝的正常学习和运动。皲裂的皮肤往往较为疼痛。
护理对策
如果皲裂不严重,只需给宝宝涂上保湿的润肤霜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已经发生了皲裂,妈妈可以将宝宝的手和足浸泡于热水中10~20分钟,待角质层泡软(常说的泡白了),涂上一些脲素软膏或水杨酸软膏,再用保鲜膜制成手套封包一小时后再取掉,每晚一次,效果比较好。如果比较严重,可以带宝宝去看皮肤科。
预防方法
1 宝宝洗完手和脸以后,一定要赶快擦干,马上涂护肤霜,避免冷风直吹,这样才能保护皮肤不受伤害。
2 在风沙较大或较冷的天气里,尽量少带宝宝外出,即使外出,也要保护好手、脚、脸。
3 宝宝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致使营养不平衡也是引起皮肤皲裂的原因。因此,妈妈要保证宝宝的营养均衡,要多吃鸡蛋黄、肝、牛奶、豆类、胡萝卜等含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
4 宝宝所处的环境也要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湿润,这样有利于宝宝恢复。
5 冬季要尽量少让宝宝玩冷水、沙土。
6 在外玩耍时,要注意给宝宝戴好手套,避免受过冷空气的刺激;洗手时不要用肥皂,而应用专门的婴儿皂或是含有蜂蜜、牛奶成分的香皂。平时要多用温水泡手,外擦凡士林乳剂或防裂膏。
7 日常生活中要给宝宝选用儿童专用的护肤品,对于患有手足癣、湿疹的宝宝应积极治疗。舌舔皮炎
冬天,嘴唇周围很容易失水,宝宝常常觉得又干又痒,就会不自觉地用舌头去舔,舔得嘴巴周围都是红红的。其实这样很不好,不光起不到湿润的效果,反而使水分更容易挥发。
表现
反复用舌头舔口唇周围的皮肤,医学术语叫作舌舔皮炎。经常反复的唾液浸渍,引起唇周皮肤炎症,出现红色小斑疹、小丘疹、皲裂,乃至皮肤有细小的脱屑,最后形成黑褐色的色素沉着。边界清楚,形成近唇的环状形态。由于局部皮肤感觉不适感,周而复始,造成了恶性循环,加重皮肤损害。如果舌舔偏向一侧,口周黑圈就向该侧扩展,好像长了尾巴一样。
护理对策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有消炎止痒作用的软膏,每日分次涂布于皮损处,约1周左右可获痊愈。另外,还可内服一些清热解毒的小中药,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及导滞丸(丹)等。
预防方法
1 让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油炸和刺激性食物,以免体内生热导致嘴唇干裂。
2 妈妈要避免宝宝舔吮口唇的动作,纠正宝宝舌舔的不良习惯。
3 吃完饭以后和入睡之前,可以给宝宝口周涂上一层润肤油,嘴唇涂儿童专用润唇膏,以保护嘴唇的湿润,减少口周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