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应该注重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发挥校园文化这些方面的作用,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精神生活,从而完善学校环境育人功能,使校园文化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品、行得到提高,专业知识、企业认识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中职学生 引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194-01
1 初探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学生和教师一样,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建设者,又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更需要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施加隐性的教育。健康、活泼、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校园文化在职业学校的重要意义
搞好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职业学校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并且要认真执行完成,校园文化对于职业学校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2.1 稳定校园文化发展,做到“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的活跃,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还应做到“环境育人”。通过创设优良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增强校园凝聚力。
2.2 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引领“正确方面”
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中职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有利于克服盲动、浮躁的情绪,有利于校园的稳定、有序、洁静,并促进社会的安定,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领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正确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形成社会主义的校园精神,清除低级、庸俗、腐朽、反动文化的影响。此外,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和积极因素,不仅可以抵制社会中不健康文化对校园的冲击,而且还可促进社会文化向健康的、高层次方面发展。
3 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引领作用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發挥校园文化这些方面的作用,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精神生活,从而完善学校环境育人功能,使校园文化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品、行得到提高,专业知识、企业认识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1 引领认识能力提高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给学生打开了解、认识世界的巨窗,可以弥补课堂教育不足,使学生获得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对学生认识能力,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使统一的教学与课外适合各人特点的学习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各种人才。例如: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艺技能、技巧等。
3.2 引领竞争发挥激励
“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赞许,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激励功能。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一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出众表演,高雅的气质写风度,超乎寻常的才华和技能所赢得的称赞,热烈的掌声,朋友们的好评等等都属于赞许,这在客观上对受赞许者有深化激励作用。二是奖赏,这是高一级的赞许,影响更广,激励作用更大。奖赏可以是物质的,如奖金、奖品等,也可以是精神的,如奖状、荣誉称号等。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某方而展示自己的才能赢得了荣誉,获得了奖励或报酬,从中体验到奋斗的甘甜和成功的充实感。三是认同感。认同感是内在激励因素。学生对自己选择的目标有了认同感以后,就会产全一种肯定性的;稳定的情感和积极态度,进而迸发出一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内驱力。“校园文化”活动激励着广大的中职学生积极地参加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锻练他们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4 引领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实践证明,用行政命令、死板的说教等方法来限制、改变、左右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心理情绪等,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而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植于校园文化之中,利用校园文化的特点。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自我教育,自我塑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展与塑造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使学生具有现代人格、现代观念、现代品质,这是历史赋予学校的基本任务,而这种心灵、精神品质的塑造,是完全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它只靠文化环境形成心灵感应、精神升华、观念认同来完成的。当代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比较集中反映是求胜心理、求知心理、好奇心理、兴趣心理等。这些心理的调整、充实、平衡、引导都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块阵地。
5 引领树立正确理想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学习疲劳,焕发精神,从而促进学习,同时,还能陶冶学生心情,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从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校园文化一方面选择吸收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又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文化更新和再造进行导向。
如定期举办校园义买主题活动,培训学生投资、管理的意识,在校园内宣传企业文化,在教学中渗透企业管理,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生活、企业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括动,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把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结合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风度、气质、性格和能力,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康占平.“校园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原师专学报,1994(4).
[2] 李晓.加强校园文化导向丰富学生精神生活[J].专题报导限,1990(4).
[3] 陈宗喜.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昭通师专学报,1997(3).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中职学生 引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194-01
1 初探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学生和教师一样,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建设者,又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更需要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施加隐性的教育。健康、活泼、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校园文化在职业学校的重要意义
搞好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职业学校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并且要认真执行完成,校园文化对于职业学校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2.1 稳定校园文化发展,做到“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的活跃,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还应做到“环境育人”。通过创设优良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增强校园凝聚力。
2.2 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引领“正确方面”
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中职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有利于克服盲动、浮躁的情绪,有利于校园的稳定、有序、洁静,并促进社会的安定,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领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正确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形成社会主义的校园精神,清除低级、庸俗、腐朽、反动文化的影响。此外,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和积极因素,不仅可以抵制社会中不健康文化对校园的冲击,而且还可促进社会文化向健康的、高层次方面发展。
3 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引领作用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發挥校园文化这些方面的作用,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精神生活,从而完善学校环境育人功能,使校园文化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品、行得到提高,专业知识、企业认识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1 引领认识能力提高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给学生打开了解、认识世界的巨窗,可以弥补课堂教育不足,使学生获得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对学生认识能力,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使统一的教学与课外适合各人特点的学习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各种人才。例如: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艺技能、技巧等。
3.2 引领竞争发挥激励
“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赞许,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激励功能。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一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出众表演,高雅的气质写风度,超乎寻常的才华和技能所赢得的称赞,热烈的掌声,朋友们的好评等等都属于赞许,这在客观上对受赞许者有深化激励作用。二是奖赏,这是高一级的赞许,影响更广,激励作用更大。奖赏可以是物质的,如奖金、奖品等,也可以是精神的,如奖状、荣誉称号等。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某方而展示自己的才能赢得了荣誉,获得了奖励或报酬,从中体验到奋斗的甘甜和成功的充实感。三是认同感。认同感是内在激励因素。学生对自己选择的目标有了认同感以后,就会产全一种肯定性的;稳定的情感和积极态度,进而迸发出一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内驱力。“校园文化”活动激励着广大的中职学生积极地参加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锻练他们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4 引领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实践证明,用行政命令、死板的说教等方法来限制、改变、左右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心理情绪等,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而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植于校园文化之中,利用校园文化的特点。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自我教育,自我塑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展与塑造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使学生具有现代人格、现代观念、现代品质,这是历史赋予学校的基本任务,而这种心灵、精神品质的塑造,是完全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它只靠文化环境形成心灵感应、精神升华、观念认同来完成的。当代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比较集中反映是求胜心理、求知心理、好奇心理、兴趣心理等。这些心理的调整、充实、平衡、引导都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块阵地。
5 引领树立正确理想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学习疲劳,焕发精神,从而促进学习,同时,还能陶冶学生心情,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从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校园文化一方面选择吸收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又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文化更新和再造进行导向。
如定期举办校园义买主题活动,培训学生投资、管理的意识,在校园内宣传企业文化,在教学中渗透企业管理,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生活、企业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括动,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把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结合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风度、气质、性格和能力,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康占平.“校园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原师专学报,1994(4).
[2] 李晓.加强校园文化导向丰富学生精神生活[J].专题报导限,1990(4).
[3] 陈宗喜.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昭通师专学报,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