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蒙西医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半随机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蒙西医相结合治疗,包括针刺、放血疗法、蒙成药珍宝丸和扎冲十三味丸、中药蜈蚣牵正散等。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5263%,总有效率7895%。2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蒙西医相结合能有效缓解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蒙医;针灸;蜈蚣牵正散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0-01
周围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表现为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消失、不能鼓气、眼部干燥、味觉减退等,亦称“歪嘴巴”、“面神经麻痹”。约75%-90%患者可治愈,其余则会留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面容及身心健康[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蒙西医相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病例选择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2-3];③符合中医风邪入络证的临床特征[4]:以突发口眼歪斜为主症,伴有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④病程≤15天;⑤单侧面瘫。
112排除标准①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者;②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腮腺炎、腮腺肿瘤、颅窝后病变等患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⑥对本类药物过敏者;⑦不配合治疗、治疗结束前失访者。
113一般资料68例病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1岁,平均(4235±529)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5-62岁,平均(4458±61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混合肌肉注射以营养神经;口服强的松片10mg/d以抗炎、减轻神经水肿;口服阿昔洛韦片1000mg/d以抗病毒。连续治疗2-3周后统计疗效。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无效的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的建议手术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和蒙医治疗,包括:①蒙成药:珍宝丸(国药准字Z20083349,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13丸,早餐后口服,1日1次;扎冲十三味丸(国药准字Z20093203,赤峰天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9丸,晚上睡前口服;②中药:以蜈蚣牵正散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攻毒止痉,具体处方:蜈蚣30条、全蝎30g、天麻30g、禹白附30g、僵蚕30g,研碎为末,于午12时和晚6时各服2g;③针灸治疗:选患侧风池、地仓、下关、印堂、百会、合谷、太冲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5分钟,并配合电针仪、红外线灯治疗,1日1次;④患侧耳背、耳尖放血,药物外洗外敷,贴敷膏药。连续治疗2-3周后统计疗效。
13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131观察项目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考相关文献[5]拟定。治愈:治疗后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恢复正常的面神经功能,颜面外形正常;好转:治疗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作拙嘴等动作不如常人反应快。无效:治疗后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无改善。
22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愈22例,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5263%,总有效率7895%。2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血运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6],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亦可引发面瘫,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前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受凉等情况。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炎症和水肿,减少神经受压。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多采取中蒙西医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2013年5月11日接诊一女性患者,38岁,达拉特旗纪检委干部,因洗澡受凉后口眼歪斜1小时就诊,查体示生命体征稳定、左侧额纹消失、左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左侧鼻唇沟消失,诊断为急性周围性面瘫,予上述观察组综合治疗方案,内服中蒙药2周,配合针灸治疗2周后完全康复。
蒙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白脉损伤,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引起的颜面部、嘴、唇等歪斜的突发性病症。其多因夜间汗时正气内虚,外卫不固,经络痹阻,气血失调,静脉失于濡养,筋肉迟缓不收敛,致使其面部向正常的一侧歪斜而发此病。珍宝丸和扎冲十三味丸均为根据蒙医经典理论创制的蒙成药,均有很好的去除“协日乌素”之功。珍宝丸由麝香、珍珠、石膏、土木香、木香、丁香、檀香、人工牛黄、水牛角浓缩粉、沉香、地锦草、红花等二十九味蒙药组成,可清热安神,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白脉病”。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麝香、珊瑚、珍珠、丁香、沉香、禹粮土、磁石、甘草、肉豆蔻等组成,可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常用于治疗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受风邪,或夹有痰瘀,内存阳明、少阳经络空虚,致面部经络阻滞、气血不和、经脉失养而为病。蜈蚣牵正散由牵正散加蜈蚣和天麻组成,方中蜈蚣和全蝎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蜈蚣可治“惊厥风搐,脐风口噤”(《本草纲目》),全蝎可“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开宝本草》);天麻息风止痉,祛风通络,“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内避之痰”(《本草新编》);禹白附祛风化痰,“善散面口风”(《本草汇言》);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药性论》)。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肯定,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并为患者所接受,主要选取阳明经和太阳经穴为主,以疏通面部气血经络,调整经筋为原则[4-7]。放血疗法是刺破皮肤,强迫恶血外出,即“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黄帝内经》)。刺络放血有泻热逐瘀,使毒邪外出,瘀去新生之功,从而达到畅通经络,恢复技能的作用,配合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蒙西医相结合能有效缓解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佑彦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用祛风牵正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612-613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99
[3]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3
[4]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5-286
[5]刘梅花,刘建武温和灸合谷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4
[6]冯俊珍“经筋刺法”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报道[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51-152
[7]赵文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5:53-54
[8]乔美莲针灸、放血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40-41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蒙医;针灸;蜈蚣牵正散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0-01
周围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表现为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消失、不能鼓气、眼部干燥、味觉减退等,亦称“歪嘴巴”、“面神经麻痹”。约75%-90%患者可治愈,其余则会留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面容及身心健康[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蒙西医相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病例选择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2-3];③符合中医风邪入络证的临床特征[4]:以突发口眼歪斜为主症,伴有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④病程≤15天;⑤单侧面瘫。
112排除标准①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者;②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腮腺炎、腮腺肿瘤、颅窝后病变等患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⑥对本类药物过敏者;⑦不配合治疗、治疗结束前失访者。
113一般资料68例病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1岁,平均(4235±529)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5-62岁,平均(4458±61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混合肌肉注射以营养神经;口服强的松片10mg/d以抗炎、减轻神经水肿;口服阿昔洛韦片1000mg/d以抗病毒。连续治疗2-3周后统计疗效。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无效的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的建议手术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和蒙医治疗,包括:①蒙成药:珍宝丸(国药准字Z20083349,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13丸,早餐后口服,1日1次;扎冲十三味丸(国药准字Z20093203,赤峰天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9丸,晚上睡前口服;②中药:以蜈蚣牵正散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攻毒止痉,具体处方:蜈蚣30条、全蝎30g、天麻30g、禹白附30g、僵蚕30g,研碎为末,于午12时和晚6时各服2g;③针灸治疗:选患侧风池、地仓、下关、印堂、百会、合谷、太冲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5分钟,并配合电针仪、红外线灯治疗,1日1次;④患侧耳背、耳尖放血,药物外洗外敷,贴敷膏药。连续治疗2-3周后统计疗效。
13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131观察项目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考相关文献[5]拟定。治愈:治疗后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恢复正常的面神经功能,颜面外形正常;好转:治疗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作拙嘴等动作不如常人反应快。无效:治疗后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无改善。
22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愈22例,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5263%,总有效率7895%。2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血运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6],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亦可引发面瘫,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前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受凉等情况。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炎症和水肿,减少神经受压。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多采取中蒙西医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2013年5月11日接诊一女性患者,38岁,达拉特旗纪检委干部,因洗澡受凉后口眼歪斜1小时就诊,查体示生命体征稳定、左侧额纹消失、左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左侧鼻唇沟消失,诊断为急性周围性面瘫,予上述观察组综合治疗方案,内服中蒙药2周,配合针灸治疗2周后完全康复。
蒙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白脉损伤,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引起的颜面部、嘴、唇等歪斜的突发性病症。其多因夜间汗时正气内虚,外卫不固,经络痹阻,气血失调,静脉失于濡养,筋肉迟缓不收敛,致使其面部向正常的一侧歪斜而发此病。珍宝丸和扎冲十三味丸均为根据蒙医经典理论创制的蒙成药,均有很好的去除“协日乌素”之功。珍宝丸由麝香、珍珠、石膏、土木香、木香、丁香、檀香、人工牛黄、水牛角浓缩粉、沉香、地锦草、红花等二十九味蒙药组成,可清热安神,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白脉病”。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麝香、珊瑚、珍珠、丁香、沉香、禹粮土、磁石、甘草、肉豆蔻等组成,可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常用于治疗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受风邪,或夹有痰瘀,内存阳明、少阳经络空虚,致面部经络阻滞、气血不和、经脉失养而为病。蜈蚣牵正散由牵正散加蜈蚣和天麻组成,方中蜈蚣和全蝎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蜈蚣可治“惊厥风搐,脐风口噤”(《本草纲目》),全蝎可“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开宝本草》);天麻息风止痉,祛风通络,“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内避之痰”(《本草新编》);禹白附祛风化痰,“善散面口风”(《本草汇言》);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药性论》)。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肯定,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并为患者所接受,主要选取阳明经和太阳经穴为主,以疏通面部气血经络,调整经筋为原则[4-7]。放血疗法是刺破皮肤,强迫恶血外出,即“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黄帝内经》)。刺络放血有泻热逐瘀,使毒邪外出,瘀去新生之功,从而达到畅通经络,恢复技能的作用,配合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蒙西医相结合能有效缓解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佑彦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用祛风牵正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612-613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99
[3]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3
[4]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5-286
[5]刘梅花,刘建武温和灸合谷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4
[6]冯俊珍“经筋刺法”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报道[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51-152
[7]赵文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5:53-54
[8]乔美莲针灸、放血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