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呼吸科门诊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165例,现就其病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65例中男91例,女74例;城镇儿童92例,农村儿童73例;~2岁85例,~5岁48例,~12岁32例,早产儿60例,过期产儿6例;母乳喂养24例,人工喂养61例,混和喂养小儿80例。
诊断标准:根据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成都)制定的小儿(RRTI)诊断标准[1]。本组165例均符合上述标准。
结 果
各年龄组疾病分布特征:~2岁年龄组85例,其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2例(26%);反复下呼吸道感染63例(74%),其中急性支气管炎47例,急性肺炎39例。3~5岁年龄组48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1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7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5例,急性肺炎12例。6~12岁年龄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4例,其中支气管炎8例,肺炎6例。
并发症:合并其他疾病者58例。其中合并锌缺乏13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缺铁性贫血16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治疗1例。锌铁同时缺乏10例,钙铁锌同时缺乏8例。
讨 论
年龄与发病的关系。本组结果显示婴幼儿发生RRTI的几率较高,其中0~2岁组不仅发病率高,且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较多。提示年龄越小,患儿机体抵抗力较差,且发生感染后,局限能力差,易感染扩散。因此,加强对该年龄阶段患儿护理,对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污染、居住环境差与发病的关系。汽车尾气、化工生产废料、化纤地毯、室内装璜、被动吸烟等原因造成空气污染等,吸入有害气体,可直接影响肺换气功能,降低呼吸道抵抗能力。人员流动、人口密集、居住环境差增加了发病的机会。本组城镇儿童发病者52例,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其中25例家庭居住环境差,证实了空气污染、居住环境不良与小儿RRTI的正相关性。
体内元素缺乏。本组锌缺乏23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2例,缺铁性贫血16例。提示体内元素缺乏,即锌、铁、钙缺少的患儿易患RRTI。已知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缺锌引起体内相关酶活性下降。同时缺锌可引起免疫缺陷,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生异常。缺锌使免疫应答下降,抗感染能力不足,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白细胞杀菌趋向性降低,易发生感染。钙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其吸收主要受维生素D影响,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吸收障碍,造成钙、磷代谢紊乱,影响神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严重者产生佝偻病。佝偻病患儿多合并肺部异常,重症佝偻病可致呼吸器官发生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由于肋骨软化及膈肌附着部位肋骨向内凹陷,肺部呼吸运动范围缩小。同时钙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因此,当体内钙水平降低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铁主要存在血液当中,这些铁主要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与血红素蛋白质等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起到运输和贮存氧的作用。当人体缺铁时会影响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形成,从而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影响载氧量,引起机体的生理紊乱。因此,缺铁不仅引起贫血,还会造成免疫力功能和细胞吞噬功能广泛损害。
先天性疾病。某些先天性疾病患儿易发生RRTI。本组先天性心脏病5例,分别为室缺、房缺及动脉导管未闲,其可造成肺瘀血,而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异常。婴幼儿时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成熟,在小儿的非特异免疫中,屏障结构仅意味着皮肤黏膜和血脑屏障,而不包括血胎屏障。新生儿及婴儿期的皮肤、黏膜和血脑屏障均未成熟。皮肤和黏膜薄嫩,极易受到损伤,易发生各种皮肤疾患,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在小儿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体液免疫主要通过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而体现。免疫球蛋白是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而产生的。在胚胎期 B细胞数量即可达成人水平。在新生儿期 B细胞的绝对值或在淋巴细胞中的相对百分数,与成人水平相比均较高。1岁以后渐降至成人水平。虽然如此,小儿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却显示不足。 尽管自胚胎早期就可以合成IgM,也能合成其他免疫球蛋白,但在整个胚胎期合成极少,除IgG可由母体经胎盘传递给胎儿呈高水平外,其他各类免疫球蛋白始终维持在极低水平。由于来自母体的IgG分解代谢,小儿血容量的增加和自身IgG合成能力尚低,故出生后外周血IgG水平迅速下降,新生儿末期可降为脐血水平的一半左右,生后3~6个月血清IgG水平处于一生中最低的时期,这称为生理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故这一阶段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此后,IgG水平渐增高,10~12岁后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本组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进一步支持免疫力功能异常是小儿发病的高危因素。
其他原因。早产、人工喂养、缺乏体格锻炼、治疗护理不当,均与RRTI的发病率有关。本组165例中,早产儿60例,人工喂养61例,其中部分患儿自幼体质孱弱,而致RRTI。
参考文献
1 袁承文,主编.儿科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65例中男91例,女74例;城镇儿童92例,农村儿童73例;~2岁85例,~5岁48例,~12岁32例,早产儿60例,过期产儿6例;母乳喂养24例,人工喂养61例,混和喂养小儿80例。
诊断标准:根据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成都)制定的小儿(RRTI)诊断标准[1]。本组165例均符合上述标准。
结 果
各年龄组疾病分布特征:~2岁年龄组85例,其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2例(26%);反复下呼吸道感染63例(74%),其中急性支气管炎47例,急性肺炎39例。3~5岁年龄组48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1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7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15例,急性肺炎12例。6~12岁年龄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4例,其中支气管炎8例,肺炎6例。
并发症:合并其他疾病者58例。其中合并锌缺乏13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缺铁性贫血16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治疗1例。锌铁同时缺乏10例,钙铁锌同时缺乏8例。
讨 论
年龄与发病的关系。本组结果显示婴幼儿发生RRTI的几率较高,其中0~2岁组不仅发病率高,且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较多。提示年龄越小,患儿机体抵抗力较差,且发生感染后,局限能力差,易感染扩散。因此,加强对该年龄阶段患儿护理,对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污染、居住环境差与发病的关系。汽车尾气、化工生产废料、化纤地毯、室内装璜、被动吸烟等原因造成空气污染等,吸入有害气体,可直接影响肺换气功能,降低呼吸道抵抗能力。人员流动、人口密集、居住环境差增加了发病的机会。本组城镇儿童发病者52例,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其中25例家庭居住环境差,证实了空气污染、居住环境不良与小儿RRTI的正相关性。
体内元素缺乏。本组锌缺乏23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2例,缺铁性贫血16例。提示体内元素缺乏,即锌、铁、钙缺少的患儿易患RRTI。已知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缺锌引起体内相关酶活性下降。同时缺锌可引起免疫缺陷,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生异常。缺锌使免疫应答下降,抗感染能力不足,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白细胞杀菌趋向性降低,易发生感染。钙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其吸收主要受维生素D影响,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吸收障碍,造成钙、磷代谢紊乱,影响神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严重者产生佝偻病。佝偻病患儿多合并肺部异常,重症佝偻病可致呼吸器官发生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由于肋骨软化及膈肌附着部位肋骨向内凹陷,肺部呼吸运动范围缩小。同时钙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因此,当体内钙水平降低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铁主要存在血液当中,这些铁主要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与血红素蛋白质等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起到运输和贮存氧的作用。当人体缺铁时会影响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形成,从而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影响载氧量,引起机体的生理紊乱。因此,缺铁不仅引起贫血,还会造成免疫力功能和细胞吞噬功能广泛损害。
先天性疾病。某些先天性疾病患儿易发生RRTI。本组先天性心脏病5例,分别为室缺、房缺及动脉导管未闲,其可造成肺瘀血,而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异常。婴幼儿时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成熟,在小儿的非特异免疫中,屏障结构仅意味着皮肤黏膜和血脑屏障,而不包括血胎屏障。新生儿及婴儿期的皮肤、黏膜和血脑屏障均未成熟。皮肤和黏膜薄嫩,极易受到损伤,易发生各种皮肤疾患,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在小儿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体液免疫主要通过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而体现。免疫球蛋白是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而产生的。在胚胎期 B细胞数量即可达成人水平。在新生儿期 B细胞的绝对值或在淋巴细胞中的相对百分数,与成人水平相比均较高。1岁以后渐降至成人水平。虽然如此,小儿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却显示不足。 尽管自胚胎早期就可以合成IgM,也能合成其他免疫球蛋白,但在整个胚胎期合成极少,除IgG可由母体经胎盘传递给胎儿呈高水平外,其他各类免疫球蛋白始终维持在极低水平。由于来自母体的IgG分解代谢,小儿血容量的增加和自身IgG合成能力尚低,故出生后外周血IgG水平迅速下降,新生儿末期可降为脐血水平的一半左右,生后3~6个月血清IgG水平处于一生中最低的时期,这称为生理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故这一阶段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此后,IgG水平渐增高,10~12岁后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本组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进一步支持免疫力功能异常是小儿发病的高危因素。
其他原因。早产、人工喂养、缺乏体格锻炼、治疗护理不当,均与RRTI的发病率有关。本组165例中,早产儿60例,人工喂养61例,其中部分患儿自幼体质孱弱,而致RRTI。
参考文献
1 袁承文,主编.儿科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6